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司馬臨敵嚴謹,令人欽佩。
據國王言及那基埃撒在羅馬遠征軍中論武力亦是數一數二,這幾年其還有吞并貴霜之意,隻不過被贊迪裡将軍幾次擊敗這才稍稍收斂,如今這比武的舉動恐怕也是有心之舉,羅馬軍的實力還是令國王忌憚,否則這四十七場也不是那麼好赢了。
”黃慎微微一笑道,對管彪他們的印象都是極好的,沿途多少艱險都是他臨機處置化險為夷,說到最後也是對費列特基埃撒的一種調侃,說是比武招親,貴霜的國王又豈會坐視公主嫁給一個純粹的武夫?
“謹之說的是,估計多半會有些手段的。
”向朗笑道,調侃費列特兩句也是他心中所想,今天基埃撒挑釁之時貴霜方面沒有出面其實也算得上是失禮了。
向朗口中不言心中又豈能不知,他們在大漢早就形成了那種天朝上國的優越感。
“呵呵,方才讓慎前往那國王倒是言道其有苦衷,見到我軍的戰力之後他更希望我方之中能有克制基埃撒之人,以解貴霜帝國燃眉之急,故才靜觀其變。
”黃慎又道,論心理他和向朗一般,甚至更要強烈,方才還曾經直接表示出了不滿。
“當日在武院之中大王就曾言及我大漢極西之地有國名羅馬,相隔萬裡之遙,其國戰力亦是強盛,如今看貴霜對羅馬之忌憚其戰力确是不弱,否則贊迪裡将軍也不會如此費神向我軍讨教,大王當真是無所不知。
”此時管彪一副敬佩的口氣說到,他們絕不會去奇怪燕王為何對萬裡之外的事情也知道的如此清楚,反正大王就是無所不能的,且他的口氣已經是頗為明顯的傾向于贊迪裡一方了,相比費列特國王贊迪裡将軍顯得更加豪爽硬朗,軍人之間的交流亦會更為直接。
“按如今的形勢來看,這羅馬遠征軍對貴霜帝國是虎視眈眈,費列特恐怕亦是隻有招架之功,方才他與我言及設若我大漢能為之解燃眉之急,我方一切的要求他将會盡量滿足,包括燕王提及的棉花在内,更願與我大漢永為盟好,茲事體大慎不敢造次,還要巨達兄定奪。
”黃慎又再言道,面上也是一副謹慎的神色,貴霜離大漢實在太遠,無法得到燕王的指示,羅馬人的實力他不得不去考慮。
聞聽黃慎之言向朗也陷入了沉思之中,的确他們在這裡的一舉一動都代表着大漢的态度,自己身死事小,燕王之托大漢之威事大。
而管彪亦是靜默不言,按他的脾氣就憑基埃撒今天的表現便是拼死也要給對方一個教訓,可問題在于他根本沒有把握,單打獨鬥的話他多半不是對方的對手,怕管彪是不會怕的,哪怕是惡來虎癡他也不怕!
但自己要是敗了豈不是給大漢丢人?
哎……可惜諸位将軍不在此間,否則豈能容他?
如此一想他的目光不由就落在了聶離的身上。
相比管彪向朗的考慮更要全面一些,基埃撒的行為的确引起了公憤,大漢絕不能忍氣吞聲,可要當真如此去做豈不是給費列特作嫁衣?
他開出的條件的确有吸引力,但假若最後貴霜根本擋不住羅馬這些條件又有什麼用?
最難的還在他必須要做出一個抉擇,貴霜還是羅馬?
片刻之後他的眼光也落在了聶離身上。
除了百年前的那批敗兵之外,大漢與羅馬之間并無任何的交集,燕王在語氣之中提起羅馬多少透着一些厭惡向朗是聽得出來的,而基埃撒的态度亦是惡劣,大漢之威不可墜,必須要做出強硬的回應,哪怕代價是整個使團的危險。
“此次出行巨達謹之當切記安全為上,一切以善報自身為前提,能屈能伸大丈夫,好漢不吃眼前虧……”向朗深深的記得臨行前燕王與他們二人的話語,當時心中是極為感動的,燕王此語絕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實實在在對他們的關心,劉毅待下之善天下皆知,軍中府中一視同仁。
而就憑燕王這句話向朗也肯定不會在原則問題上讓步,大漢的威嚴也絕對值得他們用生命去維護。
當然既然要戰就要有把握,即使不是軍中之人向朗也明白這個道理,選擇貴霜是他做出的決定,了不起就是燕王那句話,完成任務便不吃眼前虧。
使團之中倘若要挑選一個戰勝基埃撒的人那是非聶離不可,可對方在使團之中的地位是十分超然的,即使燕王對之都是客客氣氣,向朗亦不能對他有任何的指令。
“巨達無需有任何顧慮,聶某身在使團之中自該遵巨達之命。
”向朗管彪都不好開口,聶離自然能夠看出二人的心思,當下淡然一笑言道。
今天要是換個場合他說不定已經出手了,讓那個番邦之人見識一下我大漢的武力。
“多謝先生,謹之你看如何。
”向朗着認真的對聶離一拱手這才對黃慎言道,一路之上要事都是二人相商,别人尊敬自己他自然也要投桃報李。
而聽見聶離之言管彪微微一笑暗七則是面容舒展,有教官出手那基埃撒便也不足為懼。
“巨達兄之所見正是慎心中所想,羅馬遠征軍雖然頗強,可一時半刻之間也拿貴霜帝國無可奈何,否則又何必如此?
有聶先生出手此事亦是闆上釘釘,以我看先生擊敗這羅馬武士之後還可繼續守擂,更是揚我大漢之威的不二良方,先生若是勝了五十場抱得美人歸與我大漢亦善事也,燕王聞之必定心悅。
”黃慎聞言颔首道,于路之上他和聶離的溝通還是很多的,二人也算是性情相投,否則這番略帶玩笑之言黃慎是不會出口的,而且想想聶離仗劍戰四方都令人心向往之。
“哈哈哈,此事倒并非不可,不過男女之事已經不在聶某心中,謹之正是青春年少,我看與那缇娜公主倒是合适。
”聶離不以為意的笑道,黃慎的那句繼續守擂倒是讓他心中一動,為大漢揚威是一方面,更能印證自己在劍術上的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