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景他也多次見過,之前他在趙國為臣子上過早朝。
皇帝說是一言九鼎,其實隻是相對的,更多時候要考慮的是平衡。
君與臣之間,臣與臣之間等等,如果徹底走到對立面,那便會出很大的問題......
然而王康的心态思想,他總是不想受到太大的束縛。
這是第一次早朝,也是他第一次正式提出自己的提意,便遭受到了反對,他們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
新朝剛建立,一切還在完善中,民衆朝臣也在審視着他這個皇帝,勤勉執政,也是對皇帝的基本要求,關乎着外界風評。
但王康清楚,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東西。
新朝的官員中,有一部分是延用了楚國舊臣,比如郭祖德,他們有貴族背景,或者本身就是出身貴族。
這一部分占不小的比例,新朝建立延用舊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們熟悉情況,并且有豐富的經驗。
還是那句話,一杆子不能打翻所有人,無論是黑,無論是白,都要用。
有一部分是自己人提拔上來的,還有從家族過來的,這些算是嫡系,能進朝堂的不多,因為有些還沒有過來。
還有一部分是沒有背景屬于平民體系,但被王康發掘的有才幹的人。
而在反對的朝臣中,皆是原楚國的舊臣,都是擁有貴族背景的人。
這就很值得玩味了。
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也想借這個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或許目的,不是早朝的推遲,而是另有其他......
思緒閃過,王康沉聲道:“新的換官制體系想必你們都有了解,這是一套完整的執政體系,各有其職,系統而又明确。
”
“推遲早朝,更改早朝次數,并無影響,說句實在話,有走這些繁瑣流程的時間,能處理多少政務?
”
“這些問題你們想過嗎?
”
早朝并非沒有意義,而是意義真心不大。
多數時間,都是官員之間相互吐口水,嚴重時更像是菜市場,效率低下,浪費時間。
每一個議題都争執半天,一個早朝下來,其實你會發現根本談不了什麼。
對于新朝的發展,王康都有完整的規劃,對錯他自己能夠辨别,他需要的是一個有效率的行政體系。
就如同一個軍隊,有統一的行動,指哪打哪。
“可是新朝初立,您就更改早朝次數,這難免讓民衆會有您怠懶的說辭,與您形象不利。
”
這時有一個官員站了出來。
此人名為王通海,年紀四旬有餘,體型微胖,面容闆正,是典型的官相。
他任禦史中丞,這個官職是屬禦史台副職。
之所以委任王通海這個職位,一是他在原朝就從事相關要職,還有個原因他是正而八經的貴族。
禦史台監察百官,既然坐到了這個位置,就必須要有作為,他不能包庇。
這也是王康的一種平衡手段,起分化拉攏的作用。
“你覺得朕是注重形象風評的人嗎?
”
王康緊盯着他。
“可是?
”
“沒什麼可是,朕意已決!
”
王康冷聲道:“新朝新氣象,有些沒必要留存的制度就應該更該,以後早朝改為五日一次,朕設立中書,尚書,門下三審,就是為了處理政務,既然如此還要早朝幹什麼?
”
衆人不說話了,因為王康态度堅決。
“還有何事?
”
“郭祖德,你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