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答應出兵襄助他們了嗎,怎麼會是現在這種結果?
沒錯,崔文利的确是帶着人去了右屯營軍營。
不過,他也很是小心,當他看到前來迎接的是右屯營副将,而不是右屯營将軍,心中便有了一絲警覺。
副将請他們入軍營,崔文利長了個心眼,讓劉海帶着衆人進了軍營,自己卻沒有進去,而是在外面靜觀其變。
張寶兒在軍營内守株待兔,進去的人當然無一幸免,悉數被擒。
張寶兒帶兵前往洛陽城,躲在暗處的崔文利看的分明,他知道大勢已去,當然不會去自投羅網,立刻腳底抹油溜了。
張寶兒帶着右屯營的人馬平息了洛陽城的叛亂後,又以朝廷欽差的身份,命令左右屯營派兵進駐東都洛陽,在全城戒嚴,讓士兵按畫好的崔文利、張靈均二人的畫像,逐戶搜查。
薛讷一路緊趕慢趕,總算是在張寶兒平定叛亂後的第三天趕到了洛陽。
薛讷一到,張寶兒便以欽差大臣的名義,向留守洛陽的各級官員宣讀了中宗李顯的聖旨:以薛讷為行軍總管,張寶兒為監軍,以洛陽左右屯營為基礎,征集軍隊五萬人,分道出擊均州,剿滅李重福叛亂。
聖旨頒布之日,朝野嘩然。
谯王怎麼會反叛朝廷?
很多人都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在朝廷大臣和老百姓的眼中,李重福向來行事低調,而且誰都看的出來,他一直被韋皇後打壓,給人一種窩囊廢的感覺,這種人怎麼會反叛呢?
但從聖旨中,每個人都感覺到了一點:陛下已經确認自己的兒子已經反叛,而且剿滅他的決心已下。
似乎為了印證李顯的判斷,就在張寶兒宣旨的當天,李重福果然在均州起兵了,他向天下發布了一份登基昭告天下的诏書,改大唐年号為中元克複,尊李顯為“太上皇”,尊李旦為“皇季叔“,封弟弟李重茂為皇太弟。
大唐建立以來,李氏家族為了皇位之争,父子反目并不少見,可謂是每朝都有,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
可像李顯與李重福這樣,直接在戰場上定勝負的卻不多見。
很多人對于這場戰争的勝負預測,籠罩在一片懷疑的氛圍之中。
薛讷奉了聖旨,立刻向洛陽周邊折沖府發布帥令,奉調的兵力也晝夜兼程,源源不斷地向洛陽彙集,剿滅李重福的戰役即将打響。
就形勢而言,天時地利人和都傾向于薛讷一邊,李重福的烏合之衆并不能阻擋大唐鐵騎,他們肯定會像垃圾一樣被清掃的幹幹淨淨。
然而世事多變,卻總在無意中幻化出新的漣漪。
張寶兒皺起眉頭,盯着薛讷道:“什麼?
推遲出征?
”
“正是,今日一早,本帥已将軍令快馬傳遞到各軍。
”薛讷歎了口氣道:“張大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現在的情形已不允許立刻出版征了,本帥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
”
張寶兒雖然沒有領過兵,但薛讷說的道理,他心中還是明白的。
本來,一切都已準備就緒了,按照計劃将于明日出征,可現在卻不得不推遲,而這則源于出征所籌集的軍糧被燒。
昨夜,洛陽城外糧草營被天雷擊毀,焚燒殆盡。
”
糧草營中是大軍出征的随行給養,雷擊之時正值深夜,看守軍卒二十餘人,全都在帳中被火焚燒而死,其狀慘不忍睹。
兵馬尚未出征,糧草已被天雷擊燒,正是不祥之兆。
洛陽各級官員紛紛勸說薛讷順應天命,停止出征。
而軍中也是人心惶惶,不得已之下,薛讷隻好推遲出征。
“陛下已經下了旨,而且均州方面已經失控,萬萬不能停止出征!
”張寶兒斟酌道:“我覺得此事有些可疑,薛帥抓緊時間再征集糧草,我在暗中勘查此事,定要弄個水落石出。
”
出了薛讷帥帳,張寶兒看見副将安波柱正立在帳外,張寶兒對他道:“安副将,現在可有空?
”
安波柱趕忙道:“監軍大人有何吩咐?
”
張寶兒淡淡問道:“被焚毀的糧草營在什麼地方?
我想到現場看看去!
”
安波柱毫不猶豫道:“就在洛陽城西,我帶監軍大人前去。
”
張寶兒随安波柱和幾名随行親兵,騎馬向西,一直出了城外,很快便到了糧草營駐地。
空氣中己能聞到焦糊氣味,原先堆放草垛的地方此刻已經變成一片狼藉,滿地皆是燒毀的木料、草灰、谷物之類,混合在泥水之中,灰屑則随風揚起,連眼前景色都變得霧氣蒙蒙。
一隊兵士正在廢墟中翻撿整頓,見數騎飛馳而來,一名年輕校尉喝聲響起:“站住,什麼人?
”
待走近了,校尉見了安波柱,臉上立刻露出肅然的神色,他挺直了兇膛向安波柱行了軍禮:“屬下見過安将軍!
”
安波柱冷哼了一聲,指着張寶兒對校尉道:“監軍大人來看現場,趕緊準備準備!
”
說罷,安波柱率先下馬,朝前走去。
聽安波柱說面前之人便是監軍張寶兒,校尉眼中放出光來,他一臉崇敬地向張寶兒行了個軍禮:“屬下見過監軍大人!
”
年輕校尉很是英武,渾身上下透着朝氣,張寶兒對他很有好感,便沖着校尉笑了笑,也跟進着安波柱向前走去。
殘破的帳篷邊上,整整齊齊躺着數十具屍體,俱以草席覆蓋。
翻開一角,便看到慘不忍睹的屍體,顔色焦黑,不辨面目,縮成短短一截。
“洛陽城中都傳說監軍大人是天神下凡,可以未蔔先知!
”年輕校尉猜測道:“大人能掐會算,肯定算到昨夜雷擊之事。
唉!
大軍還沒出發,便出了這等蹊跷,依卑職看,這一回出征恐怕是兇多吉少啊!
”
天神下凡!
未蔔先知!
能掐會算!
聽着年輕校尉吐出這些詞,張寶兒頓時有些哭笑不得,這都哪裡跟哪?
他看着年輕校尉一臉敬畏神情,顯然這傳聞已在短時間内深入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