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将武厚行的死因定為病故,對這種明顯是颠倒黑白的行為,武氏一族竟然全都默認了,不僅沒有人替他說一句公道話,就連“揚州”和“武厚行”都成了某種忌諱,刻意回避,不再提起。
武承嗣再次稱病不朝,而武延秀被禁足了,這父子兩人受到了女帝的懲罰和警告,乖乖地把嘴給閉上。
在此事中,最耐人尋味的就是梁王武三思,他一根毛都沒有損失,反而給子嗣撈了一個穆國公。
回府以後,他将一名庶子給推出來,是一名愛妾所生,年方六歲,深得他的喜愛,可卻因為是庶子,别說公爵,就是侯爵都和他無緣。
這回好了,天上掉下一個穆國公,正好讓他頂上。
至于過繼,嘿嘿,也就是這麼一說,武厚行死了,也沒個子嗣,就剩下幾個妻妾和女兒,改天尋個機會将武厚行的妻子給毒死,那麼整個武厚行府中的錢财就全都屬于他的庶子了!
女帝搞定了武厚行之死,然後讓小海去揚州一趟,訓斥趙無敵。
小海在臨行前請教了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告誡他,要放低姿态,将女帝的話原話照搬就好,另外,但凡安國縣公有所問,直言無妨,不可欺瞞。
趙無敵能明白,上官婉兒這是在向他示好。
而上官婉兒是女帝身邊最信任的人,既然沒有如避蛇蠍,反而主動示好,由此可見他這次的确是涉險過關了。
在小海離去的時候,趙無敵讓人給備了份厚禮,另外,有将上好的清茶挑了十來斤,用錦盒裝了,又放了兩粒月落珠,托小海帶給上官婉兒。
對這位大周第一才女,趙無敵還是很景仰的,而且,在以後還要拜托這位巾帼宰相多照應一番。
小海似乎還有話說,乜着鄭刺史,那意思是嫌他礙事。
鄭刺史也是一個妙人,哂笑着先行告退,将空間給讓出來。
小海見四下無人,方才小聲嘀咕:“公爺,團兒姐姐讓小的給您帶句閑話,這聖寵就像是那壇子酒,喝一杯,少一杯,終究有盡的時候,到那時一個空酒壇子也就沒什麼用了。
”
“嘶……”趙無敵倒吸一口涼氣,這韋團兒可不簡單。
作為宮中的兩大紅人,上官婉兒和韋團兒可都不簡單,一個是示好,另一個則是警告,但卻是出自善意的提醒。
趙無敵何嘗不知道,在千古唯一的女帝朝,怎麼敢恃寵而驕?
那日對武厚行之所以擊殺,是因為觸犯了他的逆鱗。
不管怎麼說,女帝身邊的這位大管家不能得罪,趙無敵同樣讓人按照上官婉兒的标準也給她備了一份。
……
鬥轉星移,日升月落,轉眼間盛夏已過,進入了深秋時節。
枝頭的樹葉黃了,北風一吹,戀戀不舍地離開枝頭,在風中淩亂。
草木已枯黃,從春綠到夏,将生命的光華盡情地釋放,可終究是敵不過歲月的力量,在一場秋風秋雨後凋零了!
揚州城外的神武軍大營已初步建好,裡面也住進了第一批軍士,大約七八千人,都是從揚州和臨近州縣招募的。
趙無敵也将自家暗中培養的少年安插進神武軍中,登記的戶籍卻五花八門,遍及數十個州縣。
因為都是新軍,并不講究論資排輩,旅帥以下者全憑能力高低,那些少年一個個武技不凡,又通謀略,對那些剛走出家門的新兵完全是碾壓,将他們給欺負得不要不要的。
通過這些棋子,趙無敵将神武軍牢牢控制。
至于校尉以上的空缺,他将康大王等原折沖府将校添補了幾個,另外将周豪給提拔成校尉。
其後,隔三差五就有人從五湖四海彙集揚州,大多是房遺則、秦懷玉等人安排的,也有其他家族的子弟和門生,手裡拿着家主的拜貼,祈求能為大都督效命。
神武軍眼下隻有六軍建制,校尉以上的空缺并不多,将自己人安排之後,剩下的職位可謂是僧多粥少。
因此,他對這些世家子弟并沒有立即做出決斷,而是讓他們在城中住下,等他仔細考慮之後再做決斷。
周通,益州人氏,曾在沙吒忠義麾下任郎将一職,手裡拿的卻是梁王武三思的信函。
趙無敵原以為此人是投靠到武三思的門下,可打開信函以後方才知道這個周通竟然是梁王妃的娘家侄兒,想讨個中郎将的職位。
這個面子得給,如今這個節骨眼上不能再與武氏交惡,而武氏一族中,除了武攸暨也就是武三思可以利用一番,至于那個武承嗣,看着都煩。
另一人年紀三十許,生得英武不凡,身姿矯健,一看名字,上官雲長,趙無敵心想,莫非是上官婉兒的族人?
結果還真讓他給蒙對了,上官婉兒的信中将趙無敵大大地誇了一通,什麼孫武再世、衛霍重生,讓趙無敵的老臉紅了又紅。
末了,上官婉兒筆鋒一轉,委婉地懇求趙大将軍,給她這位族兄謀個職位,要求不高,給個郎将就行。
趙無敵看罷信函,一拍幾案,把上官雲長吓了一跳,道:“這什麼可以?
上官待制這不是罵我嗎?
上官兄儀表堂堂,滿腹韬略,區區一個郎将太委屈了,日後你就是第三軍中郎将了。
上官兄,本帥是個賴人,日後這軍中之事你可要多多費心啊!
”
太意外了!
上官雲長足足楞了有半盞茶時間。
他找到鄭夫人,想求族妹出面在神武軍中謀個郎将,可族妹卻說與趙大将軍沒什麼交情,對郎将一職别無把握,也就是寫封信碰碰運氣。
可誰料到這位趙大将軍太慷慨了,竟然直接給了個中郎将,可把上官雲長給感動壞了!
雖然說中郎将要經過兵部考核、政事堂公議,最後還要女帝批準。
可族妹卻說了神武軍是個特例,隻要是趙大将軍舉薦的人,一律通過,諸如兵部考核和政事堂公議,隻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上官雲長沖趙無敵一揖到地,繼而又覺得不妥,複以軍禮,對趙大将軍千恩萬謝,并誓死效忠。
六個中郎将,康大王、上官雲長、周通,加上自家人王忠義和嶽中奇,六去其五,一下子就隻剩下一個空缺。
僧多粥少,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