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市最熱鬧的集市上,人聲沸騰,還有不少人從四面八方聚集過來,問其原因,都是像老張等人一般,聽聞消息後過來看熱鬧的。
皇榜張貼在集市門口的告示牌上,旁邊還有熱心的讀書人幫忙宣報聖旨,為了讓百姓聽懂,他還要把文绉绉的書面語翻譯成大白話,無奈前赴後繼的百姓太多,他說得口幹舌燥,一直沒能滿足百姓的需求,才匆匆喝了口水,就被下一批百姓催着繼續解釋了。
老張等人湊巧趕上,讀書人剛讀完聖旨,周圍再次議論紛紛,有位頭發花白的老妪不敢置信,一再詢問讀書人:“真的嗎?
這是真的嗎?
陛下讓甯國夫人救助我等孤寡老人嗎?
”
讀書人不厭其煩地解釋道:“大娘,是甯國夫人自發做善事的,陛下有于感甯國夫人的仁善,特發聖旨讓裡正配合,您若是家境窮困,或者家中有求學士子,趕緊去找裡正辦理相關證明,不然過後辦理手續的人太多,你一時半會兒取不到善牌了。
”
“你說得對!
你說得對!
”
老妪如夢初醒,握着讀書人的手連連道謝:“我兒求學十幾載,家中貧困,已經無力支撐他進學,如今朝廷願意扶持士子,是我們萬千百姓的福分啊!
我兒再也不必受家境拖累,日夜愁苦不安了。
”
讀書人見她談吐有條理,心有好感,便多說了一句:“大娘須知道,國庫銀兩有限,并非無償幫扶士子進學科舉,若是來日學有所成,所花費的銀兩需要如數奉還。
若是能力有限,最好還是另投他行,免得償還年限一到,無力償還,反而有牢獄之災。
”
他是覺得老妪的兒子這麼多年來都沒有考取一個功名,想必資質t不堪,好心勸他不要繼續耗費經濟和财力。
畢竟朝廷的助學申請是有條件的,除卻家庭貧困外,申請的學子必須品學兼優,若是一再科舉不中,超過限定的次數後非但沒有了機會,還會大難臨頭,于公于私都是醜聞。
老妪并沒有接納他的建議,反而自信滿滿地說道:“我兒文思敏捷,才高八鬥,才幹絲毫不遜色于景甯伯,之前隻是受了家境的拖累罷了,如今有了機會,定能一飛沖天,成為人上人!
”
讀書人的臉色淡了下去。
并非因為老妪對自己兒子自命不凡的吹噓,景甯伯的高度值得每個讀書人仰望和追逐,年輕人有點傲氣并不是什麼大過錯,但老妪這種不圖感恩,隻為追名逐利的想法就不讨喜了。
若是國庫耗費銀兩,培養出一群追名逐利的政客,又有什麼用呢?
讀書人迷茫了,沒再理會老妪,更沒有宣讀聖旨的興緻,他漫無目的地走着,看着衆生百相,心中的疑惑更深,想不明白這一政策對朝廷有什麼好處。
畢竟,就算是沒有朝廷贊助,天底下求學科舉的讀書人也非常多啊!
突然,旁邊似乎有人喊了聲“甯國夫人”,他精神一振,舉目望去,發現一位華服女子正從一家鋪面走出來,仔細一看,原來是他在不知不覺間來到了“國色”。
眼看甯國夫人要登上馬車離開,他不知從哪來的勇氣,竟是上前攔住了人,并且高喊道;“甯國夫人請留步,學生高宇有一事不明,懇請夫人撥冗解答!
”
葉蓁蓁腳步一頓,回頭望去,眉頭疑惑地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