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入朝,已是殷複聲回京以來的第三次上朝了。
第一回,給張居正翻案,順便小火燎了一下鄒元标。
第二回,雖說不是他的所為,但還是直接把東林黨人,戶部尚書汪應蛟給撸了。
這次再上朝,禦門前,一衆官員都暗捏一把冷汗。
尤其是禮部尚書孫慎行和吏部尚書張問達。
這倆人頭天晚上就慌的徹夜不眠,生怕殷複聲手裡那份還未呈上的奏章,是沖他們來的。
禦門外,皇帝朱由校還沒來。
官應震找到殷複聲,小聲道:“昨日散朝後,有幾個之前投靠東林黨的湖廣同鄉,來與老夫示好了。
”
“喔?
”殷複聲不動聲色,淡淡的應了一聲。
“這可是好預兆啊。
”
“嗯~”殷複聲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官應震接着道:“有陛下對殷給事的賞識,咱們奪權在望啊。
”
“嗯。
”殷複聲點點頭,仍沒有太多的回應。
“如今戶部和工部兩部尚書之位懸空。
若是有機會,殷給事當盡量舉薦咱們的人。
”
官應震說着,四下看了看,悄悄塞給殷複聲一張紙條。
殷複聲低頭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寫着好些小字名單。
“好。
”殷複聲點點頭,将紙條塞進袖筒。
官應震壓了半天嗓子,此時喚了一口氣。
像是随口一問,“聽說殷給事今日有本要奏?
”
“官大人消息靈通啊。
”殷複聲看了看官應震,勾嘴笑道。
“诶,朝堂裡的事兒,向來是紙包不住火。
他們……”官應震下巴一揚,指指東林黨一幫人,說道:“也早就做好了對策,今日要讓你,奏不得本。
”
殷複聲眉頭一皺,“奏不得本?
”
“呵呵,是啊。
這就是他們慣用的伎倆。
不過,稍候,老夫定然助殷給事一臂之力。
”
殷複聲微微欠一欠身,“如此要多謝官大人了。
”
官應震一擺手,不以為然的,“咱們都是自己人,不必言謝。
不過話說回來,你要參的這當朝二品,究竟是何人呢?
”
“我……”
“聖上駕到~!
”
皇帝臨朝了。
殷複聲和官應震随即分開,離得老遠。
皇帝朱由校龍腚剛挨着龍椅,還沒來得及坐穩當,吏部尚書張問達就急不可待地上前奏事。
殷複聲這才明白,方才官應震口中所說的“慣用伎倆”,原來就是找一大堆事情,讓皇帝忙不完,群臣要議,也隻能議他們提的事情。
“陛下,工部尚書之職懸空已久,如今戶部尚書又被罷免。
兩部執掌天下水利,稅收,責之重大關乎社稷民生。
還望陛下盡早指派。
”
張問達說罷,便呈上一份奏折,“臣經多番考量,拟此名冊,可為繼任兩部尚書之人選。
請陛下禦覽。
”
以往也都這樣,看似是讓皇帝做主,實則名冊上,已經給出了一個範圍。
就這些人,你選吧。
随你怎麼選,都是我們的人。
小太監将名冊呈上給朱由校。
朱由校都沒什麼心思看,這名冊之中,好些人,好些字,他都不認識,還看什麼看。
張問達接着道:“臣以為工部右侍郎趙南星與戶部右侍郎李長庚恪勤匪懈,乃社稷之臣,可委以重任。
”
趙南星沒的說,這是東林黨老牌核心成員了,曾經還代替張問達做過一段時間的吏部尚書。
可謂經驗資曆兩者兼具。
提拔他是合情合理,也是百官意料中事。
而李長庚身為戶部右侍郎,他前邊兒還排着個戶部左侍郎陳大道呢。
二人同是東林黨人,輪也輪到陳大道了。
怎麼好端端的,就提名了李長庚,而不是他呢?
陳大道當即眉毛就是一擰。
想起之前鄒元标無意間的一句話,陳大道明白了。
他是湖廣人。
陳大道心中頓時起了一團怒火。
枉我盡心竭力為你們辦事,到頭來根本沒拿我當你們自己人那?
!
張問達說完,緊接着東林黨人一個接一個,開始吹噓被舉薦之二人的功績,品行,才能之類。
尤其在誇趙南星時,還着力贊其文章通達,詩詞歌賦樣樣皆精,是當世之大才子一枚。
這些人,把趙南星和李長庚直誇的是天上有地上無。
這時候,殷複聲瞥眼瞧見,前面的官應震扭頭暗暗跟他打手勢。
那意思叫他上去舉薦紙條上的人。
殷複聲想了想,也沒拒絕,便站了出去。
皇帝一見殷複聲站出來了,挺高興,畢竟是難得的同齡人嘛,沒有代溝。
“殷愛卿,你是否也有舉薦之人那?
”
“禀陛下,臣有一事不明,想請諸位大人解惑。
”
殷複聲順手一劃拉剛才奏事之人。
“喔?
那,愛卿盡管問吧。
”朱由校也挺好奇。
“謝陛下。
”
殷複聲轉身很謙遜的向衆人深施一禮。
這些官員見狀,不由得往後挪了兩步。
都小心着點兒吧,不定又要挖什麼坑。
“敢問諸位大人,工部執掌何事?
”
原來就問這個呀?
還當有什麼大不了的難題呢。
當即有人對答,“工部職掌土木營造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億之典。
”
一人答完一人又出,補充道:“凡國之土木、水利興修,器械鍛造,礦冶,織造等業無不綜理。
”
說白了,也就是包括水利,建築,兵工,紡織等一系列工作。
二人說完撇着大嘴,好像多有學識一般。
殷複聲淡淡的問了一句,“就這些?
”
二人一愣,可不就這些嘛?
已經管了不少啦。
這可都是撈錢的肥差,還嫌不夠嘛?
二人默然不語。
其實是不敢說話,怕掉坑裡。
殷複聲笑道:“那請問,其中有何處需要詩詞歌賦的呢?
”
“……”衆人語塞。
殷複聲回身向朱由校一禮,“陛下,六部各司其職,當善其職者居其位。
趙侍郎文章秀麗,通曉詩詞,卻唯不通工部之事,焉能掌之?
臣以為,以趙侍郎之才,當就任于禮部,翰林院,國子監,太常寺四司更為妥貼。
”
聞言,朱由校不禁點頭。
他覺得很有道理。
東林黨人一聽可急了,工部這麼大的肥肉沒了,那怎麼可以。
張問達奏道:“陛下工部已少尚書,萬不能連侍郎都調離啊。
”
“陛下,官員委派,曆來如此,當以德行為先。
至于說為官者當善其職,此言不差。
然世間何人是生而就無所不通的?
自然要上任之後,循循悟道。
”鄒元标搖頭晃腦的道。
“循循悟道?
”殷複聲冷然道:“工部乃掌天下水利河道,河道不疏,災情不去。
敢問鄒禦史,洪澇突發,焉有循循之時?
江河兩岸災民,又豈有循循之機?
!
”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