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7章豐收與大遷之民【3】
大梁府來的書吏是哭著道:「齊大人,我們哪裡的紅螟娥蟲害真的很嚴重,用了不少法子,可那些紅螟娥就是殺不死。聽說這邊有葯後,是趕忙過來求……求您了,趕緊給文牒,讓我們直通長梁衛吧,再晚糧食真就保不住了。」
齊逸道:「莫哭,諸位同僚稍安勿躁,我們隴安府也發現了紅螟娥蟲害,本官已經派人去找姜大將軍,請他派人把除蟲藥方送來,已經在路上了,請再等等。」
「什麼,有藥方?會直接把藥方給我們?」來求葯的各府差吏驚了,這也太大方了,竟然把這樣值錢的除蟲葯藥方給他們:「可需要銀子買?」
這麼值錢的東西,總不能白給他們吧?
齊逸搖頭:「不需要,但藥材需要你們各府自己去買,不過除蟲葯所需的藥材很便宜,你們不用擔心。」
又道:「隻是那些除蟲葯有點小毒,灑除蟲葯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病症,須配合解藥使用。」
齊逸把除蟲葯有毒、怎麼使用除蟲葯跟解藥、拿藥方還得承諾書,保證出事兒不會找秦家顧家等事兒,全都說了。
齊逸剛說完,一道老年人的聲音就傳來:「我們整個中原之地的人都樂意簽!」
齊逸聽到聲音,趕忙回頭看去,見一老者穿著重甲,手裡拿著馬鞭,大步朝著屋裡走來,身後還跟著幾個追著他的差役。
「吳老將軍!」齊逸驚了,來人竟是中原都指揮使吳邙:「您老怎麼來了?」
去年京城冊封大隊伍路過中原的時候,吳邙帶著親侄兒來迎接他們,齊逸因此認得他。
吳邙去年差點被駱英給折騰死,不過緩過勁來後,又是老當益壯,此刻中氣十足的道:「還能是為啥,自然是因為那些該死的紅蛾子。」
「如今半個中原都是那種紅蛾子,把莊稼給吃了不少,都指揮使司的莊稼、將士家裡的莊稼都遭了殃,老夫想起那個誰不是做出了誘蟲葯嗎?想來是個本事的,一定有葯治這紅蛾子,就帶著騎兵趕來,沒想到那個誰還真做出了除蟲葯,哈哈哈!」
吳邙很高興,又道:「承諾書我們簽。秦家顧家把除蟲葯藥方拿出來救咱們的命,總不能還要他們擔風險,這個風險我們自己擔。齊大人趕緊把除蟲藥方、解藥藥方給老夫吧,老夫的騎兵要八百裡加急趕回去,把藥方分給中原各府,保住中原的糧食,免得今年又要亂上一回!」
吳邙是老將,經歷過西北旱災,知道糧食收不上來,災民過境的可怕,因此得知莊稼地裡生了難殺的害蟲後,不等中原各府動起來,自己就集合騎兵,帶著人馬加急趕來。
又催促道:「別磨嘰了,這除害蟲跟打仗一樣,講究速戰速決,可不能遲了,趕緊把藥方拿來。」
齊逸道:「老將軍再等等,人應該快來。」
吳邙有點生氣,不過還是耐心的等著,差不多一個時辰後,在他快發火之時,孟鴻帶著兩樣藥方來了。
同行的還有木通叔跟戴大夫。
「這是秦家給的兩種藥方,末將奉姜大將軍、辛監軍、許侯爺的命令來給府衙送藥方。」孟鴻把兩張藥方給了齊逸。
齊逸聽罷,終於放心……成了,他可以把藥方散往各地,不怕許尤懷疑三郎夫妻跟他悄悄聯繫了。
齊逸立馬把全府衙的書吏召集起來,讓他們抄寫兩份藥方。
「快些寫,能寫多少寫多少,寫仔細點,字跡必須工整,不可潦草,寫完後交給木通大夫、戴大夫校對,這可是救命的藥方,不能有差錯!」
「是。」書吏們應著,大熱天的奮筆疾書,沒多久就汗如雨下。
吳邙等書吏們寫夠三十份藥方,給木通叔跟戴大夫校對過後,立馬帶著兩張藥方趕回中原。
臨走前,齊逸拜託他:「老將軍,請回到中原後,務必派人把兩張藥方送往中州都指揮使司,這樣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都指揮使司傳下去,藥方就能快速傳遍大楚全境,救全境的糧食。」
這紅螟娥蟲害生得突然,齊逸懷疑是去年的時候,飛鳥把毒蟲帶往大楚各地之時給一併帶去的,到今年天熱的時候,紅螟娥的蟲卵就生出來了。
若是如此,那整個大楚都會有紅螟娥蟲災,所以必須儘快把這份藥方傳遍整個大楚。
「等把藥方傳回京城,再請陛下定奪,把藥方發往各地,一切就都晚了!」齊逸道。
吳邙答應了:「成,老夫動用軍令,讓兩種藥方走都指揮使司的路子,儘快送往各地。不過隻能送順路的,東北都指揮使司那邊,還是齊大人派人送去吧。」
不順路,且東北那邊出了什麼衛王,陛下對此肯定是憤怒的,吳邙人老成精,不想去觸這個黴頭。
免得送了藥方,氣壞陛下,他要遭殃。
「成,我派人給東北各府送藥方。」齊逸是景元帝的心腹,即使做了什麼惹景元帝不快的事兒,也不會死。
且齊逸手下有景元帝給的護衛,有人手給東北各府送藥方。
吳邙聽罷,放心的帶著將士們走了。
因著有各地都指揮使司的幫忙,且每個都指揮使司都是派的八百裡加急給各府送藥方,因此紅螟娥蟲害得到了控制,大楚這一茬的糧食算是保住了。
糧食能保住,讓景元帝很高興,下旨封賞各地都指揮使司跟秦三郎夫妻、以及一塊做除蟲葯的木通大夫等人。
許尤沒有得到任何嘉獎,因此很憤怒,直罵景元帝故意針對他!
千山先生說:「當初我勸侯爺拿到藥方後,立馬派兵把藥方送往各地,等蟲害除了再給景元帝送奏章說蟲害的事兒。可侯爺不聽,因著許方的事兒,還故意耽誤了幾天才同意孟鴻把藥方送往府衙,結果被吳邙撿了便宜。」
許尤怒道:「本侯怎麼知道吳邙會親自帶兵來隴安府求葯?還利用都指揮使司給各地送藥方,搶了這個功勞!」
千山先生道:「侯爺,這事兒就這樣吧,要收割了,先把收糧的事情安排好再說。」
如今是八月初,高粱熟了,到了豐收的時候,而遷往西北的民眾也要到了,得先把這兩件事兒做好,免得糧與人有失,西北會不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