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不可,太後萬萬不可呀。
剛才楊大人和秦厲都是舉薦興王,這興王遠在安陸,他來京城千裡迢迢,而且這興王世子據說隻有十五歲,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如何能當皇帝。
請太後下旨,立刻召魯王進京。
”衆朝臣都是非常一緻的聲音。
這齊齊的聲音剛落,禮部尚書王瓊和兵部尚書陸完接着說道,“太後,楊廷和和秦厲都是舉薦興王,楊廷和和秦厲可是一家呀。
他們如此推薦興王,莫非他們和興王是有什麼關系嗎?
太後呀,他們這樣極力舉薦興王,要知道興王可是大家都不了解的王爺,想來楊廷和和秦厲未必是出于從大明的大局考慮。
讓一個衆人都不了解的人當皇帝,這不是明顯是從他們個人的角度出發嗎?
”
其實他們二人此時是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說辭了,幹脆就搞起了人身攻擊。
他們的意思很明顯,滿朝都舉薦魯王,唯有楊廷和和秦厲舉薦興王,那這便很明顯說楊廷和和秦厲與興王之間有關系。
不從大局着眼,不為大明的未來考慮,這樣的建議如何能夠采納?
他們氣勢洶洶,說話的火藥味極濃。
也難怪了,楊廷和雖然是内閣首輔,但平時做事都是說一不二,很少聽進去别人的意見。
說的誇張點兒,楊廷和有些剛愎自用。
所以,在這些年來楊廷和在朝廷裡雖然也結交了一些朋友,門生故吏不少。
但什麼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
多年為官,楊廷和也是得罪了很多朝臣。
譬如眼前的陸完和王瓊,楊廷和雖然在面子上和他們過的去,但他們之間是存在着一些過節的。
王瓊和陸完都是尚書,各自掌握着權利,可是楊廷和卻是内閣首輔,有時候楊廷和勢必會幹涉的過多。
沒有人願意别人分走自己的權利。
況且事情逼到了這份上,一旦興王世子當了皇帝,那這些老臣未來的日子是個什麼樣子,誰也不敢想象。
所以在關鍵時候,必須要使用出各種手段,哪怕是撕破了臉皮,也要和楊廷和抗争到底。
王瓊和陸完說完,又有幾個老臣再三陳述說魯王是不二人選。
他們甚至也對楊廷和的個人搞起了攻擊。
楊廷和卻是如老僧入定,不發一言。
對衆人的說辭并不反駁。
楊廷和很精明,因為他知道無論大臣們怎麼說,最後做主的還是太後。
而楊廷和早已從太後那冷漠的表情背後看出了太後的心思,太後是支持興王世子的。
也難怪了,楊廷和和張太後搭檔了這麼多年,若是還對太後的心思把握不準,那他楊廷和這麼多年的内閣首輔也就白幹了。
一衆老臣說話的聲音越發小了,無論怎麼說翻來覆去也是支持魯王,強調興王的差勁之類的。
這類的話總會有個盡頭的。
場面終于歸于了沉寂。
一抹微笑浮上太後的臉頰,她随後說道,“剛才各位老大人都說了不少,都是說清楚了自己的意見。
本宮很高興,就應該這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本宮知道你們都是為我大明朝廷的未來着想的。
說心裡話,本宮很高興。
看來新皇帝就是在魯王和興王世子之間選擇了。
這兩個人都是很傑出的人才。
本宮想到我大明皇室還有這樣的人才,心裡更是高興。
不過呐!
本宮還是想問問大家,去年江西甯王造反之事是否還記得清楚。
甯王朱宸濠和魯王朱辰星可是叔伯兄弟呐!
”
太後一句話讓衆人頓時瞪眼了。
此時無聲勝有聲。
很清晰了,太後這是明顯要那湖廣安陸的朱厚熜當皇帝呀。
真是搞不明白了,興王一脈遠在湖廣,張太後到底是怎麼和他有了關系的,為何如此看好興王一脈?
此時衆大臣心裡都是冰涼一片。
完蛋,徹底完蛋了。
這次楊廷和和秦厲是完勝啊。
對了,還有那工部尚書王繸。
王繸真是個老狐狸呐,他在不知不覺間便是靠攏了楊廷和,唉!
看來還是人家有眼光哩。
不得不說張太後的威力是巨大的。
她這等于是一錘定音了。
的确,魯王很不錯,但他的叔伯哥哥江西甯王曾經在去年造反。
因為魯王一直安分才沒有受到波及。
但是他沒受到波及,不代表他不存在要為叔伯哥哥報仇的心思。
退一步講,即使魯王沒有存在報仇的心思,但畢竟和甯王的皿緣很近。
那麼近的皿緣關系,難保他們的性格不相近。
這魯王居心叵測怎麼辦?
誰能保證呀?
讓這樣一個人當皇帝那是要冒多大風險呀?
在座的老臣雖然都是位高權重,但卻沒有一個人敢保證魯王的人品。
至于剛才所說魯王禮賢下士,是難得的少年才俊,那隻不過是随口說說而已。
到了這時候有幾個大臣出了一身冷汗。
怪不得去年魯王給我送來了厚禮呢?
想來那時候正是收拾了甯王不久。
這魯王是擔心受到牽連呐。
如此看來這魯王的心機頗深。
太後把這件事情定下來了,就沒有人再敢說話了。
呵呵!
若是有哪個不開眼的家夥再為魯王說話,說不定等不到朱厚熜當皇帝,馬上就要被太後免官了。
大臣們都是老油條了,明知不可為了,就很少有人再去為之。
相反倒是有聰明之輩,牆頭草随風倒之流。
他們馬上雙膝跪地高聲道,“太後聖明,太後聖明啊,湖廣安陸興王一脈老實本分,世子朱厚熜正是做皇帝的最佳人選。
臣等贊同太後,就請太後速速下旨宣興王一脈進京吧。
這眼看距離過年還不到了兩個月了。
興王遠在安陸,怎麼說也要準備一下吧!
太後,事不宜遲呀!
”
他們也真是夠無恥的。
不過呐,在大明的官場上混的久了,不無恥點兒還真是不好混下去呐!
他們此時把無盡的仇恨都是記在了秦厲和楊廷和身上。
于是乎,張太後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說道,“好,既然衆位大臣都是這樣說,那本宮就下旨宣興王一脈進京。
楊廷和,速速拟旨吧!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