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裡很是靜寂,沒有人說話,年輕的建文帝還在思索着要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叛逃,或是暗中的手腳,各位大臣也在翻看着其他與之相關的題本。
方孝孺看完後,也遞給了身邊的其他大臣,依次傳閱,對于這種事情,自己首先發言反而不美,讓大家先開口,也給大家參與的機會,這并不是做做樣子。
方孝孺現在也意識到了,有些事情,還是要做了才知道,不自己實際做做,光憑腦袋想是不行的,多給别人機會,讓别人也有存在感,這會減少許多的矛盾,他也知道,入京三年來,自己以前的做法,就像是傻子,得罪人,還費力不讨好。
禮部尚書程迪,這位老大人,思索了片刻後,站起來率先開了口:“陛下,希直如今所做之事,若是做得好的話,确實是為大明儒學增添了新的可以宣講的内容。
若是集衆人之力,大家解說,讨論,到以後讓全國的學子學習,甚至是在科舉中體現出來,為朝廷選拔能幹實事的官員,保朝廷穩定,實為良議。
既然已有士子建議大辦特辦,那就在宮外舉辦,借此機會,讓衆多的人參與進來,也能檢驗是否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能否為朝廷所用,一段時間内也能看出來了。
”
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明代為正二品,相當于現在的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
總結來說,封建王朝中最核心的科舉制度就是由禮部負責的,主要職責是:全國科舉的舉行、禮儀祭祀的各項準備、外交事宜的交接,辭令、對沒有先例的典禮進行禮儀制定,所以說,能在這個位置上幹的人,都不會是簡單的人,更不會是什麼都不懂的外行。
陳迪以前在地方上任職,最早的時候為山東左參政,在任期間做了很多好事,出了不少惠政,名聲很好。
《明史》中有記載說:丁内艱,起複,除雲南右布政使,普定、曲靖、烏撒、烏蒙諸蠻煽亂,迪率士兵擊破之,賜金币。
建文初,征為禮部尚書(正二品)。
時更修制度,沿革損益,迪議為多。
會以水旱诏百官集議,迪請清刑獄,招流民,凡二十餘事,皆從之。
由此可以看出,陳迪是一位在民政,軍事,禮儀,外交等事宜上都有經驗的官員,今日,他說出這一番話,衆人是沒有異議的,畢竟眼光毒辣,辦事果斷是這位大人一向以來得到的評價。
再者說他們就算是有其他的想法,也不得不承認陳大人說得有理,因為對大家沒有什麼損失,頂多是方孝孺獲得了更大的名聲,至少目前,他們沒有發現,這會觸動他們手裡握住的東西,既然沒有那些事情,那就沒什麼問題了,支持一下也沒什麼影響,還能獲得方先生的交情,還是很劃算的。
“陛下,微臣支持陳大人的意見,雖說希直先生有意創新,對現有儒家思想加以升華,如今也做了不少工作,但以目前的情況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畢竟大明疆域萬萬裡,人數衆多,很多地方還不能接受完整的教育,甚至不通王化。
既然已經選擇采用辯論演講模式,那就幹脆做的穩妥些,學子們有這麼個想法,那就依照他們的意思,在應天府内,另外選擇地點,要更多的人去看看,人多,傳播的就快,能不能成,那就很快就有結果了。
”
這是兵部尚書齊泰的發言,他站起來想陛下行禮後,開始了自己的評述,其實對他來說,他還是看的很清楚的,方孝孺的理論,恐怕大都與方中愈有關,所以,他可以說是在支持方中愈,對于這個年輕人,他一直看到的就是驚喜,是的,他一次又一次的給了不少驚喜給他,所以他想看看,這個年輕人到底還能走多遠。
黃子澄和另一位兵部尚書茹瑺,工部尚書鄭賜,看了看發言的兩位大人,又彼此看了一眼,最終選擇了沉默,是的,他們并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做過多的事情,京師裡發生的事情,他們也大都有所耳聞,對于大明報,遜志報的宣傳,他們也看過,覺得那些思想過于張揚,或者是說目前不太合适,不過不得不說,大明報這樣的廣告的宣傳工作确實是很好,聽說連蘇州,鎮江這樣的城市裡,他們的分部也做得很好了,都可以同時發布了。
雖說大家都是學習的程朱理學,朝廷也就程朱理學做了規範,可是并沒有要求大家不能有自己的理解,不能做出闡釋,可是,修儒意味着門牆,當不能立新時,守舊就是唯一的選擇,著書講學,教化萬民,誰都想做,但是真正有膽子,有勇氣做這事的人很少,至少他們幾個就不敢。
最最重要的是,這,很可能發展成為黨争,所以那就暫時不發言吧,先看看。
吏部尚書張大人,沒有說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言不發,臉上也看不出什麼表情,似乎在醞釀着什麼。
建文帝似乎也明白衆人的擔心,看了看諸位大人,扭頭對張大人說道:“張卿,不知此事,你有什麼看法?
朕,想想聽聽你的意見。
”建文皇帝的态度很是平靜,現在的他,除了上次聽聞父親的死有貓膩後憤怒了以外,平時還是會很仁善的。
額,張大人似乎是剛睡醒,晃晃悠悠的站起來,拱了拱手,“陛下,恕老臣直言,希直若是有意開拓,傳播思想,教化萬民,老臣是支持的,隻是,還是希望陛下與諸位大臣多考慮考慮,多準備準備。
民間不比宮裡,人數一多,安全怎樣保證,出了事情責任誰來擔,可能随便有人起哄,人多了,就是個大麻煩。
朝廷科舉命題行文皆有定制,若希直的思潮深入人心,影響頗大,朝廷是否有能力控制思潮的爆發帶來的影響,是否會影響朝廷的統治,對于這大明的江山社稷,是禍是福,都難以把控,所以老臣建議,還是慎重些好。
”
這,老成之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