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報紙
“哈哈哈……你們……你們的表情……哈哈哈……”房玄齡等人在這邊糾結,李世民那邊卻笑得樂不可支,真是不容易啊,這些往日裡一個賽一個嚴肅的心腹們,此刻他們的表情實在是太有趣了……
“皇上,你還有心情笑啊?
”房玄齡糾結的看着李世民:“這标題與内容完全不符合,萬一不被百姓們接受怎麼辦?
咱們的信譽可就都完了啊、”
雖然被标題坑的很慘,但房玄齡并不會因為被坑,就想不明白這張紙的意義――如今大唐的造紙術經過改進,生産成本大為降低,已經低到能被百姓們所接受的程度,再加上這勾引人的标題,如果能将報紙的價格降到一個饅頭或者半張燒餅的地步,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掏錢買來看一看的。
通過報紙,朝廷可以将朝中發生的事情,經過篩選之後,将一部分适合公開的内容公開給百姓,不但能讓百姓們更加準确的了解的朝廷的政策,不再被下面的小官吏們坑害,更能讓百姓了解大唐時事,拓展他們的眼界,同時加強他們對這個國家的認同度。
而這些,隻是這張紙的最基本用法,它真正的用法在于……
房玄齡終于明白了,李世民為什麼會說,隻要小說家調轉方向,将服務對象對準百姓,那小說家的地位将不在兵法二家之下――因為和世家相比起來,小說家才是最适合掌握輿論的,因為這本就是小說家的老本行,是人家的本職工作,掌控輿論還不簡單嗎?
而輿論這東西殺人于無形,如過小說家真的掌控了輿論,甚至可以掌控民心,玩弄民意于鼓掌之間――挾民意與朝廷抗争,屆時整個天下還不是任由他們玩弄嗎?
想殺誰就殺誰,想救誰就救誰,說誰是好人,誰就是好人,說誰是壞人,誰就是壞人……在小說家手中,一個人的好壞之根本就在他們的一念之間,想要扭曲真相,不要太簡單……這樣的能力,比之兵法縱橫三家,也是絲毫不弱了。
他也終于明白李世民為什麼會說,小說家可以與儒家相抗衡。
這與前面的話并不矛盾,論治國能力小說家或許不如儒家,但是……儒家也是有黑曆史的,如果兩者打起來,小說家或許幹不過儒家,但假如小說家不和儒家硬杠,而是死了命的爆儒家的黑材料,洩露儒家的醜聞,那麼最終的結果就隻有一種――小說家的确可能會被滅亡,但儒家自己也絕對不會好受,甚至可能還會因為小說家的爆料,因此失去君王的信任,從天下獨尊的第一學派的地位上跌落下去,被其他學派所取代。
房玄齡有些慶幸,慶幸幸虧小說家的先賢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否則如今的天下究竟是個什麼模樣,誰也說不準了。
“這種東西的名字叫做報紙,作用有點類似于邸報,但不同于邸報隻面向官員的是,這報紙是面向全大衆的。
至于标題的問題,這隻是一個噱頭罷了,用來吸引百姓的注意力的,隻會在前幾期用這種形式的名字,以後會改過來的。
”李世民笑道,剛開始他也被這名字搞的風中淩亂,但後來想想,也就釋然了――畢竟報紙是個新鮮東西,而對于新鮮東西,百姓或許會感興趣,但能不能接受就不一定了,想要讓更多人的接受,隻能增加噱頭了。
之前說過,不要小瞧了古代百姓們的八卦之心,尤其是對于皇室,百姓們對于皇室的生活可是十分好奇的。
于是李貞為了所以為了增加吸引力,便故意使用了這種标題――這種手段在後世已經被玩爛了,但在古代,卻是擁有足夠的吸引力。
“隻是這報紙的售價,該是幾何呢?
”李績問道,這個問題同樣重要,如果價格高了,百姓們買不起,但價格又太低的話,朝廷又會賠本,所以規定一個價格範圍還是很有必要的的。
李世民笑笑:“朕的意思是,一文錢一張,不知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
“一文錢?
”李績驚呼,不是這個價格低了,而是有點太高了。
這時候一鬥米也不過五七文錢罷了,一鬥十升,一升米的重量大概在三斤左右,按一鬥米五文錢的價格來算,一文錢就能買兩升,也就是六斤糙米――這可是一個五口之家一日的口糧啊,就換這麼一張報紙?
有人會買嗎?
“可是這個價格,會有人買嗎?
要不,咱們降低一點價格吧?
”李靖糾結的問道。
“為什麼沒有人買?
”李世民依舊堅持自己的意見:“要知道這雖然是一張紙,但上面承載的可是字啊,一張報紙上面至少有五千字,須知王本(王弼,魏文帝時期的學者,對《道德經》有進行過注解校勘,世人稱為王本)《道德經》也不過五千四百字罷了。
一本《道德經》多少錢?
就算現在書籍價格便宜,至少也得賣三十文吧?
咱們報紙雖然沒有《道德經》的價值高,但上面也刊登着不少時事政治,可以增進百姓們對這個國家的了解,增進對大唐的認同感,難道連一文錢都不值嗎?
而且這還是剛剛開始發行,内容還不多,以後咱們還可以增加農經闆塊,商業闆塊……
這可都是十分實用的知識啊,百姓可以通過農經闆塊學習到更多的耕種知識,商人也可以通過商業闆塊了解更多的商品信息……就憑這些,還不值一文錢?
再說,報紙的印刷不是那麼簡單的,一文錢的價格,朕還是在賠本賣呢。
”
“有道理啊……可是報紙的名字既然名字叫日報,那想來是一天一發的……這就是消耗品啊,百姓們偶爾買一張還可以,但天天買,他們能受得了嗎?
”李靖想了想,經李世民這麼一解釋,覺得一文錢還便宜了,可是一想到這報紙屬于消耗品,看過一遍之後就沒用了,第二日想要了解新新聞,就必須還得重新買,不由有些擔心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