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事情,隻要想做就會有方法,有精力就看你想不想做,願不願意做,做到什麼程度。
這句話本來就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懂,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引發一連串的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
事情是不是簡單呢?
沒有人知道,但是這個變局确實決定了的。
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今天建文皇帝朱允文把他們喊過來,并不是和他們聊天,是要讓他們來拿主意的,或者說是要讓他們來聽方中愈和他自己拿主意的。
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所以他們才需要決定到底是把這件事情怎麼做?
做肯定是要做的,怎麼做如何做做到什麼程度卻是他們要考慮的事情?
從他們跨進這個大殿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他們沒有和其他人打招呼,卻都能明白彼此的心意,有些事是阻止不了的。
大勢所趨,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他們隻能把事情自己在可控的範圍内做一些改變,或者說是阻礙,但是不能阻止這件事情往下做的。
也就是說今天在大殿裡發生的一切,他們都隻能選擇被動的接受,至于接受的程度,有多高,全在于他們自己。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着他們,聽着方中愈的話,有些人在思考,有些人表現的很冷漠,或者說他們的養氣功夫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地步,讓建文皇帝朱允文都看不出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内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這件事情是不是很奇怪?
明明是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但是大家卻一直在思考不同的問題,被提出來,他們都希望能從方中愈的口中獲得更多,具體的消息。
這是不正常的,至少對對方中愈能說,他們感覺到了一絲的不正常。
雖然之前他們一直都瞞着消息,但還是有不少的消息,露出去了,甚至在某些方面方中愈還曾借助大明報做宣傳。
也就是說,很多事情根本就沒有想瞞住其他人,那就是公開的。
但是這個時候諸位大臣表現就讓他感覺到有些納悶了。
或許是因為他自己從來沒有這樣想過,沒有設身處地的站在大明官員的角度上想過這個問題,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帶來他,如今心中的恐懼困惑。
是不是很簡單?
但卻很難。
他沒有想到,并不代表建文皇帝朱允文心裡沒有想法。
無非是宗族之權。
孩子們上學,如果是在宗學裡或者是族學裡面上,那麼最後他所代表的就是一個家族,甚至是,當他獲取到一些東西之後都要先考慮家族利益,而如今,中愈提出來的,大建,學堂,官方督辦的情況,這就打破了這個情況,也就是說,會有更多的人來跟他們學的,自己,東西。
資源就那麼多,但人卻越來越多,每個人分到的就少,這一點在這個時代也已經很分明了,所以他們必須要阻止這種情況發生,方中愈所說的事也就是這樣成為了阻礙。
這件事情簡不簡單了?
簡單,但是簡單中卻又透露着各種各樣的無奈。
他們不說話也就是一個态度,就是不支持,如果是支持的話,他們早就開口了。
似乎就是一個悖論。
但這就是事實,事實就是這樣的。
“好吧,姑且認為可行你說的方法也能做,但是,但是我還是覺得朝廷的壓力過大,對于這件事情能不能做好先目前也看不清楚,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
在方中愈,講完了一番高談闊論之後,禮部尚書坐了下來。
對于他來說,本來就是覺得這會很有大的疑問。
他們本來承接的就是整個朝廷的一甚至是一些禮節的制定。
所以他才問了一句,覺得以後會有很大的影響。
方中愈的張口為了國家,閉口,為了國家,所以他也有一些不好回答。
“那這一條呢,組建專業的工科學校?
也就是朝廷監管下的技藝,學校培養更多的工匠?
”
又有人對這一條提出了疑問。
對于他們來說,工匠的技藝都是私人的。
雖然他們不可能替那些工匠說太多的話,隻是這個時候如果不能保護工匠家的東西,又怎麼能保護自己家的東西了?
他們的家族可是牽涉的各個方面。
如果真的在這上面過多的牽扯的話,恐怕會有不好的影響。
當然,這是他的想法,并不是其他人的想法。
“這一條,還是由工部尚書鄭大人來為大家解釋吧!
”
方中愈說完一句之後,就停下來自己喝茶也不管其他人。
工部尚書鄭賜大人扭頭看了中愈一眼。
歎了一口氣,對于他來說,它确确實實知道方中愈要想做什麼?
這個時候既然已經點到他了,如果他不做的話,恐怕建文皇帝朱允炆還會有意見。
所以他還是點了點頭站了起來。
“關于這個問題,本官是知道的。
就有本官來為大家解釋。
如今工部所儲存的技藝,雖然說比以前要好,但是相對于來說還是很差的,至少比不上錦衣衛的将作司。
這一點也沒有什麼丢人的。
工部的技藝都來源于之前的傳承,但是如今國朝建立35年。
真正的傳承還是比較少的,再加上民間的工匠都有私藏的技藝。
對于他們來講,傳子不傳女,傳内不傳外,所以導緻了很多優良的技藝都消失了。
光說水泥這一項。
其實之前有過類似的産物,但是一直沒有發揚光大,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今工部想要建立工科的學校。
就是希望能夠培養一些專業的子弟。
目前探讨的來說,是希望匠戶裡面的子弟優先錄用,但是後期不排除在廣大的百姓中招收能夠學習的人才。
具體的想法是這樣的,和國子監合作在京師組建一所大明工科學院。
地方上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組建一些專業技術性學院。
直接授國子監和工部共同領導。
”
工部尚書鄭賜每說一句,其他人心裡牽扯的就大了。
他們似乎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學校,不管是方中愈之前提到的适齡兒童的學堂,還是這些有着實際供應的學堂,那都是朝廷來主導。
那麼既然他們能夠開辦學堂,自己為什麼不能呢?
而且聽說方中愈還支持烹饪協會開辦了烹饪學堂。
這可是民間的力量。
或者說這是對于一些商業力量的認可,也就是說以後這樣的學堂會越來越多。
既然如此,也就是說這個情況會成為一個廣泛性的情況,那麼自己能不能在這上面有所建樹呢?
很多人的心思都活絡了起來,對于他們來講,這些事情并不是不可能的。
大明朝堂是要熬資曆的,至少目前來講,雖然有中愈這樣的存在,但也僅僅隻有一個他而已,其他人還得慢慢來,這也是一個正常的情況,大多數人如果不能更進一步的話,為人師表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工部也要辦學院。
這個想法确實不錯,但是工部有錢嗎?
工部每年領取的費用,都除了各自部門的發展和全國的水利設施,甚至是公用設施的維護,還有錢做這些事情嗎?
”
又有人反問道,是的,錢是個大問題,對于他們來說,每個部門都是缺錢的,就算是戶部掌管天下錢糧也同樣是缺錢的。
這個問題就很嚴峻了,沒有錢就辦不了事,錢不是萬能的,難道沒有錢是萬能的?
所以他們必須要為這件事情加以努力。
“這個問題本官也想過了。
首先朝廷承擔一部分力量,工部自己承擔,有分量,最後剩餘部分由民間的商業資本投入。
”
這些詞也是他跟方中愈讨論之後。
方中愈告訴他的,他雖然不是什麼,經濟學人才,但是,和方中愈聊過之後也能大體知道那些東西的意思,所以這個時候說出來也沒有顯的那麼突兀,何況之前宣傳的這些,讓更多的人,對這些,他們生活中接觸的東西,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說這些并沒有什麼奇怪的。
能在建文皇帝朱允文的面前把這些話說出來,也就是說不管皇帝知不知道這件事情?
至少有了一樣的風聲,或者說不僅有建議,而且有解決辦法,他們所說的問題都将不會是問題。
或者說在他們眼中是問題的東西,後來都不是問題。
所以說這件事是不是很困難沒有誰知道,但是既然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這個時候如果再阻攔的話,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所以說還是要老老實實的把這件事情做好。
他們也發現了這個時候再問東問西的,恐怕問不出來什麼結果,隻能一個一個的說服。
“這個你們考慮過嗎?
如果讓民間的百姓過多的介入朝廷的事情,以後會怎麼辦呢?
”他們必須考慮到這件事情,也就是說朝廷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也是其他人的。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争利益的分割,從來都是糾纏不清的,所以他們不想把這種事情弄得太過複雜,讓朝廷以後和百姓有什麼不同的承擔。
“這個也有方法解決,那就是朝廷工部,刑部,大理寺出台一部法律,保障這些工匠的權利,如果他們發明賦予他們發明權,如果是共同發明的由朝廷和工匠協商解決。
來确定最後的利益,歸屬。
這樣既可以讓工匠們把那些經驗和技藝貢獻出來,又能讓他們獲得豐厚的利益。
”
方中愈之前提醒過他老百姓們追求的不過就是一個安定的日子,如果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的話,他們當然也是歡喜的,所以朝廷如果能夠努力的把這些東西都提起來的話,那麼每個人都會努力的做生活。
工部尚書鄭賜算是接受了中愈的說法,所以這個時候他解釋起來也是非常的容易,他想要告訴其他人,他們就是打算這樣做的,當然後期的交接工作還有很長時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你們确定嗎?
這樣不會與民争利再說了,如果到時候那些工匠們真的開發一些公益出來。
又怎麼能确保工部不會以官壓人?
讓他們放棄自己的所得。
”
這話就有一些誅心了。
也就是說,并不相信工部的政策。
其實作為大明朝廷的官員,他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想法,但是把這樣的話赤裸裸的說出來,就有些不好了,還是在當今身上的面前,不過既然建文皇帝朱允文說過今天可以暢所欲言,不追究他們的過失,這個時候倒是可以看出來他們确實是這樣想的。
工部尚書鄭賜倒是沒有生氣,畢竟從他接受這個建議以來,他就會知道一定會受到争議的。
既然如此,他隻有做出成績來說,并不重要,做才最重要,如果他能夠做出不一樣的東西,能讓其他人因此而獲得利益,那麼這些人都不會再說什麼了。
每個人都需要功績,工部尚書鄭賜也需要,其實他心裡很清楚,方中愈找上他,就是因為之前他做的那些事讓方中愈知道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都不計較的事情,方中愈在計較也就沒什麼用了,不過倒是可以用上一番,畢竟這些人在朝廷都有一些人脈的很多人都依靠着他們。
要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抛除來他們是完完全全不行的,另起爐竈未嘗不可,但那花的時間精力就更多了,中愈還是追求求同存異的,大家往一處使是最好的,所以這個時候先說服工部尚書再說其他的諸位尚書是最好的。
“确實,這些問題可能存在,但是我們依然堅信朝廷的法律是可以處理好這些事情的,這就需要現在能夠完善各種法律。
大明律在很多方面,其實想的比較周到,但總歸而言,還是有些問題的,如果在後期能夠聯合各個部門将大明律重新修訂一番,甚至是為了工部這個政策修訂,新的法律未嘗不可。
百姓們求的就是安穩,工匠們不僅僅求的是技藝的傳承,也希望能夠養活家人,讓家人的生活更好,所以本官相信,做了這樣的事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你們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