Dream Maker 老漂 不要有和人斗的心,你要赢的是你自己!

“中国式礼貌”正在一步步伤害孩子

作者: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礼貌是我们自古以来倡导的优秀品质,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的故事被广为传颂,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家庭、学校接受着礼仪、礼貌教育。

礼貌体现出对别人的尊重,是某种善意的表达。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态度应该是心口合一,是他整个内心的表达。

可是很多时候,中国人对别人表现出来的礼貌,首先考虑的不是客人的感觉,而多是为了显示自己懂得待人。

甚至有一些常见的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生活中仍然有大部分父母,不经意间用这些“礼貌”伤害了孩子。

01

催着孩子打招呼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礼貌,遇见长辈熟人甜甜地打招呼,不但会被夸奖懂事,家长自己也觉得脸上有光。

于是很多家长常常催着或强迫孩子叫人,甚至在孩子不愿意时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太胆小了”、“不懂事”。

可是这样的方式却总是适得其反,只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构:

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更怕人,躲在家长后面不说话;

性格刚硬的孩子甚至会形成逆反心理,固执地不愿意开口。

其实孩子不爱打招呼不是不礼貌,只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当聊天的氛围变得亲切、轻松,和别人熟悉后,孩子就会卸下心理防备,愿意与他人交流。

这种心理变化需要一个过程。

怎样让孩子学会礼貌打招呼,家长不必过于心急,在生活中自己首先主动友好地打招呼,给孩子做好榜样。

有时候是孩子不知道如何称呼别人,不明白怎样打招呼。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常用的称呼,教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

还可以平时在家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模拟与人打招呼见面的场景。

孩子从心底里接受打招呼这种交流方式,并从中体会到愉悦感,自然而然能学会主动打招呼。

02

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

当两个孩子间产生了争执,家长常用来解决矛盾的方式就是“你是大孩子,让着点弟弟妹妹”,对于那个大孩子的“为什么”“凭什么”选择性忽略。

很多时候大人碍于自己的面子,不询问事情缘由,不顾及孩子脆弱的心灵、对心爱之物的疼惜,以一种不容商量的审判者视角,撂下这么一句话。

殊不知,这其实是在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

特别是现在二胎放开,很多大孩子将会在不经意间受到这样的委屈。

古人言:“兄友弟恭”,教会大孩子谦让的同时,也要教会小孩子尊重。

父母不应该以年龄的长幼作为处理矛盾的标准,首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等他们平静下来耐心询问缘由,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地采取措施。

03

面对请求,来者不拒

朋友讲过这么一个经历,有一次带孩子去亲戚家做客,孩子当时正有点感冒,亲戚比较热情,给孩子饮料、冰激凌吃。

朋友婉拒过一次,但是亲戚笑着说“这有什么关系,没事的”,加上孩子受不了诱惑吵着要吃,朋友心里担忧,但是碍于面子没有拒绝。

孩子由于吃了生冷食物,晚上回家症状开始加重,不得不去医院挂水。

事后朋友悔恨不已:“我当时就应该强硬一点拒绝的,孩子也不至于受这份罪。”

生活中这样的“礼貌”总是不断上演,比如亲朋好友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又是亲又是抱,有些家长确实不喜欢这种表达热情的方式,可是又不好意思拒绝。

英国小姑娘Sienna Duffield在2岁生日的时候,被一个亲戚亲了一口。

之后她竟然开始天天脸颊流血,嘴巴慢慢溃烂,脸上长出很多让她很痛很痒的水泡,皮肤上布满了疮跟脓液。好在经过长达8个月的治疗,小姑娘得以好转。

亲朋好友,乃至陌生人的分享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但是当这些善意的请求或行为可能会损害到孩子身心健康时,作为父母应当拿出坚决的态度:

礼貌地拒绝别人,说明白自己的想法。

相信在了解情况后,任何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也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影响到原本的关系。

04

面对夸奖,过分谦虚

古训有云:“满招损,谦受益”,训诫我们做事应当谦虚。

当听到别人的赞美,中国人和西方朋友的反应常常差距甚大。

谦虚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过犹不及,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比如别人夸孩子成绩好,很多父母通常回答“哪里哪里,比他成绩好的多着呢”等谦语。

孩子听后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自卑的心理:“我这么努力了,还是做不好啊”,“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对我不满意呢?”,导致孩子不能正确看待自我。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孩子年龄小,对自我的认知基本来自于父母和身边人。

成长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灵,他们否定自己或是悦纳自我常常取决于父母的一句话、生活中的一个细节。

为什么国外的孩子不论外在条件,或是综合素质如何,总是展现着自信满满,不卑不亢的良好风貌?

正跟国外父母平时对待他人的夸奖和与孩子相处时的赏识教育有关,相比之下,中国的孩子则有点胆怯、畏畏缩缩、不够自信。

在别人夸奖孩子时,家长大可大方接受别人的赞扬。

比如夸孩子成绩好,家长可以回应“孩子平时学习比较自觉,一直愿意付出努力,所以成绩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水平。”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孩子努力这一行为的赞赏和成绩优异的肯定,孩子听了也会在心里给自己良好的评价。

父母的鼓励,对培养孩子的自信有极大的帮助,也对孩子的后续行为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

礼貌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人际交往的基础。

但是对于上述这些不经意间会伤害到孩子的礼貌性行为,家长还需谨慎使用,有所取舍,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Tags:

发布: 老漂 分类: 精彩|收藏 评论: 0 浏览: 170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