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負負得正
大年初一,談成一筆買賣,宋時玥很高興。
她不差錢,但要找到師父,需要很多銀子。
趙醉薇給的,她不會輕易動用,以後的用處很多。
先去給顧老爺子拜了年,得了一個碩大的紅包。
喜的宋時玥笑彎了眼,聽說老爺子要去莊上住,很不理解。
「你回京這些日子,該知道的人一定知道了。沒必要再隱瞞了吧?」
「呵呵,老頭子還有些事要做,暫時不方便露面。」
「哦!那您老可要注意安全。」
顧家被封爵,惹了不少人的紅眼。
現在不止權貴想拉攏,還有同行嫉妒。
得不到便毀掉,爭不過便陷害。
顧家享受皇恩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危險。
顧老爺子很開心宋時玥關心他。
「外公老了,就想你和玉宸平安幸福。我和親家母已決定三月裡為你們正式舉辦成親儀式。」
決定了?
宋時玥看看顧玉宸,能不辦嗎?好麻煩的。
顧玉宸:我們已是眾所周知的夫妻,補個儀式而已。
宋時玥……
「那個,可不可以等我找到師父後,再補辦。」
能拖一天是一天,等他們倆的約定達成,便可一拍兩散,各奔東西。
顧玉宸見她始終不願,不知為何兇口發悶。
顧老爺子摸摸下巴,「小玥玥說的是,老夫考慮不周,你師父將你帶大,又是你們的媒人,是該等他出面。」
師父才不是媒人,是出賣她、拋棄她的人。
想到癲老道不告而別,宋時玥有些委屈的嘟起嘴。
顧玉宸心下不忍,「我們會找到他的。」
「我也相信會找到的,可是要多久?」
宋時玥喃喃道,像是自言自語。
顧老爺子想了想,「小玥玥,你看這樣如何?我們以一年為期,一年內不管找不找得到你師父,明年三月舉辦儀式。」
這個?一年嗎?
宋時玥看看顧玉宸:喂,你的事情一年內能解決嗎?
他們當初定協議,好像忘了約定時限了。
顧玉宸心裡頓時一松,他可不知道何時能解決。
為了不惹宋時玥反彈,顧玉宸向顧老太爺說道:
「外公,明年正月再定如何?」
顧老爺子在兩人身上流轉一圈,哎,還是不能急啊!
「也罷,我再與親家母商量一番。」
不等三人去春華苑,趙醉薇已來到正廳。
「給長安侯道福了。」
「親家母,也給你道福了。」
顧老爺子聲音洪亮,讓人感受到滿滿的熱情。
「嶽母,新年萬福。」
「娘,給您磕頭了。」
宋時玥說著就要下跪,趙醉薇連忙拉住。
「乖乖,別跪了。」
趙醉薇笑眯眯的拉起女兒,給了顧玉宸和宋時玥一人一個紅封。
「老太爺,我來是向您告辭的。」
畢竟是大年初一,她的病也好了很多。
做為一府主母,她得回去露個臉。
「二少爺好些了?」
「謝老太爺關心,多虧了乖乖,子宜好了許多。」
宋子宜昨晚退熱後,就沒再發熱,一覺睡到了天亮。
喝了碗趙醉薇王親手做的粥,精神了許多。便一刻也不想待在這裡。
宋時玥對自己的醫術很有信心,知道宋子宜已經有力氣折騰。
「娘,不是有二夫人操持,您別太費心。」
「喬氏為人厚道,不會讓娘費心的。倒是你,願意回去嗎?」
「不了!初三,我會去趙府。」
「也好!我們初三在你外祖家見。」
趙醉薇很理解女兒對宋家的想法,那個地方,她都不想回去,又怎會為難女兒。
顧老爺子當著宋時玥和顧玉宸的面,與趙醉薇說起延後婚事。
「老爺子,乖乖說的對,她師父對她有救命之恩,養育之恩,是最該坐高堂的人。」
顧老太爺點頭,「正是,所以我們等找到丫頭師父,再議婚事。」
「嗯,就按小宸說的,來年正月再定。」
達成一緻意見,宋時玥暗暗鬆了口氣。
顧玉宸卻是莫名的升起一股危機意識,可他此時想不明白是什麼?
送走趙醉薇母子三個,顧老爺子也按原計劃秘密離開。
長安侯府就剩下兩個主子乾瞪眼。
宋時玥突然想到,今日初一。
「顧玉宸,你是長安侯世子了,大年初一不要進宮嗎?」
這個丫頭,現在才想起來。
「我在寅時已進宮陪著皇上祭天了。」
卯時祭天,之後是皇家祭祖,他還不夠資格跟去太廟,便回了府。
「你這個新封的靈毓公主才應該去太廟。結果睡到日上之竿。」
「嘁!嚇唬我,當我不知女子是不能進太廟的。女子也不被允許祭天。」
宋時玥有恃無恐。
顧玉宸緩緩說道,「但你作為公主,要進宮面聖,恭賀新春。」
「啊!」
這個,宋時玥還真不知道,頓時傻眼。
「景仁帝不會因此免了我還沒戴穩的封號吧?」
顧玉宸看她迷糊的樣子,輕笑出聲。
宋時玥頓時了悟,「你耍我?」
要是真需要進宮,娘怎麼會不提醒她。
顧玉宸伸出兩指,在宋時玥在腦門上一彈。
「是你太好詐了。」
這丫頭精明起來,不可一世;犯起迷糊來,又是那麼好笑。
還有些可愛。
「既然無事,我要出去玩了。」
宋時玥不想悶在府裡,不知道這裡的大年,街上可會熱鬧。
「出去轉轉也好,我陪你!」
顧玉宸主動提出陪她逛街。
宋時玥連忙擺手,「別別別,我可不想大年初一遇襲。」
「說什麼混話,又不全是我招來的?」
細細一想,他們半斤八兩。
宋時玥笑了,「也是,我們一起逛,負負得正,遇事呈祥。」
「嗯,算你會說話。」
顧玉宸不由自主伸手揉了揉宋時玥的發頂。
手感真好,怪不得宋正宜總揉她頭髮。
一絲酸意湧起,卻被顧玉宸給忽略了。
宋時玥也因為宋正宜總揉她發頂,沒有多想,更不在意。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兩人有說有笑走在街上,大、小梅和劉肆、劉伍遠遠跟著。
京城大街的年氣比宋時玥想象的要濃,有不少吃食鋪子仍在營業,還有一些老百姓兜售自製的小吃。
有不少雜耍班子和戲班各佔一處開鑼表演。
兩人走走停停,沒有特別感興趣的。
就在這時,一陣茶香吸引了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