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知道自己的兒子與張公公還有話說,就告知離開,招呼家裡人去了,畢竟聖旨也接過不少次了,還有些後續的事情要處理,這也是正常的,張公公對此表示理解,而且他确實是要與中愈說一些話。
“公公近來可好?
”中愈率先開口道,對于他來說,宮裡的任何一人都值得結交,你怎麼知道那些人會不會在什麼時候就會幫助你呢,所以中愈笑眯眯的,不會因為别人是什麼地位來瞧不起他們。
還有一點就是,在現代教育中,他受到的是人人生來平等的教育,雖然沒有絕對的公平,可是他也不會無緣無故去瞧不起一個人,當然如果這個人天怒人怨,做了些不好的事情後,那就另說了。
呵呵,張公公收起中愈暗中遞過去的銀子,笑呵呵的說道:“托小方大人洪福,咱家近來一切都很好很好,恭喜大人高升了,如今大人成為了太子的老師,前途無量啊。
”
雖然是些客套話,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事實,中愈才多少歲,十七歲,還是一個年輕的不像話的年輕人,所以,隻要大明不倒,在這個位置上幹上去,以後的情況,那可以說是平步青雲都不為過,所以張公公還是很坦然的接受了他的賄賂,也就相當于把自己的把柄交給他,算不算是向中愈投誠呢?
他自己也不清楚。
“公公客氣了,承蒙皇上看重,也謝謝各位大人的青睐,中愈還是擔心自己不能勝任呢。
”
中愈謙虛了一下,畢竟話沒必要說的太滿。
做老師,他沒做過,更何況是小孩的老師,而這個小孩還是大明朝廷的太子,大明王朝正統的第一繼承人,未來的皇帝,當然前提是他能順利的繼承皇位。
當然,那是以後的,現在還不是,他老子還活生生的在這個皇位上坐的挺好的呢,現在像這些有些早了。
“大人,皇爺還有一句話讓咱家轉告給你呢。
”在一旁談笑的時候,張公公低聲細語的悄悄跟中愈說道。
中愈瞅了瞅周圍,又擺了擺手,身後的七鷹會意,呼喊着将身邊的人清空了,隻留着兩人的在一旁,“臣方中愈恭聽聖上口谕。
”
張公公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說了,有什麼事情可以自行處置,若必要時,可殺。
”
張公公說了句模棱兩可的話,也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學的陛下的話語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是中愈懂了,這是要動手了啊,留太多的人活着,終歸是不好的。
“臣知道了,麻煩公公回宮告知陛下,臣定不會辜負他的期望,這件事情一定會做好的。
”中愈這也算是打的包票,殺人這個事情,總有人能做,他并不擔心。
張公公不知道中愈和皇帝之間的事情,他雖然好奇,但還沒有蠢到要去問一下,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好,他剛剛學的那個殺字,可是剛從自己嘴邊跑出去的。
他太清楚了,死了的人哪有自己活的快活,所以應聲答應了,會将這些話告知給陛下。
在這說話的當口,自有人給親軍衛士送上銀兩,也不多,就夠喝上幾次茶,不過這樣的事情都是讨些喜慶,真要是有誰敢嫌少,張揚着還要,那可就不可以了,得長點眼睛啊,這是錦衣衛長官府上,哪個敢,難道找死不成?
找死也沒關系,不過是又為亂葬崗上添一具枯骨罷了。
兩人又嘀嘀咕咕講了一陣後,張公公拱了拱手,說道:“旨意傳達到了,咱家也就回宮了,這就不打擾大人了。
”
中愈笑着打哈哈,“公公慢走。
”并把他們送出了大門。
看着張公公帶着一行人快馬奔向皇城,中愈思緒萬千,之前皇後娘娘曾經說過,讓自己要好好的教導皇太子,可是中愈清楚地記得,這位皇太子在史書上可就隻有一句話:惠帝二子,俱馬後生。
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為皇太子。
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
在他七歲那年,皇叔祖燕王朱棣攻進京師時,他和他的父皇一起失蹤了,自此消失了蹤迹,也許死在亂兵之中,也許飄蕩江湖,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所以對于他,中愈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毫無頭緒。
這一世,遇見這位皇太子的機會也就那一次,在宮裡巡邏時,太子撞到了他,卻自己摔倒了,還奶聲奶氣的告訴他,讓他快點寫寫小猴子的故事,他還等着看呢。
宮廷裡并沒有傳出來小太子的生活習性,但想來應該也不會太差,畢竟皇太後呂氏也并沒有幹涉皇子的教育,皇後馬氏到是看的嬌貴,不過應該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吧,中愈這樣想着。
不過他也不擔心,就算這個孩子再調皮,見過無數熊孩子的中愈,還怕治不了這個小鬼,更何況,太子的老師多着呢,又不是全部讓自己來管。
自己這個東宮行走,也不是固定的屬官,因為中愈沒有經過科舉,現在又執掌着大明朝廷的強力部門錦衣衛北鎮撫司,所以讨論來讨論去,什麼職位都不适合,最後沒辦法,就給了個東宮行走的職位,具體要講什麼也沒有定,最後大家商量出來的結果就是,随便他教。
理由也很簡單:中愈的學問和見識很多人都自愧不如,他們也曾在國子監的講演現場,說實話,對于中愈所講的知識,他們也沒有接觸過,或者說接觸過,但是沒有更深層次的思考與交流,所以對于一個别人的知識都不了解的人來說,讓他們去決定到底教什麼,多少是有些不妥的,那沒關系,那就不決定,想教什麼就教什麼,隻要不要帶壞了陛下就行。
在一座大帳中,賬内燈火通明,一身常服的朱棣正在閱讀軍報,這幾天手下的軍隊,攻勢不減,一些小城鎮直接投降,讓他非常高興。
不一會兒,一位大和尚掀開帳子,進來了,行了一個佛禮:“王爺,您找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