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器,你也看出來了?
”
李晟點點頭:“陛下的心态,确實老了。
安賊狼子野心,但凡明眼人哪個看不出蛇牙之事,背後之人就是東平王。
可陛下卻對他仍然信任有加,反倒對一心為國之人多有疏離,所以我才擔心你出力不讨好,反而惹出許多麻煩。
”
蕭去病笑了笑道:“我當時沒想那麼多,隻想讓安賊多損失一些。
而且,打掉這股勢力,到時候若是安賊造反,也少一分助力。
除此以外,也是想震懾那些心懷異心的内附部族,讓他們知道背叛的下場,不敢心生異心。
”
李晟皺起眉頭,想了許久,道:“輔臣啊,你好像是想錯了。
”
“哦?
”
“輔臣你也看到了,六州雜胡沒什麼戰鬥力,即使安賊造反,他們也是癬疥之患,随手就能消滅。
但現在大多數六州胡平民并無造反,就被你大肆屠戮,反倒會激發這些内附部族的同仇敵忾之氣。
因為雖然輔臣對他們這種首鼠兩端,反叛成性的行為深惡痛絕,但這些内附部族卻認為六州胡理所應當,換做他們也會這樣。
到時候安賊若反,一定會有更多的内附部落響應,而我們卻還沒有做好準備。
飛龍軍雖然精銳,畢竟人數太少。
而龍武禁軍和羽林軍又根本練不起來。
這段時間,我與馬洵美操練兩軍你又不是不知道。
兵額虛空不說,還抗拒訓練,開始兩天還好,到了第三天,竟有三成士兵甯願自殘也不肯訓練。
我與馬洵美又不得用強,他們都病倒了,誰來衛戍宮禁?
而邊軍安西軍實在太遠,隴右軍到時候又要與吐蕃作戰,立即可用的就隻有河西軍和朔方軍。
若各内附部落一齊響應叛亂,平叛兵力肯定會有不足。
”
蕭去病沉默了一會,李晟的話大緻可以概括成,實力不夠之前不要過早表露敵意,而且屠戮六州胡平民并不會對内附部落産生震懾,反而會讓堅定他們的反心,将他們推向安祿山。
蕭去病尴尬一笑:“好像說的沒錯。
但已經這樣了,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鍛煉了這一千飛龍禁軍。
”
“大概隻有這個好處了。
”李晟也笑了,沉默一會又道:“其實對于這些内附部族的反叛成性的本質,陛下還有很多大臣都是知道的,隻是找不出更好的辦法。
隻能悄悄分化,制衡,同時用武力威懾,使之不敢輕動。
比如南诏之亂,朝廷用的就是這個辦法,最後造成現在這種結果,張虔陀和鮮于仲通固然萬死難辭其咎,但他們其實也是在執行朝廷的意志。
朝廷的打算,本來是想扶持南诏牽制吐蕃。
沒想到南诏發展的太快,表露的野心太大,一下将勢力滲透到滇池地區(南诏勢力核心在大理洱海附近),一方面嚴重威脅大唐的利益,一方面即将完全脫離大唐的控制。
我們當然不能坐視他任意發展了,于是朝廷想暗中扶持南诏王的弟弟于誠節取而代之,同時加重對南诏的賦稅征收以削弱南诏。
隻是那張虔陀做得太過明顯,某些手段又太過低劣,這才一下激怒,逼反南诏王閣羅鳳。
之後雙方爆發大戰,說白了就是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和姚州都督張虔陀分化,制衡的手段沒用好,最後幹脆武力解決。
這種事情其實常有,即使這樣陛下也是支持他們的。
錯就錯在二人太過無能,特别是鮮于仲通完全不通兵事,卻貪圖軍功,親自指揮大戰,以緻大敗。
假如把鮮于仲通換成武威王或者安國公哥舒将軍來指揮這場大戰,最後大勝,就是大功一件,一點錯處都沒。
……所以說,其實朝廷也想徹底解決這些隐患,隻是暫時力有不逮而已。
”
蕭去病聽明白了,說到底還是當初李世民時期,從定襄之戰開始,一直到李世民去世,整個大唐一連串的軍事行為,都取得了以少勝多的輝煌勝利。
大唐迅速擴張,消滅一個敵人之後,還沒消化穩固,又立刻去消滅另一個。
短短幾十年間,大唐像開了挂一樣,領土擴大了一倍還多。
與此同時,這些被消滅的敵人又表現得極其溫順馴服,加之湧現出一大批又能打又忠心的胡人将領,這一連串的勝利也有這些胡人将領和胡人士卒的功勞。
就是這樣一連串的軍事勝利,培養了唐朝的這種自信豪邁,大氣蓬勃,兼容開放的性格。
對這些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胡人兄弟愛之如一,這既體現了唐朝寬廣大氣的兇懷,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這種自信就在于,自信自己的武力會永遠強大,自信帝國會一直強勢下去,因此絲毫不擔心這些胡族部落反噬。
然而沒過多久,大唐就吃到了苦頭,兩次敗于吐蕃之後,突厥趁機造反,因為各種原因(本來叛亂轉瞬就被平定,但奸臣誤國,重新逼反突厥;武後政~治~鬥争殺死黑齒常之自毀長城等),使得突厥重新崛起,那段時間大唐都被打得很慘。
之後各個内附部族反叛成性的本質也就一下暴露出來,但奈何形勢已經如此,大唐也不可能太過激烈地改變這個策略,隻能徐徐圖之,以夷制夷(比如扶持突騎施對抗突厥和大食,但最後突騎施反過來與唐朝為敵,比如李晟所說扶持南诏,結果玩脫了,養虎為患),恩威并施,先暫時維持住平衡。
與此同時,大唐的眼光還主要放在外敵上,特别是頭号大敵吐蕃。
加上大唐重新強勢之後,這些内附部族又重新變得溫順馴服起來,給皇帝和大臣一種假象,認為以夷制夷,恩威并施的策略十分有效。
或許再過幾年,等大唐消滅了吐蕃,會回過手來挨個處理這些内附部族也不一定;或許假如李隆基年老之後不那麼自我滿足,醉生夢死,重用奸臣和寵信安祿山這個逆臣,安史之亂就不會爆發。
大唐就有時間,有時機處理内附部族這個問題,解決這個隐患之後,大唐盛世也許就能繼續延續下去。
但事情沒有如果,之前那個時空,唐朝這個以夷制夷的策略終究養虎為患,沒等到唐朝消滅吐蕃騰出手來解決這個問題,安祿山就先起兵造反了,然後所有的一切,就都成了泡影。
而李晟說這些事情,又以南诏作為例子,也有讓自己引以為戒的意思,不要也玩脫了,殺雞沒儆到猴,倒把猴子逼反了。
帳篷裡靜悄悄的,過了一會,蕭去病突然道:“照良器兄的意思,我這麼做,可能讓周圍内附部族更加心懷異心?
還會對我群起而攻之?
”
“應該會。
”
蕭去病笑道:“那你以為陛下會如何反應?
生氣還是高興?
”
李晟有些愣住,這個怎麼好随意揣摩上意,知道了也不好說啊,不過跟蕭去病也沒什麼忌諱的了:“應該會生氣吧?
”
蕭去病道:“我想,他應該會很生氣的訓斥于我,然後其實心裡是高興的。
”
李晟想了一下,點點頭。
可不,陛下正忌憚蕭去病呢,這時候有把柄送上,心裡自然是高興的。
蕭去病又道:“那良器兄再說說,即使他們再心懷異心,安賊造反之前,他們敢造反作亂嗎?
”
李晟搖搖頭:“自然是不敢。
”
“那不就得了,我們還有大約四年年時間籌備發展。
良器兄不是說,陛下還有大多數大臣也早想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隻要最後我們打赢了就行了。
”
“是這個道理。
”李晟點頭,突然又疑惑道:“為什麼是四年時間?
”
“呃……”蕭去病正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時候,就聽帳篷外面一命親衛大聲道:“啟禀蕭将軍,李将軍,宥州刺史派遣使者投降來了!
”
ps:必要的過渡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