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京兆府在各坊都有武候四處巡查,打們打聽消息也很方便,我想安置一些人去做武候!
”
長安郭城被橫豎三十八條街道分割成一百多個坊,這些坊都由坊牆和坊門圍起來。
每個街角坊裡都有武侯鋪,大鋪三十人,小鋪五人,他們負責坊内的百姓的治安管理。
“沒問題!
除此之外,皇宮大内、官員家中,城内的各個角落你都要安置人手,要保證在長安沒有你們探聽不到的消息。
”
“寶兒哥,我明白了!
”燕谷點頭道。
“待條件成熟了,你的人要遍布到大唐每一寸土地,放眼天下要沒有我們打探不到的消息!
”
張寶兒眼中閃現出憧憬的目光。
……
第二日淩晨,張寶兒便被早早喚醒了。
張寶兒努力睜開眼睛道:“華叔,這才什麼時辰呀,就要起床?
”
“姑爺,您忘了,今日可是要上朝的!
”華叔提醒道。
京兆府的衙役捕快和各坊武候每日四處巡查,作奸犯科之輩早已聞風喪膽。
三個月期限到了,張寶兒将京城秩序整饬一新,李顯大喜,下旨讓張寶兒參加早朝,要在朝議時進行嘉獎。
張寶兒揉揉眼睛苦笑道:“我把這茬給忘了!
還好,幸虧不用天天上早朝!
”
……
早朝對文武百官來說,早已習慣,可張寶兒這才是第二次參加早朝,多少還是有些新奇。
當張寶兒走入朝堂之時,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射向了他,有贊賞,有不屑,有畏懼,有憎恨。
張寶兒卻對這些目光視而不見,隻是找了個角落打起盹來,就連崔湜向他揮手打招呼都沒發現。
李顯今日上朝顯得神采奕奕,意氣風發,前些日子的頹廢一掃而空。
在朝議中,李顯對張寶兒大加贊賞,任命張寶兒為刑部侍郎,并加封為開國縣伯。
刑部侍郎與京兆尹同為從三品,但刑部侍郎是刑部的副長官,權力遠不是京兆尹所能比的。
大唐的爵位分為親王、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九級,張寶兒被封為開國縣伯屬第七級爵位,這也讓很多人眼紅不已。
眼紅歸眼紅,但對張寶兒的任命和加封,卻沒有一個大臣站出來反對。
當然,有些人不是不想反對,而是沒法反對。
張寶兒使用雷霆手段将根深蒂固的京城痼疾全部清除,長安百姓甚至自發敲鑼打鼓以示慶賀,政績明擺在那裡,此時反對豈不是自讨無趣。
按理說,張寶兒升了官應該高興才是,可此刻他卻苦着臉:做了刑部侍郎,今後每逢朝議就得早早起來上朝了,這可不是張寶兒想要的。
接下來李顯與衆臣又議了一些其他事情,很是枯燥無味,張寶兒壓根就沒聽進去,立在一邊打起瞌睡來了。
就在大臣們以為今日的朝議就要結束的時候,李顯突然又說話了:“衆位愛卿,前些日子,皇後向朕提議,要朕到泰山封實禅,不知衆卿意下如何?
”
大臣們聽罷,心中不由咯噔一下。
曆代各朝最隆重的典禮就是封禅了。
所謂封禅,是帝王為祭拜天地而舉行的活動,一般是在泰山舉行。
所謂“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築壇祭天,而“禅”則是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間太平。
在活動過程中,皇帝是初獻,就是第一個把祭品捧上去的人。
而公卿代表是亞獻,第二個擺上祭品。
當年,唐高宗和武則天封禅泰山時,唐高宗初獻之後,擔任亞獻的,不再是公卿代表,而是皇後武則天!
這件事讓武則天大大出了風頭,政治地位也進一步提高。
韋皇後有效仿武則天之心,衆位大臣都已經明了,如今韋皇後向李顯提出這樣的建議,明着是為了歌頌李顯的功績,實際上是想必是想謀取那亞獻之名,為自己造勢。
聽了李顯的話,文武百官面上神色各異,卻沒有一個人說話。
就在此時,中書侍郎蕭至忠出列奏道:“陛下,自古帝王各科典禮中,封禅的規格最高,必須是在國泰民安、皇帝廣受推尊的條件下才能舉行,故而封禅的君王并不是很多,請陛下三思!
”
蕭至忠這話說的很委婉,但李顯與衆位大臣們都聽出來了,以中宗的文治武功來說,根本就不具備封禅的資格。
蕭至忠是想通過勸退李顯方式,讓韋皇後的如意算盤落空。
李顯雖然生氣,可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怎麼辦呢?
他退而求其次,決定到長安城南郊舉行祭祀天地大典。
李顯讓步了,不去泰山封禅,隻是在南郊舉行祭祀天地大典,這下蕭至忠沒有理由再反對了。
南郊祭天也是最高規格的國家典禮之一,所以事先要求官員們商定行禮的程序。
到了這個關鍵時候,韋皇後在朝廷中的支持者就該派上用場了,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宗楚客施了個眼色,翰林院學士祝欽明奏道:“臣在翻閱古書時發現,在遠古每逢大的祭祀,都有皇後參與獻祭。
所以這次南郊祭天,皇後娘娘也應當參加,并助祭天地。
”
祝欽明言畢,馬上有人跳出來反駁:“虧你祝欽明還是個讀書人,你還認不認字,還懂不懂古人說的話啊?
古代皇後可以參加祭祀,但參與的是祭祀祖宗的活動,從來沒有聽說過有皇後祭天的。
”
朝内韋皇後與太平公主兩派的大臣各持己見,相持不下。
看着朝中衆臣亂作一團,李顯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此時,張寶兒已經不打瞌睡了,兩個眼珠子骨溜溜亂轉,他似乎想到了什麼。
“陛下,微臣有話要說!
”
李顯一看,是張寶兒要說話,臉色稍微緩和了些:“張愛卿,直言無妨!
”
“朝中大臣意見不一,現在決定此事有些不妥,若陛下信得過微臣,讓微臣下朝後與衆大臣先行溝通,取得一緻意見後,下次朝會再議,請陛下恩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