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對王浩然所提的返田熱潮頗為上心,因為之前就有相關的朝臣察覺并奏報了這一現象,當時李世民并沒有想到返田熱潮會有什麼弊端,覺得種田的人越多,百姓的日子便會越好。
可看了王浩然的理論之後才發現,如今的大唐可不再是以往缺糧的朝代了,他這大唐皇帝也得提高自己的目光才行了,還停留在養活老百姓的水平的話,那可就跟不上時代了。
在一次早朝中,李世民便把王浩然返田熱潮的理論抛出來讓各位朝臣商議。
“陛下,微臣覺得王驸馬所言非虛。
”魏征雖然跟王浩然不和,但在民生問題上,他還是就事論事的,“據微臣所知,杭州那邊現在正在培育能畝産三石的稻種,順利的話,明年初便可大範圍種植,到時大唐糧食富足,米價降低,而其它物價必然會因為人工成本的提高而上升,這樣的話,老百姓就算家中積糧成倉,手頭上也是富裕不了的。
”
李世民點頭贊同,又對馬周問道:“馬愛卿有什麼想法?
”
“回陛下。
”馬周答道,“如今返田熱潮幾已成定局,微臣之前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以往曆朝曆代都會面對兩大難題,一是太平,一是溫飽。
而如今大唐威震四方、天下來朝,糧食充足,百姓無憂,已然是達到了以往曆朝曆代從未達到過的高度,那麼以後的路又該怎麼走?
這沒有前車之鑒,需慎之又慎。
今日初次聽到王驸馬所謂的工業時代,微臣甚感興趣,或許這是條不錯的發展方向,不知陛下和諸位大臣有什麼看法?
”
“陛下!
”一大臣連忙說道,“發展所謂的工業當然是有其利,但若将來的發展以工業為主的話,牽扯甚大。
按照王驸馬理論可以想到,工業化的運行是以商人為主的,若是發展得過甚,商人勢力一強大起來,那必将會打破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
陛下,若是士族的地位被打壓,那也等同于動搖了皇室的根基啊!
”
李世民聽了很是震驚,他是認同這位大臣的說法的,說白了,皇室和士族是相互依賴的,皇室保護士族的利益,而士族則擁護皇室。
李世民在想,王浩然素來見識不凡,難道就沒想到這一點?
應該不會!
那他為何還把工業化提出來?
給李唐挖坑?
這也不至于啊?
怎麼說他王浩然也算是皇室中人,而且一直以來對李唐忠心耿耿。
這時李世民才想起王浩然信中最後的一句話:此事事關重大,臣弟本是一商人,不敢妄談國事,該當如何應對,還需陛下和朝中諸位大臣商議決定。
李世民心中一陣苦笑,沒錯,這就是王浩然,滑頭的王浩然!
他原以為這隻是一套客套之詞,卻不想這并非無的放矢,隐藏得夠深的。
“諸位可以應對之策?
”雖然工業化可能會對士族有所打壓,但李世民卻又不舍得丢棄。
“陛下,微臣以為,如今大唐國富民強,工業化是一種大趨勢,怕是阻擋不了的了!
”李世勣說道,“若是強行壓制,怕會适得其反。
以微臣之見,壓制不如引導,以朝廷的名義參與各種重大商品的制作、售賣,隻要朝廷在各行業處于領先的水平,那商人就無法動搖朝廷與士族的地位。
”
王浩然若是在這裡,肯定會驚訝得目瞪口呆,這不是後世的“三個代表”嗎?
李世勣說完,朝中頓時竊竊私語起來,說白了,這不就是讓朝廷經商嗎?
如此一來,不就連皇室、士族都變成商人了嗎?
計策倒是個好計策,不過怎麼用感覺怪怪的?
馬周是很贊同李世勣的提議的,他見周圍質疑的聲音居多,便站出來支持道:“如今大唐日新夜異,諸位大臣的思想也得跟得上變化才行。
以往的世俗觀念若是不适宜當下的話,當棄則棄。
大唐開創出了以往從未有過的盛世,往後遇上的問題,會有許多都是以往不曾遇上過的,若是沒有全新的思維方式,怕是會舉步難行!
”
李世民是敢于創新的人,對朝廷經商的事并無心結,不過此事事關重大,還是不敢貿然下決定,于是制止住台下朝臣的争論說道:“此事事關重大,且放一邊,諸位回去後好生思量其中利弊,日後再議。
現在先來商量一下返田熱潮的應對之策。
”
衆大臣也覺得此事得回去仔細掂量才行,便紛紛停止讨論此事。
“陛下,不如停止鼓勵開荒的相關政策,這樣的話,就算不能制止住返田熱潮,也能極大的減少其帶來的沖擊。
”一位大臣獻策道。
“不妥!
”李世民還沒表态,魏征就反對道,“如今大唐糧食富裕,并非單單是糧食産量增加了這一個原因。
開朝以來,大唐人口雖然增加不少,可到現在也就不到三百萬戶。
以後我們大唐人口定然會劇增,超過隋初時九百萬戶人口也是可以預期的,到時,眼下的糧食産量根本就不夠看。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糧食産量若是跟不上去,定然會引起天下大亂。
”
“陛下,現下大唐周邦有許多或因戰亂或因饑荒而出現的流民數量不可小觑,還有許多它邦子民都有意願移居大唐,我們何不把這些人吸收進來,以解眼下人丁過缺之急?
”又一大臣提議道。
“此計倒也是個辦法,不過流民良莠不齊,我等可在此設些條件,比如懂漢語者在大唐居住多少年才可獲得大唐戶籍;不懂漢語的則隻能安排在一些簡單崗位上;頗有身家的,若在大唐經營生意則可馬上得到大唐戶口……”馬周附議道。
“所說解燃眉之急的話,這确實可行,但若論長久之計,鼓勵大唐百姓多生育才能解決人丁缺乏的問題根源。
”魏征也表了個态。
其他大臣議論了片刻後也紛紛表示贊同,李世民于是把這事敲定下來,具體章程則交由魏征規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