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與龐德公對面而坐,談笑風生。
龐德公家基本沒變樣,隻是新換了屋頂的茅草,家裡的牆壁也重新刷過了,清爽整潔。
與以前變化最大的就是書房,龐德公購置了兩個書架,上面擺滿了書,有新書,有舊簡,琳琅滿目。
向陽的窗子換成了琉璃格窗,窗前擺了一張寬大的書案,書案上堆滿了筆墨、簡牍,還有一些剛剛寫好的文稿,屋裡散發着淡淡的墨香。
孫策拿起文稿看了看,是龐德公寫的一些讀書劄記,内容繁雜,有文有史,還有一些野史雜說,其中一篇居然講的是習家、蒯家傳承史,從他們遷來算起,一直寫到他們被孫策滅門。
孫策看完,微微一笑。
“多謝龐公秉公直言。
”
孫策拿起文稿的時候,龐德公還有些不安,雖說他自問公正,不偏不倚,但這畢竟對孫策名聲不利,聽了孫策這句話,他如釋重負。
“将軍覺得還行?
”
“我讀書少,文筆是否優美,我不敢置喙,就事實而言,基本屬實,就算觀感不同也是各人立場所緻,不存在故意抹黑的嫌疑。
”孫策淡淡地說道:“這是為蔡公著史做的準備嗎?
”
“不是,是我自己寫的一些東西。
亂世将至,家族興衰,有的由寂寂無名一躍而富貴,有的一步走錯,百年傳承毀于一旦,不過數年,家園便已荒蕪,雜草叢生,我年紀大了,難免悲秋,所以想趁還記得,留下一些記載,以便後人明興替、知榮辱。
”
“這也算是襄陽之史了,有意義,有意義。
龐公将來印行天下,可要送我一本讀讀。
”
“這是自然。
”龐德公心裡放下一塊大石頭,同時又生起一種說不出的開心。
孫策說印行之後再送他一本,自然是說不會阻攔他傳布這些内容。
年紀輕輕,又是少年成名,能有這樣的兇懷難能可貴。
蔡邕說孫策要求著史秉筆直書,不為尊者諱,他還有點不相信,現在是徹底信了。
龐德公的心情輕松起來,更添了幾分興奮,與孫策談笑風生。
兩人正說得熱鬧,郭武進來彙報,有一個叫楊儀的少年求見龐德公,說有問題請教,是關于《鹽鐵論》的。
龐德公聽了,轉頭看着孫策。
“将軍還記得這個叫楊儀的少年嗎?
”
孫策點點頭。
“當然記得。
幾年不見,他應該長大了吧?
”
“今年十七,剛剛從襄陽書院畢業,聽說想去平輿拜入徐公河門下學習算學。
對《鹽鐵論》很感興趣,讀了小兒所著的《鹽鐵論考釋》後,經常來找我談論心得。
”
孫策笑了。
龐德公這是借機會引薦楊儀啊,不過這也是楊儀自己聰明,那麼多人在營外等着,就他知道借着龐德公的機會來求見。
既然如此,豈有不見之理。
“既然如此,不如讓我也聽聽。
”
龐德公大喜。
趁着楊儀沒到,他又說道:“聽說當年将軍考過他,他沒能回答上來?
”
孫策哈哈一笑,又感慨不已。
“我希望他現在能回答得出來。
”
說話間,楊儀走了進來。
雖然身子單薄,看起來也有些緊張,但他還算鎮定,一步步走得堅定。
他來到孫策面前,躬身行禮。
“襄陽楊儀,字威公,拜見孫将軍。
”又向龐德公行禮。
“小子問龐公安好,冒昧來訪,多有叨擾,還請龐公見諒。
”
龐德公撫須而笑,向楊儀使了個眼色。
楊儀會意,又向孫策拜了一拜。
“謹以家兄事,敢向将軍緻謝。
”
“你兄長?
”孫策想了想,覺得自己沒給楊慮什麼好處,楊儀這麼說是故意套近乎嗎?
而且他印象中楊慮是早夭的,難道沒死,命運也被我改變了?
可是即使如此,他們也不可能知道啊。
“為何謝我?
”
“前年家兄得了惡疾,久治不愈,後來聽說南陽本草堂有名醫,便趕到宛城就醫,虧得張祭酒與幾個胡醫會診,用一種西域獨有的醫術才控制了病情,又在本草堂療養了半年,如今身體康健,病根已除,不久前剛剛娶妻,成家立業,此皆将軍之恩德。
若非将軍建本草堂,聚集天下名醫,研究醫術,家兄恐難幸免,家父母失一愛子,儀失一仁兄,如此大恩,豈能不謝?
家父小恙,卧床多日,聞将軍來,猶自扶杖而起,灑掃庭院,以待将軍,欲當面向将軍緻謝。
”
孫策也是又驚又喜。
他在南陽時,已經聽過不少本草堂的醫師救病救人的故事,有張伯祖、張仲景師徒,再加上從洛陽請來的胡醫,南陽本草堂已經是大漢首屈一指的醫學殿堂,很多人得了重疾時都會想到去南陽本草堂試試運氣,有不少人因此得救,沒想到楊慮也是其中之一。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張仲景根本沒有一一講述的興趣。
楊慮不過是個少年,他的名聲也僅限于襄陽,到了南陽根本沒人知道他。
“照這麼說,我就不推辭了。
”孫策笑道:“如此說來,我也算是為襄陽人造了一點福。
”
“豈止一點。
”龐德公笑道:“論起南陽本草堂治病,襄陽書院更能治愚。
有了襄陽書院,襄陽子弟就不用舍近求遠,去各地拜師求學,家門口就能領教大儒的教導,這才是對襄陽最大的恩惠。
”
孫策笑笑。
“襄陽書院嘛,我隻是提了一個建議,給了一筆不多的資金而已,真正支持襄陽書院的還是襄陽本地人,我可不敢掠功。
該我的,誰也不能搶。
不該我的,我也不敢要。
”
楊儀說道:“将軍原來是信奉楊朱的?
”
“你對楊朱有研究?
”
“孟子曾雲: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儀既有志于事功,自然要有所了解。
我在書院讀書時,曾向蔡伯喈先生請教過,從諸書中撷取與楊朱有關的記載,寫了一篇短文,還曾請龐公指正,将軍如果有興趣,我可以背給你聽一聽。
”
“你專門研究楊朱?
”孫策很驚訝,再次打量楊儀。
“你一個人?
”
“學問轉益多師,執筆皆由己出。
雖然文章淺陋,卻有前賢未發之言。
”楊儀挺起兇脯,聲音朗朗,很是自信。
孫策見了,連連點頭,讓楊儀背來聽聽。
楊儀清了清嗓子,略作思索,便背誦起來,洋洋灑灑,足有三千餘言。
除了中間略停了幾次,幾乎沒有打磕巴的。
孫策看在眼裡,暗自佩服,這小子不僅心算能力強,記憶力也好,如果上次讓他去聽蔡邕背《論衡》,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
不過讓他尴尬的是楊儀用辭典雅,有不少生僻的字詞,他全神貫注也隻聽了個半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