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大明影侯

第0165章 同窗同年師兄弟

大明影侯 醉顔7點5 2376 2024-01-31 01:12

  房間裡也安靜了一會兒,齊泰頓了一頓,又說道:“各大衛所的兵丁,他們戍守的地方,多以距離原籍地遙遠且分散的方式,并不是安排到家鄉附近,以此來防止逃兵,但長途的跋涉加上水土不服,給軍士帶來不少痛苦。
正軍服役于衛所,還必須帶妻同行,以安定生活并生兒育女,每一軍人有房屋、田地,每月有固定的月糧,但實際情形則常分配不足,行軍時則發給口糧,衣裝則須自備,武器則由國家以工匠生産。

  軍士在營,分成守備和屯田二部分,此間比例不定,按時輪流,屯田固定上交糧食,以供給守備軍及官吏。
雖說朝廷規劃的很好,也在逐步完善,但是事實上實際上的操作是有問題的,也因此,還是有逃兵的,就算處罰嚴重,但是沒有出路,也讓他們敢铤而走險。

  那些立功的士兵可能也沒有辦法獲得更高的職位,這也讓他們泯滅了保家衛國的決心,我觀此法,真是不錯,所有人,隻要符合條件,都可以來學習,然後再上戰場,最後的話,擇優秀者成為軍官,至少給他們希望,讓他們有個奔頭。
因此,臣,希望陛下,能夠早作決斷,讓這些人,能夠早些來獲得朝廷的優質教育,為與北方的平叛做準備。

  說完,齊泰跪了下去,雖然跪着,卻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靈魂矗立在這大堂之上。
他是非常有信心的,如果這件事情真的能成,這将是一個天大的創舉,天下武人就像是儒生一樣,進入學院,獲得最正統的軍事教育,再加以思想上的教育學習,想必家國天下,必有願意承其重者。

  “意思就是齊卿是願意支持,這個武學重開,建立新式軍事學校的了?
”建文帝問了一聲,雖然剛剛齊泰分析了不少,但他還是想确認一遍,聽他親口說一聲,畢竟有些事還是讓大家都聽見比較好,這本來就是公開的,大家的意見不一樣,這可以理解。

  建文帝很想知道,為什麼茹瑺和齊泰在這件事上,分歧居然這麼大,一個極力反對,一個全力支持,像這種情況,出現的次數并不多,或者說從來沒有出現過,因為二人都是實權的兵部尚書,與遠在濟南的鐵弦不一樣,挂個兵部尚書的虛衘,卻并不對兵部的具體事物做安排。

  兩人也有分工,但是事務還是有交叉的,所以也經常在一起讨論,也曾有分歧,但最後都能達成一緻,或者說是折中一下,反正讓别人看不出毛病,兩個人之間也沒有什麼不合的傳言傳出來,相處的也還是融洽。

  齊泰再次叩首:“臣極力支持皇室與朝廷恢複武學,開設新式軍事學堂,培養專業的軍事将領,為我大明國祚豎柱石,立大梁。

  一聲聲,铿锵有力,一句句,直指人心。

  建文帝聽的是熱皿沸騰,大明的将來就握在自己手中,說出來真的是很讓人興奮,朱允炆笑着說道:“好一個豎柱石,立大梁,齊先生見識不凡,目光長遠,為我大明基業打下基礎,深合朕意,該賞。

  建文帝很是高興,也不管其他人的想法,直接稱贊了齊泰,當然也不知道他到底要賞他什麼,反正肯定有賞賜的。

  “臣請陛下三思,此事萬萬不可,士子監生,或者有功名的讀書人之間,尚有同窗,同年,師兄學弟一說,團結在一起,遊學處事,在某些時候,甚至有可能形成黨争之面貌,為禍朝堂。
前宋黨争之禍,遺毒不淺,影響前宋國運,竟讓煌煌大宋滅于番外蠻人之手,如今陛下想将衆多武将聚集在一起,讓他們互為同窗同年,師兄學弟,以後,統兵之人皆是熟識之人,怎能保證他們沒有二心。
若有一人狼子野心,妄圖結黨營私,掌握軍權者皆為友人,朝廷該當處于何地,那些武學生又當如何,還請陛下三思。
”茹瑺也跪倒在地,朗聲說道,黨争一詞,震懾人心,這時,連齊泰都盯着他,看了一眼,眼神裡充滿了疑惑,似乎不應該是這樣。

  茹瑺說完後,黃子澄似乎也來了興緻,“臣啟奏,縱觀九州大地之曆史,黨争之興,早有記錄于秦始皇赢政當權之初相國呂不韋與嫪毐集團的權力争鬥;真正肇端于西漢初年呂後黨羽與擁劉軍功宿将之争;至東漢桓、靈二帝之間,有黨锢之禍,最終以宦官誅殺士大夫殆盡收場。
此後西晉誘發八王之亂之後黨之争、唐代關隴集團與江東庶族之争、晚唐牛李之争、前宋慶元黨争等諸多争鬥,禍國殃民,生靈塗炭,而這些皆因朋黨,臣實不願看見以後會有如此之禍,因此,請陛下三思。

  黃子澄所舉的例子都是時代久遠的,其實宋初黨争還是很多的,隻不過他們的方式較為文明和氣一些,諸如早期的範仲淹、呂夷簡、富弼、梅堯臣等,後期的王安石、司馬光、蘇轼等,都為一代名臣文豪,都是世人稱頌的謙謙君子,所慮皆為公事,而少私情;這樣的為公不為私的君子之争,幾千年來也獨此一例而已。

  即便如此,後期也有撕破臉的時候,烏台詩案,就差點讓大詩人蘇東坡的丢掉了腦袋,雖是小人構陷,但主事的尚是王安石,卻也沒有保下他,照樣貶谪。

  以後到了徽宗時,蔡京當權,肆意打壓對手,一代昏主宋徽宗炫耀書法,親書黨人碑,刻司馬光、蘇轼等反對或對王安石新法有異議者之名于其上,立之于太學端禮門前,大有遺臭萬年永不翻案的意思,黨争至此,就完全變味了。

  他們都知曉黨争帶來的不良後果,所以提起黨争後,齊泰才看了茹瑺這一眼,原來竟已到了如此地步,唉,糊塗,糊塗啊。

  “陛下,前宋司馬光将新法廢除殆盡後去世,早就鄉居的王安石也于同年去世。
不過朝廷的分裂并未因各自領袖的去世而停止,黨争反而愈演愈烈,兩派輪番執政,政策變換不定,民衆深受其害,投機的小人反倒在其中左右逢源,黨争也從先前君子們的争原則變成小人們的争利權,國事日非,直到靖康之辱而亡國。
王安石和司馬光都不願意看到紛繁的黨争,而北宋黨争實則由他們開啟,這兩大君子都難辭其咎。
如此看來,文人之争尚且如此厲害,那武人之争,豈非刀兵相向,更加難以控制,若刀斧加身,我等又該如何呢?
還請陛下三思。
”工部尚書鄭賜也跪下說道。

  建文看着跪着的這些人,一言不發。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