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經曆過伐明失敗,内部動亂之後,滿清朝廷内部再也沒了剛入關那種跋扈,那種自信。
原先的時候,八旗兵驕兵悍将都以為明軍孱弱,消滅明軍指日可待,而現在卻沒人再這麼想。
要知道,南下是被殲滅的兩路大軍中,光是滿八旗的勇士便有四萬人,滿人總人數有多少?
連着包衣也不過四十多萬而已,成年的男丁全加起來也就十多萬人,而一戰下來等于是三分之一的男丁損失殆盡,即便滿人全民皆兵,能迅速從旗丁裡補充兵力,可戰鬥經驗卻是無法彌補的。
所以,哪怕山東河北漢人暴亂連連,滿清朝廷内部卻争論不休,不願再派出旗兵前去鎮壓。
而攝政王多爾衮的威嚴卻随着一場大敗降了許多,朝廷中多有敢當面質疑者。
所以沒辦法,多爾衮隻能以洪承疇為總督軍務大學士,帶領綠營兵負責鎮壓山東叛亂事宜,為了讓投降的漢軍将領能夠聽命,多爾衮不惜大肆封賞,把姜瓖唐通這些将領統統封王......
然而沒了八旗老爺為後盾,綠營兵們的戰力也降了許多,任是洪承疇使了渾身的解數,卻遲遲無法平定山東的叛亂。
要知道,自從伐明失敗之後,退回東北老家的呼聲在滿清朝廷内部塵嚣其上,明人衆多,又出了齊王陳越這樣的狠人,很多滿人都滅掉大明失去了信心。
然而進入了北京,見識了漢地的繁華之後,也同樣有很多人不願失去現在的一切,不願重新回到東北老林子裡過那種茹毛飲皿的日子。
多爾衮尤其不願,因為若是退回東北,意味着他主導的伐明徹底失敗,他休想再有今日的地位。
而孝莊太後同樣不想,她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她想着自己的兒子順治能夠一統天下,做個真正的皇帝。
孝莊太後是科爾沁蒙古人,親自與蒙古王爺交涉,才從蒙古各部抽調了兩萬騎兵到了北京,編入了蒙八旗,從而震懾住了蠢蠢欲動的朝堂,這才有了派博洛吳三桂等出兵平定陝西順軍殘部之舉。
誰知道,博洛和吳三桂正在猛攻潼關和順軍交戰,另一路偏師姜瓖卻突然造反,并且迅速攻占了太原府。
山西西鄰黃河東面便是河北平原,對位于燕山南麓北京有着高屋建瓴之勢。
若是任由姜瓖占據山西,其随時便能出兵攻伐北京,而北京卻還無險可守。
滿清朝廷緊張的讨論之後,決定必須先平定姜瓖之亂。
攝政王多爾衮下令,命博洛吳三桂停止攻打潼關,帶兵渡過風陵渡進入山西,從南面向姜瓖發動進攻。
吳三桂手下士兵家屬都在遼東,多爾衮絲毫不擔心他會生出異心。
可是多爾衮也知道潼關以西是順軍的天下,若是博洛和吳三桂停止進攻,順軍很可能會追擊,或者試圖通過潼關占據河南,所以博洛吳三桂不是想撤便能撤的。
而山西現在事态緊急,必須立刻發兵平定。
所以,多爾衮決定親自帶兵出擊,經宣府攻打大同,平定姜瓖之亂。
北京城内的八旗兵有八萬人,其中兩萬是蒙古兵,兩萬多是經曆了多年厮殺的八旗老兵,剩下的都是旗餘。
而漢軍旗都被派出鎮壓叛亂去了。
所以,這八萬軍隊便是滿人最後的依仗。
當然,在東北還有一些留守的軍隊,不過數量已經不多。
為了迅速平定姜瓖叛亂,多爾衮帶出了其中的五萬人!
五萬大軍,在多爾衮以及其他滿人眼中,已經是一支非常龐大的力量,在和明朝二十多年的戰鬥中,便是最大的戰役薩爾浒之戰,滿清投入的軍隊也不過這麼多,所以對平定姜瓖之亂,多爾衮充滿了信心。
而事實也證明如此,明軍還是一如既往的爛,随着八旗兵的進軍,宣府的叛軍輕易被剿滅,很多人投降。
為了瓦解敵軍的鬥志,多爾衮對投降的叛軍既往不咎,編組成軍用作攻城的炮灰。
十月十六日,多爾衮帶兵包圍的大同,叛軍守将牛光天甯死不降,死守大同。
在八旗兵的威逼下,投降的炮灰綠營對着大同展開了一波又一波的進攻,卻始終無法攻克。
清軍的幾十門紅衣大炮架在城外日夜轟擊,但大同城身為明朝九邊重鎮之一,其城牆的堅固非同尋常,想輕易破城談何容易?
在另一個時空,姜瓖便死守大同将近半年之久。
而現在,牛光天死守大同,姜瓖兄弟已經攻克了太原,招募義民從軍,兵力擴展到了十萬之多。
以太原代中為根基,姜瓖分派軍隊四下攻城掠地,而各地大明士紳義民也紛紛舉義,除了平陽、汾州少數府縣以外,山西大部分城池地方重歸大明治下。
姜瓖親自帶領五萬軍隊出雁門關,在馬邑和清軍狠狠打了一仗,不敵之後退回了雁門關。
而姜瓖雖然沒有擊敗清軍,卻也使得清軍無法全力進攻牛光天鎮守的大同。
而同時,長城外的鎮羌堡、玉林衛的守軍也舉兵相應山西起義,将領們帶兵增援大同,卻被多爾衮指揮着清軍擊敗。
然而,多爾衮雖然擊敗了姜瓖以及其他援軍,卻無法及時攻下大同,也沒法攻破雁門關進入太原盆地,而此時的山西幾乎全部都是暴民,起義軍總數加起來數十萬之多,山西一省不複滿清所有。
就在多爾衮在大同進退失據之時,突然傳來情報,南明齊王陳越親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其先鋒已經攻入了兖州。
多爾衮大驚!
姜瓖反叛,明軍北伐,雙方配合的密絲合縫,而此時的八旗兵被牽制在山西戰場上,想及時增援山東都不可得。
而山西還是山東,對北京來說猶如左右兩臂,失去任何一個都如芒在背。
而若是兩省都失的話,受到兩面夾擊的北京已經無法再守。
而現在,山西的叛軍無法平定,南明的軍隊又攻入了山東,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
這一刻,便是以睿智勇武著稱的滿清睿親王多爾衮,也不由得迷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