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棟站在陣列中間,冷冷的看着火牆之後的清軍騎兵。
從昨天傍晚開始,他帶着一營手下已經在這河邊的葦叢裡等了大半天,為的就是現在這一刻。
接到埋在劉忠軍中的敵情司細作報告,陳越便制定了這樣一個計劃。
先由餘楓帶兵襲擊征糧抓丁的綠營兵,然後引誘清軍騎兵來到這樣一個特定的地方,兩河夾着一個狹窄的地帶,前面隻有一座木橋可以越過。
燒了木橋清兵騎兵就無法前進,堵住後路,清軍騎兵就會困在這個狹窄的區域無路可逃,然後再有河中水軍以火炮火箭進行攻擊,留下這支騎兵當無問題。
而李成棟營,擔負的便是堵住清軍騎兵退路的重任。
為此,早在昨日他所部便乘船移動到這裡,然後挖掘了一條淺淺的溝渠,在溝渠附近放了諸多的幹柴茅草。
而今天得到清軍騎兵果然被引過來的消息之後,李成棟立刻派人給溝渠裡注入火油,然後全軍靜俯在河堤下的葦叢裡,等着清軍騎兵通過。
果然,沒過多少時間,便看到己方騎兵營飛速而來,後面不遠處跟着清軍騎兵數千。
小心的等清軍騎兵跨過那道淺淺溝渠之後,李成棟立刻帶兵沖了出來,點燃了溝渠裡的火油。
明軍士兵擡出隐藏在堤下的拒馬,又有士兵抱出大量事先準備好的幹柴,扔在了火焰中。
頃刻之間,火焰熊熊而起,拒馬擺放成陣,組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堅固防線。
看着火焰後後退而來的清軍騎兵,李成棟迅速的下令,一營三千士兵組成完整的陣列,前面兩排是盾牌手,盾牌手之後則是火铳兵,共有三排,一排一百五十人。
這已經是營中所有的火铳手。
随着李成棟的命令,三排火铳手輪番發射,射出彈雨密不透風連綿不絕。
三段射,當初沐王爺遠征雲南時就用過的手段,陳越在訓練火铳兵時自然不會忘記。
蒙古騎兵一開始自然不甘心被這一道不太寬的火焰牆困住,打馬如飛越過了火焰牆,卻重重的撞在拒馬陣上。
戰馬凄厲的叫着被裝在拒馬上的粗大的長槍刺穿,馬上的蒙古騎兵剛剛從馬上下來,就被拒馬陣後的明軍用長槍刺死在地上。
很短的時間内,便有幾十個騎兵越過了火牆,卻在拒馬陣上碰了個頭破皿流,變成了陣前一團不斷燃燒的火團。
前有火焰之牆,牆後有拒馬陣和嚴陣以待的明軍步兵陣列,想突破重圍已經比等天還難。
彈雨不斷從火焰牆後明軍陣列射來,不時有騎兵或者戰馬中彈到底,蒙古騎兵被逼的不斷後退。
也不待尼堪的命令,蒙古騎兵們自發的拉弓搭箭,往對面的明軍陣中射出連綿的箭雨,卻被明軍盾牌擋住,即使有箭矢越過盾牌射在明軍身體上,戰列在最前面的幾排明軍身上都穿着盔甲,雖然大都隻是皮甲,抵擋騎兵軟弓的射擊還是沒有問題,隻要不被射中要害還能繼續戰鬥。
運河裡,船上明軍還在不斷的開炮放火箭,北方那支明軍騎兵也在用火铳對着清軍進行攻擊。
尼堪絕望的看到,他已經陷入了明軍的三面重圍,身邊不時的有騎兵中彈倒下,陣列已經稀疏了起來。
這個時候想逃出重圍隻有從西面的河渠了吧。
尼堪打量着河渠,寬有三丈多,戰馬要是跑開全速的話興許能夠越過,可是現在根本沒有場地給戰馬提速,所以也隻能從河渠裡面蹚水過到對岸。
就是不知道河渠有多深?
士兵進入會不會沒頂。
不過這時尼堪也無暇顧及這個,隻能試試再說。
蒙古騎兵們拉着戰馬想河渠走去,往日溫順無比的戰馬這時卻極不聽話,身軀不斷的往後退,仿佛前面是深淵一樣。
騎兵們震驚的往河渠對岸看去,就見到無數的明軍士兵突然出現在河渠對岸,高舉的火紅旗幟上鬥大的“明”字随風招展。
......
火焰還在燃燒,卻已經弱了許多,有些地方的幹柴已經燃盡,隻剩下微微冒煙的灰迹。
李成棟帶着手下跨過了火焰溝渠,來到了戰場上,整理着站後的戰場。
慘烈,場面極度的慘烈。
這片兩河之間的狹窄區域裡,到處都是人和戰馬的屍體,刀槍武器,箭矢到處都是,倒伏的旗幟随處可見。
不過和以往雙方交戰屍體同屬兩方不同,這片區域裡戰死的卻全部都是清兵。
被困在這片狹窄的區域,蒙古騎兵前後無路,唯一能夠跨過的溝渠也被明軍封鎖,在船上火箭火炮的猛烈發射下,大量的騎兵被射殺。
最後的一些人哭喊着拉着戰馬試圖從河渠渡過重出重圍時,卻被另一側的明軍步兵輕松殺死。
失去了戰馬的優勢,蒙古騎兵的戰力減少何止一半,就連平時的一成戰力也發揮不出。
彎刀在長槍面前毫無優勢可言,引以為傲的騎射也不是大量的火铳的對手。
更何況包圍他們的明軍數量是他們的數倍。
為了圍殲這支清軍騎兵,陳越足足派出了一萬五千的軍隊。
三千蒙古騎兵無一漏網,就連領軍的貝勒尼堪也被火铳射殺。
而明軍付出的不過是幾十個士兵的傷亡,都是死在蒙古騎兵的羽箭下。
可謂大獲全勝。
戰場被迅速的清理着,刀槍弓箭乃至地上淪落的火炮的彈丸,統統被撿起帶走。
此次還繳獲了五百餘匹的戰馬,平南軍騎兵的數量又可以增加很多。
讓騎兵營總兵餘楓發狂的是,大部分戰馬都被火炮火铳火箭射死,沒有受傷還能用的隻有這麼多。
蒙古騎兵原本是一人雙馬三馬,不過這次并非長途奔襲,也就沒有帶那麼多備馬随同,可即便如此戰馬的數量也達到四千匹。
可惜一大半都是死在了彈雨箭幕下。
這令餘楓無比的心疼,若是能夠全部繳獲的話,就可以大大的擴充手下的騎兵。
清理好戰場之後,在運河船隻的接引下,平南軍士兵迅速的過了運河退到了東岸。
此處戰場距離揚州不足三十裡,也許滿鞑主力已經得到消息,正派大量的軍隊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