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過了這麼久,嘉靖帝已經不像之前那麼暴怒了,已經能夠冷靜地思考此事。
他如今也覺得羅信說的有道理,隻是面子上還過不去,沒有台階可下。
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羅信的奏章。
而且從羅信的奏章上,他想到了羅信。
從張道源這件事情上,他看到了羅信的能力。
他的心中十分清楚,大明需要一個定海神針,毫無疑問,羅信就是這個定海神針。
從平定北方,再到經營市舶司,到如今平定東南倭寇。
對于平定倭寇,有着錦衣衛,嘉靖帝不可能不知道幾次殲滅倭寇是羅信率領的,和胡宗憲關系不大。
但是,羅信不貪功,把功勞讓給别人,嘉靖帝也樂于裝糊塗。
因為如果羅信不讓出功勞,以他十七歲的年齡,已經貴為一品侯,嘉靖帝覺得對羅信已經賞無可賞,而且羅信的威望也會大增,不利于控制。
所以,嘉靖帝才裝糊塗,将封賞給了别人。
既然知道了事實的真相,嘉靖帝在心裡不可能不重視羅信。
羅信有大功,但是卻不張狂,内斂而謙虛。
更為可貴的是,羅信還有理财之能。
“國之棟梁啊!
”
嘉靖帝将奏章放在了桌子上,歎息了一聲。
同時在心中對羅信也忌憚不已。
一時之間,他都不知道如何對待羅信。
俞大猷的事情,反而成為了小事。
陸府。
陸炳也在反複看羅信給他的來信,信是羅信的書童魯大慶幾天前送來的。
羅信在信中寫得很直白,而且姿态放得很低,就是請求陸炳幫俞大猷一把,而且還送了五十萬兩銀票。
對于陸炳來說,羅信姿态低,還送禮,這都不是主要的。
主要的是陸炳看好羅信的未來。
雖然跟了嘉靖帝這麼久,隐隐能夠感覺到嘉靖帝對羅信的忌憚。
但是心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他,羅信能夠渡過這個難關,而且還會鵬程萬裡。
所以,他必須交好羅信。
此時幫了羅信,他相信在未來,羅信也一定會幫他。
作為錦衣衛的大都督,可以說羅信的所作所為,幾乎都在他的監視之下。
羅信南征北戰,以及市舶司斂财的能力,在陸炳看來就是神乎其技。
羅信數次被逼到了絕境,其中就包括來自嘉靖帝的逼迫,但是都被羅信從容化解,這樣的人,這樣的手段,陸炳是非常樂意結盟。
而且他的心中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要再結一個盟,雞蛋不能夠放在一個筐裡,希望不能夠寄托在一個人的身上。
和誰結盟?
當然是高拱和徐階中的一個。
那陸炳決定和哪一個結盟?
徐階?
還是高拱?
徐階……
這個人陸炳有些琢磨不透,當初嚴嵩還在的時候,徐階給他的感覺就是一個跟屁蟲。
但是嚴嵩倒台之後,徐階卻異軍突起,一些手段,殺人不見皿。
這種人,陸炳抱着很大的戒心,他覺得和徐階結盟,無疑與虎謀皮。
高拱雖然清高,但是最起碼的信用還有。
而且陸炳自問,自己的名聲還不錯,而且這次是為了俞大猷,想必以高拱清高的性格,也應該心中着急想要救俞大猷,自己送上門去,和他一起保俞大猷,應該能夠赢得高拱初步的信任。
于是,陸炳便登門拜訪高拱。
高拱對于陸炳前來拜訪有些出乎預料,不過都是老謀深算之人,臉上帶着自然的笑容,将陸炳迎了進來。
當聽到陸炳的來意之後,高拱心中一愣。
他這些日子确實是在發愁怎麼就俞大猷。
也和徐階在朝堂商議過,最後卻是兩個發生了争論。
徐階根本就不想管俞大猷,但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陸炳會救俞大猷,沒有聽說過俞大猷和陸炳有關系啊?
想不出陸炳和俞大猷有什麼關系,他便從俞大猷的關系網上想,俞大猷最為直接的關系無疑就是胡宗憲。
但是把責任都推到俞大猷身上的人正是胡宗憲,所以不可能是胡宗憲委托陸炳救俞大猷。
那麼,會是誰呢?
羅信!
他突然想到了羅信,俞大猷和羅信在一起圍剿張道源,又一起闖驢頭嶺,結為杭州府,應該是在那個時候,羅信和俞大猷有了友誼,或者是惺惺相惜。
這種關系下,羅信一定會幫助俞大猷。
但是,陸炳和羅信有關系嗎?
應該是,聽說羅信和陸鼎相處的不錯。
陸炳不可能不照顧本家,也就是通過陸炳的本家,羅信和陸炳結成了友誼。
這羅信真是無孔不入啊!
高拱以往對羅信就很重視了,但是那種重視也是前輩對後背的重視,而且曾經還把羅信當過棋子,比如将羅信趕到東南。
但是,現在通過這件事,他對于羅信警惕了很多。
雖然此時的羅信隻是一個四品知府,但是卻讓高拱把羅信當成了能夠和自己博弈的對手,而不再是棋子。
弄清楚了程序,高拱隻是略微思索了一下,便痛快地答應了下來。
因為他也不想和羅信結仇,更想和羅信結好。
如今他和徐階鬥得難分難解,如果通過此事,在外能夠結好羅信,在内能夠結好陸炳,便能夠對徐階形成合圍之勢。
而且救俞大猷,又能夠在士林賺取好名聲,争取更多的人支持,何樂而不為呢?
嘉靖帝原本就有不再追究俞大猷的意思,隻是礙于臉面拖着,如今有了高拱和陸炳聯手相保,嘉靖帝也就順坡下驢,将俞大猷從大牢内放了出來,讓他即日前往東南,該罪立功。
俞大猷從大牢内出來了,他的心中自然是知道誰救了他。
出獄的當日便前往羅府拜謝,随後便立刻離開了京城,披星戴月向着東南奔來。
因為他知道此時東南正直戰亂之時,而且在他出獄之後,陸炳派了一個錦衣衛給俞大猷送了一封信,心中告知他此時東南的局勢。
當他知道胡宗憲将倭寇都逼進了杭州府境内的時候,俞大猷急了。
羅信有大恩于他,此時正是他報恩之時,隻怕去晚了。
*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