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諸葛亮的姊姊和弟弟都來了,在平輿安了家,孫策很滿意。
這種态度才對嘛。
“看得怎麼樣,有什麼想法?
”
“民富官窮,将軍仁心可嘉,隻怕難以持久。
若敵軍入境,又有資敵之弊。
”
孫策和郭嘉交換了一個眼神,不約而同的笑了。
不出所料,諸葛亮是帶着問題來的,不是投效這麼簡單。
他不甘心從最基層的見習軍謀做起,他要先聲奪人,為自己争取一個更高的起點。
或許他已經把自己與龐統進行對标。
龐統是無數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其貌不揚,卻能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博得一席之地,剛剛十五六歲就成為軍謀處僅次于郭嘉的重要人物。
諸葛亮是一個擅長收集信息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龐統。
一個是卧龍,一個是鳳雛,天生注定是對手。
隻不過現在與曆史正相反,龐統先來一步,而且一步到位,他卻慢了一步,成了追趕者。
“那你說說,當初應該如何處理才算妥當?
”
“集财物于官,統一調度,百姓隻留半月之糧,以度新年。
新年之後,或是從軍,或是服役,勞者可溫飽,閑者不得食。
如此,則民不安逸而官有餘力。
外可禦敵,内可防變。
縱使敵騎入境也無法就食,不軌之徒亦不敢輕舉妄動。
”
看着諸葛亮侃侃而談,孫策沒有打斷他,隻是靜靜地聽着。
郭嘉讓人取來案席,三人就在廊下就座。
案幾剛剛擺好,袁權等人提着食盒走了過來,取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元宵,擺在準備好的長案上,還沒等招呼,軍謀們便聞香而動,紛紛圍了過來,一邊伸手去取,一邊向袁權等人緻謝。
袁權和鐘夫人一手端着一碗元宵,來到孫策等人面前。
袁權打量了諸葛亮一眼,立刻明白了原委,不動聲色的給孫策使了一個眼神,會心一笑。
“先吃吧,青色的是蔬菜,紅色的是赤豆,白色的是豬脂,小心燙。
”
諸葛亮連忙避席施禮。
“多謝夫人。
”
“聽說你姊姊也來了,什麼時候有空來工坊來見見。
工坊缺人手,如果她們願意來幫忙,我歡迎之至。
”
“一定,一定。
”
袁權點點頭,和鐘夫人一起退了下去。
孫策端起碗,又示意諸葛亮先吃。
諸葛亮也不客氣,端起碗,用袖子擋着臉,小口小口的吃起來。
孫策和郭嘉一邊吃一邊閑聊,沒有聊什麼軍政,說的全是閑事,哪個軍謀昨天兩口子吵架啦,哪家最近有喜事啦,哪家酒坊又出了什麼新品啦,諸如此類。
但他們談得最多的還是窗琉璃的暢銷。
袁權在工坊裡組織一群琉璃工匠,以升職加薪為條件,換取他們将自己的技術拿出來共享,互相切磋,然後有計劃的進行試驗,很快造出了第一批窗琉璃。
這些窗琉璃離孫策的要求還有很遠,一是不夠純淨,雜色多,氣泡多;二是無法做大的平闆,最大隻能做到三四寸見方,要保證成品率,隻能做二寸上下。
不過袁權卻非常滿意,讓人做了一批,先裝在水榭的窗戶上,又送一些去郡學堂,配着特制的窗棱,大大改善了室内照明,一下子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沒幾天功夫就接到了一大堆訂單,預付的定金就有幾十金,足夠琉璃作坊擴大再生産。
窗琉璃不僅僅讓人們能夠在冬天也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還催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透過琉璃看窗外景色是扭曲的,而且每一塊琉璃的扭曲程度都不一樣?
據說有幾個郡學生已經在收集不同的窗琉璃塊,準備系統的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孫策對此樂見其成。
對他來說,窗琉璃不僅是一個生财之道,更是開拓讀書人眼界的一個窗口。
諸葛亮雖然一直在安心的吃,但他卻聽得清楚,等他吃完,放下碗,用濕布巾擦了嘴,淨了手,然後靜靜地坐在一旁,等孫策和郭嘉吃完,這才說道:“将軍對《管子》有研究?
”
“研究談不上,異曲同工吧。
”孫策笑道:“你也知道,我家原來是賣瓜的,生意經多少知道一些。
”
諸葛亮有些窘。
孫策可以自嘲是賣瓜的出身,他卻不能附和,隻好裝沒聽見。
“管仲的确是大才,他的經國濟世堪稱良策,齊因之而霸,秦因之而強,桑弘羊用其策,漢武掃六合。
将軍若有閑暇,可以一覽,必能開卷有益。
”
“你覺得我現在這個做得不好?
”
“也不能說不好,隻是輕重權衡略有不當而已。
”
孫策微微颌首,看了郭嘉一眼。
郭嘉舉手示意孫策自己說。
一是經濟的确不是他的強項,二是這時候應該讓諸葛亮看看孫策的底蘊,要不然諸葛亮很難有敬畏之心,也很難安心在孫策身邊慢慢曆練。
孫策心知肚明,命人端走碗,取來茶,做好了擺龍門陣的準備。
看曆史通常有三層境界:一是辨真僞,也就是看哪些事可能是史實,哪些事可能是曲筆,哪些又是後來虛飾;二是識趨勢,擴大視野,抛除個人的得失成敗,以階層、集團為單位,诠釋曆史的變化趨勢;三是辨規律,将時間尺度拉長,越過集團、階層的鬥争,看整個社會的發展規律。
第一層是王侯将相的奮鬥史,第二層就必須考慮到地理、文化等因素,第三層的主要内容就是生産力和生産關系對社會的影響,說得更通俗一點,就是經濟。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築,政治無法脫離經濟因素的影響。
短期來看,掌握兵權最重要,長期來看,如何控制經濟才是關鍵。
管子最大的成功就是創建了國家資本主義,這一點後來被法家吸收,不管是商鞅以法治秦,還是漢代的儒表法裡,都是國家資本主義的變形。
國家把最賺錢的資源和行業――比如鹽鐵茶酒煙和金融業、房地産――都抓在手中,以此來掌控整個國家的經濟。
諸葛亮雖然才十四五,但他早熟,又是琅琊人,深受齊文化影響,管仲的思想是他早就接觸過的,而且對他影響極深,他後來治蜀用的就是這一套。
這一套不能算錯,但也算不上完美,後世學者對此論述甚多,孫策本人就看過不少,算是小有研究。
來到這個時代,制定政策之前,他就考慮到了這些問題。
“管仲的确是大才,他的經國濟世之策也的确是良策,不過并非沒有改進的餘地。
”孫策清了清嗓子,坦然的迎着諸葛亮清澈的目光。
“千年之後,當我們成為執政,牧守一方的時候,我們應該法其所法,而不是延用其法。
孔明,你說對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