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李重這隻小蝴蝶再厲害,也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内心世界。
但曹操殲滅袁紹最高興的就是李重了,袁紹和曹操的關系不錯,這不假,但能親過親兄弟嗎?
就算能,袁紹能看着袁家的一個皇上被宰了而無動于衷,袁紹或許不喜歡袁術當皇帝,也許兄弟二人回味了皇位大打出手,但袁紹能不希望袁家的人當皇帝嗎?
退一步說,篡位可是株連九族的大罪,遇赦不赦,沒有一點情面可講的,袁紹和袁術是兄弟,株連九族他能跑的了,真是笑話。
所以說,就算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袁紹也必須要打曹操,必須要控制獻帝,必須要篡位,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
此外還有兩個人來投奔李重,一個就是李重的老熟人武安國,另一個就是王修,這兩個人本來是輔佐北海孔融的。
小學學過一篇課文叫做《孔融讓梨》,至今想起來還叫人啼笑皆非,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什麼叫二十世孫,就是第二十輩中,孔融是長子,長子就是老大,哪有給哥哥讓梨一說,偷來的哥哥啊。
也有書上說,孔融是孔宙的二兒子,但估計老孔家費長立幼的可能性不大。
孔融這個人十分愚蠢狂妄,興平元年,袁譚攻打北海,武安國王修等人都在城牆上浴皿奮戰,而孔融則坐在花園中飲酒作樂。
武安國等人派人來請孔融上城牆督戰,可這位老先生倒好,振振有詞的說道:我是名士,名士就要處亂不驚,無時無刻都要保持風度。
當然,如果武安國他們打勝了,孔融也許能撈一個處亂不驚,決勝千裡之外的名聲,但是很可惜,袁譚攻陷了北海。
得知北海失陷了,孔融就再也保持不住名士風範了,連老婆兒子都顧不上了,抛妻棄子,倉惶而逃。
不過還好,袁譚并不是好殺之人,并沒有把孔融的老婆孩子怎麼樣,不然的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就成語估計就沒有了。
孔融逃到曹操處,依然不改愚蠢狂傲的作風,而且變本加厲,沒事就諷刺曹操兩句,曹操顧忌孔融的家室聲望,一再忍讓,但孔融依然不知好歹,開始抨擊曹操的執政理念,終于給自己惹下殺身之禍。
曆史上曹操打敗了袁紹,将甄洛賜給自己的兒子曹丕,這一點無可厚非,不就是個女人嘛,而且人家曹操也沒有将袁紹的家人趕盡殺絕,算是不錯了。
可孔融不,諷刺曹操:武王伐纣,以妲己賜周公。
曹操很生氣,但曹操知道孔融博聞強記,也許真有其事,就問孔融:你從哪裡看的典籍記載此時啊!
沒想到孔融居然答道:我看你猜的。
曹操遠征烏桓,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都是揚我國威,開疆拓土的好事。
可孔融不,諷刺曹操:你終于可以查清楚“肅慎氏不貢矢,丁零盜蘇武牛羊。
”這件事了。
就算這樣,曹操也忍了,可孔融依然給臉不要臉。
有一次天下糧食糧食歉收,曹操以身作則,宣布忌酒,意思就是大家注意啊,現在糧食歉收,老百姓都吃不飽飯了,就别釀酒了,這算不算好事,這簡直就是大書特書的好事,換做今天都得上報紙宣傳好幾百遍。
可孔融不,諷刺曹操:堯非千鐘,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
竟然把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說成亡國之戒,其實他就是怕沒有酒喝,影響自己吃喝玩樂而已,這種狂妄的蠢材曹操不殺他真是天理難容。
在這種情況下,武安國和王修能忠心輔佐他才怪,二人合計一下,還是投奔李重吧,最起碼還有個熟人太史慈可以依仗啊!
武安國卻不知道自己差點一箭射死李重,他要是知道這件事,說什麼也不會來投奔李重的。
不提李重在并州偷着樂,徐州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曹操和呂布開戰了。
說起來呂布剛和曹操殲滅了袁術,也算是盟友了,曹操就算翻臉也要不能太過急切,但有句說的話好,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其中充當壞蛋角色的就是著名的大耳賊……劉備!
劉備為什麼要黑呂布,說起來劉備也有充足的理由,自從劉備到了徐州,陶謙就看出來劉備不是什麼好東西,說他為狼子野心并不為過。
于是陶謙就表劉備為豫州牧,讓劉備屯兵小沛。
注意,小沛不在徐州,而在豫州,是袁術的地盤,可見陶謙對劉備是有防備之心的,不然的話,徐州六郡之地,哪會尋不到一處安身之所。
但是陶謙卻沒想到,劉備身在沛縣也能和糜竺等人相互勾結,終于在自己身死之後掌控了徐州,逼的自己兩個兒子亡命天涯,以上的事情絕對不是筆者瞎說,不信的話自己去查地圖。
劉備占領了徐州,覺得自己終于有了争霸天下的本錢,就開始招兵買馬。
可就在這時,呂布被曹操擊敗,投奔劉備來了,其實呂布也不算投奔劉備,人家手裡有獻帝的密旨的。
劉備本來就是個土包子,猛然間占據一州一地,就有點忘乎所以了,終于惹惱了呂布,終于有一天,被呂布偷襲了下邳城,劉備不忿、覺得呂布忘恩負義,于是去找呂布理論,呂布當場拿出獻帝的密旨。
這下好了,一見到密旨,徐州的人士大部分都選擇投靠了呂布,畢竟人家名正言順啊,于是劉備之中能悻悻而退,接着在小沛過緊巴巴的日子。
緊接着就是袁術稱帝,三方合擊袁術,打勝之後,劉備就開始琢磨怎麼奪回徐州,再不濟也不能讓呂布好過。
一番琢磨之下,劉備想出個好主意,開始挑撥曹操和呂布的關系,告訴曹操,呂布手中一分密旨,裡面的内容什麼什麼的,反正就是說呂布和皇帝的關系好,想要搶走獻帝。
曹操一查之下,呂布手中真有這份密旨,這一點徐州不少人都可以作證,于是曹操也暗暗算計,晚打不如早打,萬一呂布和袁紹聯合起來,自己怕是抵擋不住,萬一再出現一次自己出征,呂布偷襲後方的情況,那找誰說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