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0章 這個目前做不到
夏黎雖然是下班了,又吃了一頓飯才返回到科研院,看似是去加班。
可實際上其他科研人員因為有3月之期,也因為對科研的熱愛,並沒有跟夏黎一樣到了下班點就離開。
此時科研院裡一大半人都還在工作。
夏黎拿著金屬管管上的東西,就去找專門的人檢驗是什麼成分了。
檢驗的速度極快,很快夏黎就知道了那些晶晶亮亮,長得像玻璃一樣的東西是矽酸鹽。
而這種矽酸鹽形成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在燒鍋爐的過程中,煤灰熔融,機緣巧合下在鑄鐵管上形成了一層矽酸鹽釉層。
單看這玩意兒,夏黎不知道它是什麼,但一說矽酸鹽釉層,夏黎就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了。
這玩意兒不就是燒瓷外面的那一層亮晶晶的東西嗎?
不過夏黎在知道這個結果以後,反而對這東西失去了興趣。
因為矽酸鹽釉層一般在600~800度的溫度下就會變軟,顯然不適合他們放在主艦炮內部,抵禦1500度以上的高溫。
不過夏黎根據這東西的啟發,想到了另外一種在後世被廣泛應用的東西。
自生陶瓷膜,又或者說納米陶瓷鍍膜。
這東西的耐高溫在1000度以上且抗熱震性特彆強。
在華夏製造不出來合金鋼的前提下,用這種東西在炮管內部覆一層膜,說不定還真的可以。
夏黎想到就做,當即前往夏所長的辦公室。
科研院的眾人見到夏黎明明說下班了又風風火火的趕回來,進了一趟化驗室,出來就往所長辦公室裡跑,一路上走出了誰都不在乎的氣勢,根本看都不看別人一眼,都有些莫名其妙。
不過眾人也都習慣了夏黎的「以自我為中心」,倒是也沒管她,隻是見到夏黎一面,讓他們在心裡更加升起了要立刻回去幹活的緊迫感。
這人是真的每天有事沒事的閑逛,要是到最後真的輸給她,他們自己都得覺得丟人!
夏所長辦公室。
「噹噹當。」
門被敲響。
正在伏案處理文件的夏所長擡頭,對著門口的方向喊了一句,「進。」
夏黎推開門,大步走了進去。
夏所長見到夏裡有些意外,「你不是回家了嗎?怎麼又過來了?
快過來坐。」
他其實更想問的是你不是說不加班嗎?怎麼又突然想起加班來了?
但這話說出來有些不好聽,他隻好換一種方式委婉的提問。
夏黎快步走到夏所長辦公室的沙發旁坐下。
她雖然以前和夏所長接觸的不多,但經過科研院開始工作這一段時間和他的接觸,她也發現夏所長是一個脾氣挺好的人。
既然脾氣好,那她說話就沒有什麼顧忌了。
夏黎開誠布公的對夏所長道:「我現在搞的研究需要一種材料,需要耐高溫抗磨的塗層。
希望可以和研究納米材料的科研人員合作,一起協作研究,組織這邊能找到相關領域的專家嗎?」
現在是70年代,納米這個領域還比較新,夏黎其實沒對這件事兒抱太大的希望。
但萬一有呢?
實在不行讓國家這邊組建一個科研團隊,臨時開始研究也不是不行。
畢竟納米這個概念在後世真的被廣泛應用,而且十分重要。
夏所長雖然是科研院的所長,但他也隻是對軍工以及一些普通材料有些涉獵,對納米這麼偏門的東西還真沒聽過。
不過既然夏黎已經提出要求,他自然要照辦,「好,你跟我詳細說一下,你說的那個納米領域到底是搞什麼的,以及材料研究方向是什麼。
我一會兒跟上級打個申請,讓他們立刻尋找一下相關領域的人才。」
夏黎點頭,「麻煩儘快,這隻是主艦炮製造的第一步,我們要推進第一步才能往下進行。
否則解決不了抗熱抗磨的問題,就算我們利用現有的數據之後,材料製造出來數據也用不上。」
這還是夏黎在研究院第一次向他提出要求,哪怕她不說事情的緊迫性,夏所長也不敢不上心。
「我立刻跟組織反映。」
說著,他就拿起電話想打電話,想了想,又跟夏黎補充了一句。
「要不你在這等一會兒,說不定組織聯繫的快,很快就能給咱們消息呢?」
夏黎:「好。」
夏所長立即就聯繫核潛艇專項組的上級,把夏黎的要求仔仔細細的跟上面說了一遍。
上面也確實如夏所長所預料的那樣,對夏黎的要求十分重視。
大概15分鐘的時間,搞納米研究的科研所電話就已經打到夏黎他們這兒來了。
接到電話的時候,夏黎忍不住在心裡咂舌。
以前要點啥都磨磨唧唧的好長時間才能給批下來,現在這專項組待遇就是不一樣,15分鐘就能聯繫到人。
要是一直都是這效率,能省多少閑工夫?
夏黎搬了個小闆凳,坐在夏所長辦公桌旁,接過電話,就開始乾脆利落的跟那邊溝通。
那邊接電話的科研人員也是個麻利人,對夏黎上來就有事說事根本沒寒暄的作風,一點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兩人很快就切入正題。
夏黎拿著電話把自己的要求簡單的說了一下,「我希望這種陶瓷可以做到納米級,以提高其延展性和穩定性,和減少其重量。
不然它沒辦法承受炮管發射彈藥時,產生的巨大熱能與動能,也可能因為穩定性不夠而裂開。」
電話那頭的人十分乾脆的否決道,「這個目前做不到。
咱們的精度不夠。
目前咱們可以做出來的材料級別隻是微米級別,且因為無法通過高級顯微鏡觀測,製造出來的微米塗層是否均勻也不敢保證,十分容易裂開。
如果放在別的地方還好說,但如果用在武器上,這種賭博式的塗層很難保證武器在戰場上的靈活應用以及持久性。」
電話那頭的科研人員把華夏如今的納米材料研究進程,和夏黎用外行人也能聽懂的語言詳詳細細地解說了一遍。
夏黎聽了他的解釋,也了解了如今他們研究組的問題。
第一點,目前為止,世界上對納米材料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學界對納米尺度下的特殊反應如表面效應、量子尺寸效應尚無系統認知,研究方向十分小眾。
國家對納米在未來的前景並不知曉,因此對相關方面的研究並不重視。
第二點,研究室想要製作出她想要的那種級別的納米材料,非單一的技術缺陷,而是整個材料範式的代差。
後世的納米技術成功依賴於四大支柱:粉體革命、原子製造、仿生設計、智能驅動。
其中目前最主要的兩項是。
粉體製備技術嚴重缺失,納米陶瓷依賴超細粉體,而如今主流的方法是用機械粉碎僅能獲得微米級的粉體,無法控制晶粒尺寸至納米級。
以及沒辦法監測粉體的形成,以及大小。
夏黎坐在凳子上,皺著眉,仔仔細細的聽電話那邊訴說,如今華夏製造不出來他想要的材料的原因。
手搭在桌面上,食指有節奏的敲擊桌面,發出「噠噠噠」的聲音。
電話那頭的人最終總結,「我有試過利用國外公布的溶膠凝膠法,來製造納米級別的材料。
但因為咱們沒有相關的監測設備,對材料的大小,以及塗層的厚度不可監控,製造出來的東西極易裂開。
時代在發展進步,我相信咱們未來肯定能製造出來你想要的那種東西,但這需要時間,這種跨越並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事。
更何況你隻要三個月之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