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塌天交給孫一一隻錫壺。
這隻錫壺形狀頗似紫砂壺,做工精緻,雕着花紋,泛着銀光,壺的底面還有一方印:“蘇州趙良璧制”。
孫一接過來發覺錫壺沉甸甸的,打開錫壺壺蓋一看,裡面滿滿一壺的銅錢。
孫一向日塌天緻了謝,向王二牛問明位置,拎着錫壺就向營内新建的縫衣針作坊走去。
錫壺和銅錢,都是孫一向日塌天索要的。
而孫一要這兩件東西,是因為孫一昨晚突然有了一個狂野的想法――要有電!
昨晚睡覺前,孫一照例插上充電寶給手機充電。
從充電寶上小液晶屏顯示的電量看,孫一估計這是最後一次為手機充電。
也就是說,三兩天後,孫一将失去他的數據庫。
沒了數據庫,孫一真沒有信心在明朝混下去!
更悲慘的是,随後再過一段不長的時間孫一的所有電子設備都将因為沒電陸續淪為垃圾。
曆數自己從後世帶來的電器,有手機、手電、兩部對講機、一部短波電台,一隻目前明朝人用來報更的高度計,還有一個充電寶。
所以,必須要有電!
今天早上,手機充滿了電,孫一看了一眼充電寶的剩餘電量,隻剩下5%。
穿越小說裡沒有有關電的現成套路供孫一借鑒,孫一隻能自己琢磨。
好賴孫一也算半個“火腿”。
“火腿”,是圈子裡的黑話,指無線電愛好者。
無線電愛好者分技術型和運動型,技術型熱衷于鑽研設備和技術,運動型熱衷于在荒島野山架設遠程電台。
孫一這半個“火腿”屬于後者。
高中和大學的電子課程内容孫一都忘得差不多了。
不過孫一有手機,孫一決心從頭學起,在下次手機電量耗光之前,把電搞出來!
孫一在煉鋼造炮、造機械搞紡織确實上幫不上明朝人。
但是通過這兩天的親身經驗,孫一已經總結出:有了自己這個穿越着,鐵木營完全沒有必要遵循着曆史原來的發展軌迹走。
例如,孫一對這兩天對明朝人幫助最大的,都是原來曆史上在工業革命之後才出現的知識――後世很普通的醫療衛生和化學常識。
這就說明,鐵木營完全可以跳躍着發展!
鋼一時半會煉不出來,就不煉了!
直接進入電氣時代!
而且孫一有信心。
後世科普節目裡介紹的水果電池,不過是把兩個金屬片查到西紅柿裡,有什麼難的?
孫一手裡提的錫壺裡的銅錢,是孫一準備的一種金屬片;孫一準備的另一種金屬片,就是盛着銅錢的錫壺。
回到明朝的第一天早上,百姓拜祭孫一的時候,孫一就注意到日塌天給自己獻茶的時提的是一把銀白色的金屬茶壺,當時孫一就斷定,這是一隻錫壺。
孫一這麼判斷,是因為他知道,中國古代既不可能有鋁箔,也不可能有鐵皮。
中國古代由于鐵礦石品質的原因,冶鐵技術同西方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中國的鐵礦含硫量太高,不适合鍛打,隻适合鑄造。
所以中國古代有着無與倫比的鑄造技術,牛到可以鑄鐵鍋。
孫一都想不明白,那麼大那麼薄的鐵鍋,居然可以用融化的鐵水澆出來,這要求鑄鍋的模具得多麼精密!
同期的西方,由于鐵礦石質量好,走了鍛造的道路。
如果西方人要做一隻鐵鍋,就會非常頭腦簡單地費時費力地把鐵塊不斷地敲擊成一張薄片,然後再搞出一個凹面。
所以中國的鍋是又大又深又便宜的圓底,西方的鍋隻能是又小又淺又昂貴的平底。
但是論材料而言,平底鍋卻強于鑄鐵鍋。
煅打雖然費事,但是一次一次的敲擊,鐵的性能不斷得到改善,最後居然可以“百煉成鋼”。
鑄鐵雖然省事,但是成品是依然又脆又硬的鑄鐵,一石頭就能砸成幾瓣。
中國古代用于打造兵器的上好原料鐵,大多來自西域進口。
宋元兩代稱之為“濱鐵”,甚至還成立專門的“濱鐵局”管理此事。
中西方冶鐵不同的發展路徑造成了古代中國在煅造和熱處理方面的技術落後于西方。
以至于大馬士革刀、倭刀,甚至苗刀都比中原的刀質量好,以至于孫一懷疑中國古代是否有真正後世意義上的“鋼”存在,以至于中國古代也從來沒有出現過鐵皮這樣的産品,以至于造成了明代特有的錫壺盛行。
不過錫皮也是金屬皮,做電池一樣能用。
順着叮叮當當的打鐵聲,孫一很快找到了縫衣針作坊。
這作坊是昨天王二牛才派人砌了爐子,今天早上兩位鐵匠師傅就開工了。
圍着爐子,一個鐵匠師傅正夾着燒紅的鐵塊,另一個揮舞着重錘,兩人配合着,大錘每落下一次,紅色的鐵塊就變換一次位置。
鉗着鐵塊的師傅沖孫一憨厚地笑了一下,嘴裡說了句什麼,手裡的活計卻一絲也沒有停下。
孫一道了一聲:“你們忙,别管我。
”
話音同樣被叮當的打鐵聲撕扯得支離破碎聽不真切。
孫一找了個箱子,坐了下來。
爐子的溫度,夏日早晨的陽光,單調的大錘和鐵塊的撞擊聲,還有撞擊之後砧闆發出來的嗡鳴,讓孫一感覺自己好象是一個旅遊者,正在參觀一個民俗村。
鐵匠爐一邊是一隻新制的木風箱,風箱上散落着幾隻筷子粗細的鐵條。
有句話叫“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
不過孫一絕不相信地這幾根鐵條是用來磨針的。
發紅的鐵塊每被敲擊一下,都迸出幾顆火花。
眯起眼睛看,每顆火花都變成了一條線,砧闆上的鐵塊顔色也就不那麼刺眼了。
鐵塊在擊打下逐漸變薄,顔色也在逐漸變黑。
眼前的兩位師傅,就是在利用煅打的辦法,一點一點地改善鐵的性能。
砧闆上的鐵塊涼了下來,二位師傅收了手,這才正式給爺打了招呼:“爺吃了嗎?
”
孫一己經适應了這種問候,直接問:“你們這是在準備做針的鐵料?
”
揮錘的師傅點頭回答:“對!
原來的鐵料太脆,一拉就斷,隻能先打出一些柔鐵再拉絲。
”
順着師傅的目光看去,地上果然有幾根拉斷的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