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沖突
未央宮,丞相府。
當蔡邕看到設在未央宮中的丞相府時,臉色頓時變得極為難看。
曆經了無數蹉跎,他的确是變得比以前圓滑很多。
但如果是觸及了他底線的事情,依舊無法忍受。
董卓已經從長樂宮返回。
他看上去情緒不錯,整個人也顯得非常精神,所以在迎接蔡邕的時候,更格外熱情。
可是,蔡邕卻臉色陰沉。
“丞相莫非想行那大逆不道之事嗎?
”
他毫不客氣,便厲聲質問。
董卓一怔,旋即臉上青氣一閃,心中格外别扭。
你一個過氣的老家夥,我好心好意把你請來,更對你百般縱容,怎地如此對待我呢?
不過,畢竟是執掌了一段時間的朝政,董卓的養氣功夫,确有進步。
“蔡公何出此言?
”
“你可知,這未央宮所代表何意義?
”
“這個,不就是平日裡朝議、論政之地嗎?
”
“非也!
”
蔡邕大聲道:“此乃天子居所!
”
“啊?
”
“自高祖斬蛇,定都長安以來,帝王居右,以西為尊。
這未央宮正是在長樂宮以西,乃天子所居之地。
丞相既然是要複興漢室,又何以把丞相府設立在這未央宮之中,卻讓天子居住在長樂宮中?
此豈不是大逆不道之舉?
”
董卓聞聽,頓時就懵了。
說實話,他是真不太清楚這種禮儀問題。
他遷都長安之後,見未央宮殘破,而長樂宮看上去尚完好,所以才讓漢帝住在長樂宮中。
把丞相府設立在未央宮,其實也有保護天子之意。
畢竟當初南宮阿閣大火,讓他記憶猶新。
他住在未央宮中,至少可以令那些宵小,不敢輕舉妄動……
可這怎麼就牽扯到了大逆不道?
其實,這也難怪。
董卓生于涼州,喜歡和豪酋打交道,個性比較粗放,對這種禮儀典籍閱讀也不多。
這也是為什麼中原士族對他排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僅僅是因為他威望不夠,他的學識和素養,更被那些名流名士做鄙薄。
在那些士大夫的眼中,董卓就是一個土包子。
你一個土包子,居然想把持朝政?
簡直癡心妄想。
董卓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可是在他身後衆人之中,确有一人變了臉色。
“伯喈此言差矣。
”
一個老者站出來,沉聲道:“丞相之所以居未央宮,乃是為陛下安全所慮。
伯喈久不在朝堂,所以這些時日來發生的事情,你并不清楚。
今有亂黨橫行,年初時更發生了火焚阿閣的慘案,緻使弘農王被害。
遷都以來,長安頗有些混亂,城中遊俠兒衆多,更有不少居心叵測者,對陛下蠢蠢欲動,令丞相感到非常的不安全。
正因此,丞相才會住在這未央宮中,以期能引出亂黨。
”
聽了這老者的話,董卓連忙道:“司徒所言極是,某正是這個想法。
”
董卓不怕那居心叵測的小人,卻害怕那種帶有浩然正氣的大儒。
蔡邕雖說這些年來閉門不出,幾乎不與外界進行交道,可一旦發怒時,依舊很吓人。
說話的人,名叫王允,官拜司徒。
他與蔡邕相識,想當初黨锢之禍時,王允便是河南尹。
按道理說,王允既然站出來說話,蔡邕若識相,就會順坡下,稱贊幾句董卓,而後你好我好大家好,皆大歡喜。
可是,這未央宮的主人,不僅僅關系到國體,更是禮儀之争。
哪怕蔡邕而今變得不願惹事,但面對着原則問題,依舊是寸步不讓。
“子師此言差矣。
”
他大聲道:“禮法,乃國之根本,焉能随意破壞?
丞相若有心複興漢室,保護陛下,大可以加強宮中守衛,整治長安混亂,又為何要居于未央宮中?
難道你王子師就不知道,這未央宮有天子氣,你讓丞相住在這裡,豈非是讓他為萬人唾罵乎?
”
“伯喈,今時不同往日,正所謂大丈夫不拘于小節,你又何苦如此死闆?
”
“在你王子師的眼中,莫非這禮法綱常,隻是小節嗎?
”
王允的臉色陰沉下來,看着蔡邕的目光,也顯得有些陰冷。
至于董卓,則面色鐵青,凝視蔡邕。
而蔡邕卻絲毫不懼,梗着脖子,對視董卓。
什麼事情都可以退讓,但是這禮法綱常,絕不能退讓。
丁辰在一旁看情況不妙,也不禁為蔡邕叫好的同時,有隐隐有些擔心。
董卓喜怒無常,萬一老先生真的把他激怒了,到時候董卓一刀看了他,怎生是好?
想到這裡,丁辰在心裡歎了口氣。
他搶身而出,大聲道:“恭喜丞相,賀喜丞相。
”
董卓本來有些壓不住火了……說實話,他今天乘興而來,卻被蔡邕狠狠打臉。
想他乃是朝中丞相,卻連這最基本的禮法綱常都不明白。
傳揚出去,豈不是被人恥笑?
就在他快要爆發的時候,丁辰出現了。
董卓怒道:“子陽,莫非恥笑我乎?
”
“丞相,末将絕無恥笑丞相之意,乃是為丞相真心道喜。
”
“喜從何來?
”
“丞相,有道是直臣出,天下興。
這世上不缺忠臣,卻少直臣。
直臣者,剛正不阿,不畏權貴,敢于直言犯上,卻無半點私心。
蔡公正是那直臣,方才的話雖有些不妥,确發自肺腑。
有道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有蔡公如此正直之人在身邊,豈不是天助丞相,複興漢室嗎?
”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董卓不禁眼睛一亮,心中的怒氣頓時減少了許多,看蔡邕的目光,也柔和了不少。
他嘴角微微一翹,向蔡邕拱手一揖道:“若非蔡公秉公直言,卓險些犯了大忌。
卓自幼長于邊塞,多與塞外豪酋結交,身邊少有人與卓提及禮儀綱常。
可是剛才蔡公一番言語,卻讓卓深感淺薄。
故,卓有意請蔡公為師,能時常指點,不知可否?
”
董卓粗豪沒錯,卻不是一個愚蠢之人。
真正的蠢人,是不可能成為一方諸侯,更不可能穩坐中樞。
他非常幹脆利索的承認了自己學識不高,不僅讓蔡邕緩和了臉色,也讓他身後的一些大臣,對他感官大好。
不怕你你沒文化,就怕你沒了文化,還裝作學富五車。
至少,你承認自己沒文化,就代表着你還有挽救的餘地。
甚至連董卓都不會想到,他這靈機一動,會有如此好處。
隻是,誰都沒有看到,在一旁的王允面帶尴尬之色,同時看蔡邕的目光中,更帶着一絲絲的恨意。
他王允就不知道帝王尚右,以西為尊的道理?
你蔡邕一來,就指出了錯誤。
還有哪個曹家的小混蛋,更還說什麼直臣出,天下興……這,又讓他王允如何自處?
“丞相既然知錯,何不遷出未央宮,還與陛下?
”
蔡邕依舊不肯退讓,大聲問道。
董卓則道:“蔡公所言極是,未央宮有天子氣,是非董某可以居住。
董某這就讓人把丞相府遷出未央宮,擇他處重建。
不過,今日乃是為蔡公接風洗塵,不若請蔡公移步鳳阙。
代為蔡公接風之後,便立刻搬出未央宮,不知蔡公意下如何?
”
鳳阙,又名柏梁台,是漢武帝元鼎二年所建。
柏梁台鑄銅為柱,是一座高大二十丈的高台建築。
因此台建築是以香柏木為梁架,建成之後,香聞數十裡,所以叫做柏梁台。
又因台頂置有銅鳳凰,也喚作‘鳳阙’。
以董卓的性子,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是極緻了!
蔡邕也并非那種不知進退之人,所以聽了董卓的話語後,更顯得格外開心。
他覺得,他做了一件好事!
對于讀書人而言,能夠指點他人的錯誤,讓人改惡從善,便是善莫大焉。
不過,丁辰在一旁,卻暗自替蔡邕感到擔心。
董卓不明白未央宮的含義,他身邊的人,就一個都不知道嗎?
且不說那些漢室老臣,就算是李儒,也應該清楚這一點。
可是,卻無人願意提醒董卓,真的隻是疏忽?
亦或者,是有别的緣故?
蔡邕如此,克就等于是得罪了人。
才一到洛陽,就得罪了一大群莫名其妙的人。
怪不得蔡邕自己都說,他脾氣不好,容易得罪人……在渑池的時候,丁辰感覺着蔡邕脾氣不錯,為人溫文儒雅,和他說話時,更極為親切,看不出他脾氣有甚不好。
可是現在,丁辰明白了那‘脾氣不好’的含義。
他也知道自己的毛病,讀書人的倔強,讓他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嫉恨。
可是,這位老先生怕一輩子都改變不了!
怪不得他不願意來長安,甯可躲在那渑池軍營旁邊的簡陋房舍裡。
說穿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眼睛裡容不得沙子,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前,更不會退讓。
沒錯,這的确是一個名士應該具有的風骨,但同時更容易被人記恨。
不過,丁辰對蔡邕倒是挺敬佩的。
不說别的,隻說他那兩根硬骨頭,足以羞煞無數人。
“今日董某得遇高士,乃一大喜事。
待一會兒柏梁台上,某與諸公一醉方休……蔡邕,請!
”
“丞相請。
”
董卓前方領路,與蔡邕并肩而行。
諸位大臣則跟随董卓身後,亦步亦趨。
丁辰這時候,才算是松了口氣,輕輕擦拭額頭上的冷汗。
他正要跟上去,卻見王允走過來,看了他兩眼,突然笑道:“久聞子陽之名,未曾想今日方得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氣宇軒揚的緊呢。
”
他說到這裡,停頓一下,笑道:“我與孟德交情甚厚,若他日子陽閑暇,不妨多多走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