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票,感激不盡。
。
。
。
。
。
。
)
“二弟,看到你無事,吾就放心了。
”回到營地的孫康,看到迎出門口的孫觀,欣喜的翻身下馬喊道。
“唉,可惜濤弟被敵将殺了。
”孫觀上前挽着兄長的手,想起為了救自己被趙雲刺落馬背的孫濤,忍不住歎了口氣。
“二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支漢軍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他們不但戰鬥力強悍,領兵的将領,吾觀之怕是有萬夫莫當之勇。
”孫康拍了兄弟的肩膀安慰之餘,也是滿腦子的疑問。
孫觀苦笑一聲,道:“說起來,我還一肚子納悶呢。
”
“對了,尹禮那混賬東西為何整晚不見動靜?
”孫康見孫觀也不知道情況,遂又問起了右翼營地的尹禮。
“尹禮昨夜在我營帳喝醉了,便睡在了我帳内,此時怕已經兇多吉少了。
”孫觀想到自己走後,尹禮的下場再次歎了口氣。
“……”孫康一陣無語,好一會道:“眼下北海來了援軍,我等該如何自處?
”
“昨夜中軍糧草被焚燒一空,此地已經無法久留,收拾一下,趁守軍不備之下,立即撤吧。
”孫觀搖搖頭,道:“派人通知朱虛的吳敦昌豨,告知他們立即撤回莒南,卻不可再返回北海,以免被北海的漢軍截斷退路。
”
“我這就去辦。
”孫康點點頭,沉聲應道。
當北海城頭的孔融,看到韓烈那熟悉的面孔時,懸着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快,快開城門,是吾侄子揚來了,哈哈……”
在酸棗之時,韓烈曾呼過孔融和陶謙為叔伯,此刻喜形于色的孔融,不由手舞足蹈的當着北海衆官便指着城下的韓烈喊了起來。
“小侄韓烈,拜見孔叔父。
”既然孔融都當衆喊自己賢侄了,韓烈也隻有認下這個便宜叔父不是。
“賢侄快快請起,請起。
”孔融在一衆官員的擁護下,站在城門口迎接韓烈道。
“一别半年,叔父風采依舊,小侄甚感欣慰。
”韓烈看着滿臉紅光的孔融,那喜形于色的神情,遂出口奉承了一句。
“哈哈,吾侄卻是更加英氣逼人,比之當年更顯鋒芒矣。
”孔融開懷大笑之餘,不由伸手輕輕捋着颔下短須,擺起了他名士的風姿豪邁。
一場夜襲,韓烈所部四千人馬,隻有趙雲所部折損最大,有四百人死在了戰場,餘者無不挂彩,雖說傷亡慘重,但比起他們取得成果,他們的代價也是值得的,因為倒在戰場上的敵兵多達千人。
若論起整個戰局,那趙雲他們的功勞無疑更大,韓烈典韋徐榮三人所部斬殺孫觀部一千七百人,俘虜七百人,燒毀糧草不計其數,斬殺敵将尹禮,俘虜受傷的孫濤,緻使孫觀不得不撤出了北海軍。
為了慶祝這次的勝利,以及表達謝意,孔融大宴了三天,并犒賞了三軍,對陣亡的士兵也發了足夠的撫恤金,并且再次上表朝廷封韓烈為偏将軍。
自從韓烈解了北海之圍後,孔融對韓烈可謂積極禮遇,籠絡之心,可謂路人皆知,孔融對韓烈的禮遇的結果,自是惹來不少人的不快。
第一個不滿韓烈的人,便是有着北海第一猛将支撐的武安國,武安國乃北海大族出身,加上學的一身武藝,向來都是眼高于頂,身為北海裨将軍的他,手中不但握有五千兵馬,也是北海唯一有将軍封号的人。
這裨将軍一職,可不是他家世顯赫掙來的,而是這幾年來,為北海守土讨賊立下的功勞而被朝廷封賞的,可眼下韓烈一個外來戶,就打了區區一仗,孔融就上表舉薦韓烈為偏将軍,一下子就爬到了自己頭上,這對于武安國來說,無疑是莫大的羞辱。
為此他自是對韓烈頗有怨言,一度口出狂言說要給韓烈好看。
而另外對韓烈不滿的人則是劉遜,此人仗着幾分才學,向來被孔融依為心腹,可韓烈來了之後,孔融多次宴請和問策,都隻請了韓烈,而把他給忽略了,對此倍感失落的他,悄悄對外傳出了不少韓烈不利的謠言。
這不,自從韓烈在北海駐紮以來,每日都要操演兵馬,弄的聲勢浩大,舉城皆知,對此劉遜就派出心腹家人,對外散播謠言說:韓烈暗中操演兵馬,實為謀逆做準備。
武安國則是有幾次在郡國會議上公然指責韓烈在城中練兵,實在謀逆之心,一次兩次孔融自是不以為意,但随着時日漸長,加上北海承平無事,孔融也不由疑心漸重。
出操演練兵馬,這是韓烈每日練兵的必備科目,尤其是清晨的負重行軍,用後世的術語來說就是所謂的五公裡負重越野,這是一項目是韓烈定下的死規定,無論刮風下雨,他們的軍隊都必須執行這項科目。
冬至,淩晨霧氣濃重,白露蒼蒼。
身穿着重達三十斤甲胄的韓烈,背着斬馬刀,帶着部隊再次從營地穿過城池,朝着城外而去。
數千人隊伍,在韓烈的率領下,喊着号子聲,步伐整齊轟鳴之聲,再次振醒清晨的北海城,是夜由于宴請賓客,喝的酩酊大醉的孔融,淩晨時分睡得正香的他,突然被韓烈率軍跑過國相府的号子聲驚醒。
睡得迷迷糊糊的孔融驚醒之下,聽到府外的喊聲與轟鳴的步伐聲,以為是敵軍殺進了城池,吓出一聲冷汗的他,拔出榻前的佩劍就吼道:“來人,調齊兵馬,準備出戰。
”
不明所以的傳令兵,立即就把這道軍令傳達了下去,一時之間整個北海城的一萬多大軍,紛紛而動,甚至正在訓練的韓烈,接到命令也以為出事了,隻得立即把部隊拉回營地整裝待發。
結果等了大半個時辰一問,才得知傳令的孔融已經睡着了,事後孔融得知此事,羞惱之餘,加上從事中郎劉遜的挑撥,孔融開始疏遠韓烈。
武安國也趁機進言道:“主公,韓子揚當世豪傑,絕非久居人下之人,觀其部下衆将,無不是虎狼之相,雖說韓子揚不是奸佞之徒,可難保他手下将士為建立功業,而脅迫他做出一些違背禮儀之事,若事情發生則悔之晚矣。
”
武安國這個人雖然是個武将,但卻不是個武夫,此人出身北海大族,雖然習武但卻也明經知黃老學說,雖然是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半吊子,但他本人就自诩文武全才。
這番言論,則是他多次進言孔融調離韓烈不得之下,苦思出來的對策,以前他老是貶低韓烈,可韓烈卻在人前始終謙恭有禮,為人處事也低調嚴謹,故北海上下有識之士都對韓烈頗為欣賞。
為此武安國貶低韓烈之言,自是得不到孔融的共鳴,但此番他表面贊賞韓烈,暗地裡卻拿韓烈帳下将士說事,卻是引起了孔融的共鳴。
加上劉遜等幾個謀士從旁進言,孔融的心思也動了起來,沉吟之下,道:“諸位的意思把此人調離出北海?
”
“主公英明。
”劉遜與武安國對視一眼,忙恭維道:“東萊的掖城近來發生民亂,太守因病無力讨伐,已經幾次送來文書,希望我們援助,屬下也擔心民亂蔓延,大人何不派韓将軍前往平叛。
”
“劉大人所言甚是,掖城地處我北海,東萊邊境,素來民風彪悍,海盜猖獗,若能夠得一大将坐鎮,掖城大局可定。
”武安國趁機附和道。
“嗯,你們所言不無道理,這樣傳子揚來見我。
”孔融深思之下,終究覺得劉遜武安國這些多年心腹所言不無道理,雖說韓烈心地仁厚,可難保他手下的人煽風點火,與其留在身邊成為隐憂,不如外放出去,即可去除隐憂,又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引為外援。
自從來北海之後,轉眼已經幾個月,韓烈對于北海城内的發生的一些事情,又豈會沒有毫無察覺,但引為他志不在青州,更不在北海,所以自是渾不在意,對于他來說,北海不過暫時栖身之地罷了。
“賢侄啊,這北海可還住得慣?
”面對孔融親和的笑容,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的韓烈,遂道:“一切都好,有勞大人惦記了。
”
“如此就好,不過眼下東萊治下的掖城發生民亂,這不東萊郡那邊無力征讨,所以我想賢侄領兵去一趟,不知賢侄意下如何?
”孔融笑容不變,這番話也說的極其自然。
“大人有令,屬下自當領命。
”韓烈慨然應道,正好他也有意去趟東萊,去年在酸棗時,他就對孔融說過,東萊有一強人太史慈,此次來北海,孔融就告訴他太史慈乃東萊名人,不過由于避禍去了遼東,不過這大半年來,經過他的周旋,朝廷已經結了他的案子,他的母親也派人送去了書信,估計太史慈今年過年會回家。
為此韓烈這兩個多月來,每隔十天左右就會派人去東萊給太史慈的老母送去衣食,探聽太史慈的消息,并且他已經打定主意準備過年親自去一趟,眼下得知孔融派自己去葛盧,自是正好遂了意,他自是求之不得。
“好,我這就讓王主薄給你準備一月糧草。
”孔融對于韓烈的回複也是十分滿意,原本他還擔心要費一番口舌,如今看來顯然是自己多想了,對于自己小心思,他多少也有些愧色。
“請大人放心,屬下點起兵馬,明早就出發。
”韓烈作揖告辭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