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擴大作坊
柳盼兒笑了笑,「那本來就是荒地,官府都不收稅,我也不能收你們的租金。畢竟開荒的土地,需要養地,可能會影響收成。等到兩年之後,再收租子。我家的牛和鐵犁也都在家,現在用不著,你們可以拿過去用。」
唐娘子客氣,「夫人,我們不白用,給租金。」
「就是,哪有白用的道理?」唐雲山也笑著說,覺得應該給。
這時候,劉氏笑著說:「唐兄弟唐娘子,可別這麼客氣。雖說是你們開地,但那塊地還是弟妹的,並不是你們的。你們相當於不要工錢,給我家開荒。我們也是本分的人家,萬萬不能要你們使用黃牛和鐵犁的租金。弟妹這人做事一向公道,你們千萬不要拒絕。」
事實也是這個理,柳盼兒不能因為唐家夫妻憨厚,占他們的便宜。
「就是,唐大嫂唐大哥,別客氣。要不然元青知道了,也會說我。我的名聲好不容易經營起來,嫂子可別讓我做那麻木不仁的鐵公雞。」柳盼兒笑道,「貓兒,去我屋裡,把筆墨紙硯拿過來。」
「是,夫人。」貓兒應下,快速拿來筆墨紙硯。
李大寶在硯台裡倒了一點水,拿著墨條開始輕輕研磨。
唐雲山感謝,「夫人這麼說,我老唐感激不盡。」
唐娘子也保證,「夫人,您放心,我一定好好養豬。喂好豬,打掃完豬圈,再去開荒。就在豬圈附近,若是有人來,我們也能看到。」
「行,那就這麼定了。」柳盼兒笑著說完,然後開始寫契約。
寫好之後,讓李大寶給唐雲山和唐娘子念一遍。
柳盼兒輕笑說:「你們看到了吧?如果你們識字,自己看契約。」
唐雲山呵呵笑道好:「我們信得過夫人,不會騙我們。」
「我是不會騙你們,但以後你們還有遇到其他的事情需要契約,按了手印,被騙了,也沒辦法。」柳盼兒解釋,說明識字的重要性。
唐娘子笑道:「夫人說的是,我們昨天晚上跟大柱二柱學習寫字,我會寫我的名字了,會寫六個字。我當家的,學。天天學,天天認,積少成多,將來也跟翠花嬸子一樣,能看得懂了。」
「學,一定好好學。」唐雲山呵呵笑道,一副聽從夫人吩咐的模樣。
夫妻二人按了手印,兩份契約,一人一份,各自拿好。
回去的路上,唐雲山握住唐娘子的手,「娘子,夫人真好,怪不得將軍娶了夫人,還把四個孩子交給她。」
唐娘子也點頭,「那四個孩子,沒一個是親生的,但夫人都能帶好,一個個孩子長得好,有禮貌,而且聰明伶俐。孩子們也對夫人很好,夫人的確了不得。咱們來這裡,真是來對了。好好做事,一定比咱們以前過得好。」
唐雲山笑了,「現在就比以前好了,同樣是幹活,在這裡幹活沒有壓力。房子也住得好,也能吃飽飯。」
「對!」唐娘子對丈夫心服口服,終於安心了。
從這天開始,唐娘子忙完之後,就開始開荒。她先把荒地上的荒草全部割了,能餵豬的單獨挑揀出來。不能餵豬的,割下來放在大坑裡,加上豬糞和林子裡陳年鳥糞,一起漚肥。
唐大柱和唐二柱下午不去上學,跟母親一起開荒,幹活。
對於唐家人的表現,柳盼兒相當滿意。
之後,陸陸續續又來了三家人,這些人都是普通家庭,在當地沒有多少營生,打著來李元青家裡做部曲的心思。還有幾個男人過來看看,並沒有拖家帶口。
唐雲山看到那麼多以前出生入死的兄弟,非常高興,幫忙安排。
柳盼兒安排女眷和孩子,唐雲山負責安排男人。
有家有口的,就分一個小院子。單獨一個人過來的大男子漢,都住在一個院子裡。方便管理,隻要找個婆子負責打掃做飯就行。
孩子都被送到學堂裡面識字讀書,男人們跟在唐雲山身後,負責管理鎮子上的治安
至於女人,願意開荒種地的,柳盼兒可以給他們一塊地讓他們開荒,條件跟唐雲山的家的一樣。
不願意開荒種地也行,家裡的染布作坊也需要人,去那裡幹活也行,每個月也有將近一兩銀子的收入。
有這樣的收入,很多人都已經很滿意,自願留下。
作坊裡的人越來越多,染出來的布也越來越多,在院子裡面都晾不下了。
趙娘子是作坊裡面的負責人,過來跟柳盼兒彙報,「夫人,院子裡太小了,放不下那麼多染好的布,隻能在外面晾曬。您看看在什麼地方合適呢?」
柳盼兒想了想,然後再回答:「如果晾不下,暫時就放在咱們家的大門口晾。」
趙娘子覺得這個辦法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還是要找到一個更合適的地方,作為專門晾曬的工坊。
趙娘子說:「夫人,您說的辦法,雖然可以解決問題,但也隻是一時的。您現在是體面人,家裡經常有客人來。若是門口有這六色的布,不體面。另外,咱們作坊要擴大,就得想個長遠的辦法。」
柳盼兒眼睛一亮,看向趙娘子的眼神,頗為讚許,「趙娘子,那你說說,在哪裡建造一個晾曬的作坊啊?」
趙娘子笑笑,指了指柳盼兒家後面的山坡,「那邊向陽的山坡,就可以。坡度平緩,適合搭架子,而且日光也多。尋常的布,隻要天氣好,當天就能晾乾。」
柳盼兒點了點頭,「行,我找人圈起來,然後搭架子,就作為咱們染布作坊的晾曬的地方。今年產量增加,等到六月的和十二月,都有獎金。」
趙娘子眉開眼笑,「多謝夫人。」
現在她一個月有一工錢,加上獎金,差不多二兩銀子的收入,一年就能有二三十兩銀子。
柳盼兒家的工錢給得高,很快就能召集過來很多工人,砍了以前的老竹子,做成圍欄,能攔住一些雞鴨就行。
即使柳盼兒想要建造有圍牆的作坊,但此時也沒有足夠的磚,一切都要緊著鎮子上來,這邊也隻能將就了。
晾曬作坊,才不,就已經做好。裡面的架子搭的結實,並不高大,但緊密有度,人不用爬得太高。
場地擴大,人員也被分來晾曬作坊一半,效率更高,每天都能產出一百二十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