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肅甯縣,别看李寬僞裝的很好,但他的名聲卻是極差。
百姓們從李寬的吃穿用度感覺他和自己沒差别,甚至比自己還要差,可是百姓們的日子相比于河間府的其他地方卻是最差的。
這說明什麼,最少是說明李寬這個知縣不合格吧?
好吧,既然你不合格,那憑什麼讓我們尊敬你?
你憑什麼會有了好名聲?
李寬雖然表面看很懦弱的模樣,實則他是非常專權的。
肅甯縣大小事務,隻要是有油水可撈取的,李寬從來都是不客氣的。
他必須要插手,而且決不讓别人染指。
就這樣一個隻認利益,專權的知縣因為手下有很多的打手卻是無人敢惹。
高銳是一個本地的舉人,隻不過他比李寬年齡小些,起步便也晚一些。
高銳作為肅甯縣的縣丞,雖然他沒有掌握住肅甯縣的實權,但他卻是經常走到田間地頭,視察民情,指導百姓種田。
經常深入到百姓家中,為百姓幹一些具體的夥計。
幫助那些困難的家庭度過災年等等。
為此,高銳在百姓中的口碑相當不錯,以緻于很多百姓都是盼望着高銳能做上肅甯知縣。
有這樣一個親百姓愛百姓的人,秦厲自然非常欣喜。
當然了,他隻是有權利讓高銳做一個臨時知縣。
舉薦高銳做知縣的報告還需要打到吏部,得到吏部的批示之後,高銳才能成為真正的知縣。
秦厲的老丈人是當今内閣首輔楊廷和,有這樣一個大的背景,更有吏部尚書劉機和楊廷和關系匪淺。
所以秦厲的報告打上去之後,高銳這個知縣便是有了九成的希望。
畢竟才是一個正七品的知縣,又不是很大的官。
搞定了肅甯縣的事情,秦厲帶領着衆人返回河間府衙。
當然了,李寬那地下寶庫中的寶藏,秦厲取走了大部分,剩下一部分交給了高銳,讓高銳用在縣衙的建設上和平時的開銷上。
至于那窮苦的百姓,并不是一下兩下能讓他們富起來,也不是幾兩銀子能填起來的。
也就隻好作罷。
百姓的日子要想富起來,那是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環境,更需要知縣的用心治理。
返回河間府衙也就是大年三十了。
徐渭見到了這麼多的銀子和珠寶,登時便喜上眉梢。
作為河間府衙師爺,河間府衙的很多事務都是由徐渭親自署理的。
徐渭深知河間府這個家不好當。
千瘡百孔,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打土豪分田地了,可百姓手裡的農具夠用嗎?
百姓種田需要種子吧?
那種子又是從何而來?
再有,離着明年收割之時時間還很長吧?
百姓的确是從地主豪強那裡分到了些許糧食,但那也絕無可能支撐到明年收成下來呀?
諸如此類種種,這一切都是需要銀子的?
可是銀子又是從哪裡來呀?
徐渭不是生産銀子的機器,他如何不犯愁。
讓徐渭欣喜的是這位知府大人秦老大雖然花錢很有一套,可謂大手大腳,但掙銀子也是手段很多,沒想到臨近年關的一次小小的微服私訪便是有不下十萬兩銀子的收入。
……
大年初一,秦厲大宴弟兄們。
餘大猷、大虎、周帆、利瑪窦等都是興奮至極。
大家胡吃海喝,興高采烈,玩兒的不亦樂乎,喝的好不痛快。
一年了,隔着秦老大也是差不多半年了,在這半年中大家都是成長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他們對秦老大是發自肺腑的崇敬,堅定了決心,今後便是死心塌地的跟着秦老大幹吧。
秦厲做事的原則是玩兒的時候就要玩的痛快,絕對不摻和那些不愉快,令人揪心的事情。
可是該幹公務的時候是必須要盡力而為的。
絕對不能三心二意,應付差事。
現在弟兄們都是府衙裡面的差役了,既然是差役了,那就是邁進大明官場之中了,所以在很多時候是要講些規矩的。
當然了,秦厲和弟兄們相處了這麼長時間,對弟兄們都是非常了解的。
這幫弟兄就是自己的親兄弟,他們絕對會懂得深淺,不會讓自己有半分的為難。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狂歡三天後,秦厲的河間府衙便正常開工了。
當然了,秦厲仍然是沒有坐下來當知府的習慣。
在秦厲想來,既然我有能勝任知府的人,那我為何不用?
當知府,當官,在很多時候并不是靠自己有多大的辦事能力,也不是靠自己的勤奮。
其實用人是很重要的,用對人,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能駕馭他,這才是一個為官者真正的本領。
府衙中的很多公務自然是交給了徐渭。
徐渭面對老大的如此信任和重用,那是感動的熱淚盈眶呐。
他發誓一定要竭盡所能,幹好這師爺。
幫助秦老大治理好這河間府。
秦厲閑下來自然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幹。
在龐家莊那一家七口家中,秦厲切實看到了百姓們的農具,當時秦厲便是産生了強烈的想法,那便是要改進農具,甚至是制作新的農具。
大明時候仍然使用木鍁。
木鍁使用費力不說,還非常容易磨損,它自然比不過後世的鐵鍁。
後世的時候秦厲雖然時出身在市民家庭,但那基本的鐵鍁卻是能清晰回憶起來的。
很簡單的事情,秦厲便憑腦中的印象畫出了鐵鍁的圖形,鐵鎬頭的圖形,以及鐵鋤頭的圖形。
大明的冶鐵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秦厲興起了物理學的學習,更是讓冶鐵技術發展迅速。
其實别看這小小的物理學的開展,這一門學科開始興起的時候看似沒有必要。
但當大家學習的時間長了,學習的深入了,相應的研究也深入了,便發現很有作用哩。
尤其是在生産生活中,隻要是稍稍動腦,一個新的發明便是出現了。
發明了新東西,既享受了專利之權,又能賺到不少銀子,以緻于此時的大明專門有很多人投入到了研究發現中。
此時大明的鐵制品已經不是那麼昂貴了。
把這三種基本農具的圖形交給周帆,讓周帆速速去尋找匠人,打造成千上萬的鋤頭,鐵鍁,鎬頭。
這些隻是靠人力的簡單農具,人力畢竟是有限的,所以必須要制作出畜力使用的工具。
對于後世的鐵犁秦厲是見過的,畫出先進鐵犁的圖形也是不難。
難的是秦厲知道後世播種用的一種叫“簍“的農具。
這種農具能使人工點種的速度快上百倍千倍,可隻是從課本上知道有這種農具,具體這種農具是個什麼樣子,秦厲卻是一無所知。
所以他便是塌心下來展開了實驗研究。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