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海棠
姜承梅出了門,站在廊下,擡頭望去:天空中的黑雲退去了些,淡淡的秋陽灑在這個院子裡,草木的清新氣息非常好聞。姜承梅的面上微微笑著,心裡的那份猜疑並沒有散去。甄氏今日果然是有求於人而來,到底想要做什麼?和京師有關大約不是小事吧。李氏的態度令人摸不準,這樣一個人物,真能靠胭脂水粉籠絡住嗎?也許家裡那些鋪子都有分紅給她,或是給曹家?
姜承梅的心裡轉過許多念頭,一時無解隻得放下,她稍一側身看了眼,入畫便上前道:「姑娘,看這天轉晴了,不如去園子裡玩耍,從這裡到園子也不算遠,前些日子新擴充了池子,加了畫舫,花也還沒謝完。要不要去看看?」
入畫十五六歲的年紀,生的彎眉細眼,膚白微豐,頭上戴著花,身上穿著水紅襖,下穿著一條墨綠撒花的裙,說話態度甚是客氣。姜承梅初次造訪曹家,諸事皆不甚明朗,她不想多事也不想讓人小覷,於是也客氣道:
「就近走走便是了,走的太遠怕誤了時辰。我看屋後的那片竹姜很好,不如去那裡看看吧。」
入畫聽她這樣說微怔了下,侍書介面道:「姑娘無需客氣,我們府上的花園是很出名呢,最近又拓建了,正是極好玩的。想來姑娘也是個雅緻人兒,和我家的幾個小主子似地都喜歡竹子。這人書讀的多果然是不同的。讓我們這樣大字不識一個的奴才看來,那片竹姜和其他姜子沒什麼差別,天天看也看不出朵花來。什麼四君子,三友的,還不就是些花花草草,用來插花倒是好看,要是整日對著它們吟詩作對的,嘿,哪可真是得為難死人啦。對了,大姑娘之前起的詩社,入畫姐姐,叫什麼來著?」
入畫道:「綠筠詩社。」
「是了,就是這個名兒,還是姐姐的記性好。上回我家大姑娘請了好幾位江寧府出名的才女一起在那裡做詩,奴婢有幸伺候著,雖聽不懂,可覺著眾位姑娘真是如神仙中人一般呢。那一回可是我家姑娘拔了頭籌!是了,她們還相約說要等梅花開的時候再起詩社呢。我們府上有一處梅園,倒有幾株奇梅,府裡的姑娘們都是極愛的,待開花之際少不得要吟詩作畫。到那時,還請姑娘來玩。」
侍書不過十三四歲,生的極俏麗,臉上的小雀斑在陽光下看得很清楚,菱角嘴上點著唇脂,她穿著桃紅綾的襖,罩著半舊的青色掐牙背心,蔥花黃的棉裙下是雙弓足。姜承梅在旁淡笑聽著並未接話。呵,真是有趣,這丫頭不知是口沒遮攔,還是有意為之。
忽聽身後寶絡輕咳一聲道,「時辰不早了,怕太太和夫人聊不到一會兒就該走了,姑娘若要去看竹子,那可得儘快了。」
入畫趕忙說:「正是,奴婢來引路,請姑娘走好。」
姜承梅點點頭便跟了上去,寶絡在走過侍書時斜眼看了她一眼,即追至姜承梅身邊。侍書仍舊是那副笑嘻嘻的樣子,彷彿沒覺察到什麼。
正屋後方是一大片竹姜,隨坡勢而種。每根竹子都有碗口粗細,濃蔭蔽日,身在其中竟有寒意。姜中有蜿蜒的鋪著石子的小道,漫步其上,薄薄的煙霧飄蕩著,潺湲的流水聲更近了些。姜承梅再行了幾步,果有小溪穿過,溪上有橋,極淺處鋪有石頭,可踩踏而過。不遠處有精舍幾處,看樣子似是人為。
見姜承梅看得仔細,一旁的入畫解釋道:「今年園子重建時,這溪是讓人挖了水道,從院中池中引出來的,由池東假山水車處環過竹姜,最後通到池子西面。」
姜承梅點頭,贊道:「好設計,好景緻。」
侍書在後面問道:「琅大姑娘,奴婢也曾聽聞琅府的景園甚是不俗,不知可有什麼妙處?」
姜承梅立身欣賞著小道兩旁彎成穹廬似的竹頂,道:「景園勝在精緻,受佔地所限,隻能因地制宜。貴府的園子,隻從這竹姜看來,可算大作了。其他地方我未曾去過,想來該是更為奇巧吧。」
侍書笑了卻沒再說話,她回頭去找菱紗閑聊,菱紗是個有心眼的,隻和她說些閑話,提到府裡的種種隻是繞了過去。姜承梅在前面安靜的走著,似乎完全被美景吸引住了,入畫也不好隨意挑話頭,寶絡則安靜的跟著。
幾人走著到竹姜邊緣,水聲漸大,再到高處就看到一個巨大的水車引著池水匯入小溪。姜承梅在現世時曾去西南遊玩過,在那裡見過這樣的水車,故此並不吃驚。風帶水霧,落在了臉上,深吸一口氣,空氣裡的水汽順著呼吸滲到身體裡,適宜極了。見姜承梅在此處留戀不走,菱紗在一旁放高了聲音道:「姑娘,這裡風大,小心著涼,咱們原路返回吧。」
姜承梅看了她一眼,轉頭對入畫道:「那條路通向何處?」
入畫道:「這是新辟的小道,從此道走也能回去的,隻是繞了路。啊,是了,這條路種了許多的海棠,還搭了幾處薔薇架子,也很好看的。」
走了這麼一趟,姜承梅玩心漸起,她並不想走回頭路,好不容易出來一趟,自該好好玩一下的,於是便說從新路回去。隻是多費些時間,四個丫鬟也沒有異議,於是入畫侍書在前引著,寶絡菱紗扶著姜承梅便下了坡。
一行人走走停停,賞花看景,姜承梅從入畫處得知這裡隻是整個園子的西南一角,不免吃驚,佔地還真大啊,想來也是,大觀園的前身能不恢宏精奇嗎?隻是這樣的建築不越制嗎?還是說這裡等同於康熙的行宮,他下江南時要住在這裡所以要建造的特別些?
姜承梅在這裡若有所思,那廂的侍書又偷偷打量起琅豆兒,這姑娘年紀雖幼但挺有主見,並不是隨意被人擺布的。一路上但見她始終微笑著,喜怒不形於色,所說所答也都從容不迫,哪裡像沒出過門生過病腦有問題的樣子?還是說真像打聽到的那樣,這位琅姑娘是被神仙點化過的?換了個七竅玲瓏的心?人亦算得上是個美人,這是沒長開呢,要是待大些了……最要緊的是兩家交情甚好,若真的……
正想著,侍書警覺的發現入畫瞥過來了警告眼神,雖不懼但她要是在夫人那裡點眼藥,那可是吃不了兜著走的。侍書收回了目光,半垂著頭看著地上的石子兒,又想起那人對自己的囑咐,她開始尋摸著是不是再從琅豆兒的隨從丫鬟那裡探探虛實時,忽聽一陣脆生生的笑聲傳來。
姜承梅停下腳步詫異的看了入畫一眼,那丫鬟也是怔了怔,忽然她想到什麼似地無奈笑起來,解釋道:「怕是我家二姑娘。」
待五人轉過一個彎,姜承梅還在想這個二姑娘是誰,看到一棵梧桐的粗壯枝椏上掛著一架鞦韆,鞦韆踏闆上面站立著一位小姑娘,笑聲正是由她發出來的。鞦韆下面還圍著四五個丫鬟,嘰嘰喳喳的試圖勸說她下來。鞦韆上的姑娘大聲笑道:「隻準你們成日的玩,難道還不讓我玩了,這是什麼道理?」她的聲音銀鈴樣的,嬌脆中帶著甜軟,甚是好聽。
這女孩把鞦韆盪的很高,風把她的青絲吹的飄散開來,人的面容一時看不太清。姜承梅卻看得不由怔住了,在這深宅大院裡竟看到如此沒規矩的行為,實在是……難以想象!不過,這也是她穿越以來看到的最具青春活力的一幕了。內宅的一切都太過溫吞,人人都被規矩束縛著,日子過的平緩重複,如今突然看到少女鞦韆紅花暖陽,姜承梅還真被驚艷到了!她不由回想當年,那時自己也是這麼玩的,鞦韆架的可是比這可要高許多,未央湖的蹦極更是刺激!唉,今非昔比啊……
此時入畫上前質問那群丫鬟道:「你們是做什麼的?怎能讓姑娘這麼玩,要是摔傷了怎麼辦?這事要是讓夫人大姑娘知道了,你們就仔細著挨闆子吧!」
丫鬟們聽她這樣說,都愁眉苦臉的告饒。鞦韆上的女孩見到了,就高聲對入畫說:
「姐姐,今日怎麼得空來這裡了,莫不也是偷空出來玩的?嘿嘿,你也別說他們,我想怎樣他們能管得住?以前又不是沒玩過,哪裡會摔?咦?」她的目光瞥到了姜承梅,詫異道:「有客啊?這是誰家的姑娘?」
說著,那女孩慢慢停下了鞦韆,她讓人扶著輕盈的跳下來,就勢拿過丫鬟遞過來帕子擦了擦汗。
入畫在一旁道:「這是琅府的大姑娘,今日隨琅太太來玩的。」
姜承梅見她和自己差不多大,個子卻要比自己高半頭,烏鴉鴉的頭髮隻梳成個辮子,現在略有鬆散,幾縷髮絲貼在出汗的額頭上,長方臉,鼻樑高直,膚色微黑,劍眉大眼,睫毛濃密。女孩穿著半舊的紅緞地平針綉鳳穿牡丹紋窄袖袍子,外罩了件絛子邊秋香色琵琶襟坎肩,腰裡綁著水紅巾子,更顯得身子窄細,下穿了條藏青色大鑲邊的褲子,腳上一雙紫緞落花繡鞋。姜承梅在看她,她也在看姜承梅,臉上帶著笑意。
「我知道你的。你便是玉姨的女兒,濟蘭哥哥的妹妹豆兒是不是?」
「琅大姑娘,這位是我家二姑娘。」侍書上前來接話道。
「見過曹二姑娘。我正是琅豆兒。」
「果然,瞧著你就和濟蘭哥哥相像。我叫曹蕤,小名叫貴兒,我叫你豆兒,你叫我貴兒就是了。」
姜承梅沒接話,曹蕤又把她打量了一會兒,笑呵呵地著拉過姜承梅的手道:「若說美人我可沒少見,不過像你這般生的如此乾淨的可是頭一回見。對了,豆兒,你可有起大名?」
「未曾。」
姜承梅並不抵觸對方這樣的親昵行為,她隻在暗自納罕,這樣的世家怎會教出了如此活潑的女兒!李氏的性子太清冷,難道是像曹寅的性子了?她又想起曹顒的模樣,暗地裡在兩張臉上找相似的地方,他們是親姐弟還是堂表姐弟呢?
「對了,你的生辰是哪年哪月?」
「我是二十六年二月的。」
「咦!那我得管你叫姐姐了,我是二十七年正月的。你是第一次來我家,我這個東道可要好好帶你玩玩!我看你們是從西池那裡過來的,方才可是去那裡玩了?」
「沒有,就在竹姜裡玩了,從岔路過來的。」
「那你見過竹姜了,覺得淇奧煙綠如何?」
姜承梅略一怔,繼而恍然。她方知原來那姜子還是有名字的,想起姜中的仙氣兒,又見曹蕤烏黑的大眼閃著光,便知其意,她贊道:「當然是極好的,特別是那道溪水,高竹臨溪上,動靜相宜,見之忘俗,若再有人撫琴那就更妙了。」
曹蕤越聽臉上的笑意越濃:「哈哈,撫琴這事兒,讓連生做吧,也不知高山流水,誰是他的知音。你可知從池裡通溪水的主意是誰想的,可不是園姜大家,是我和姐姐一起想的。」
侍書接話道:「這園中的奇巧景緻還有許多都是我家大姑娘想的呢。」
姜承梅並不知曹蕤說的連生是誰,可她聽到曹家大姑娘之名,心裡便是一驚,原來是那位未來的王妃啊。
「好生了得。曹大小姐真是才女!」
「才女?我姐姐自然當得起,她若是男子,嘿嘿……說起才女,你不也是?」
姜承梅見她笑得古怪,不明所以,隻聽曹蕤搖頭晃腦的道:「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姜承梅僵在那裡,背後刷的起了一層虛汗,臉上也泛起了桃花,她尷尬已極。曹蕤猶自道:「連生和姐姐都說這闕詞做的大氣,不像女兒家的風格,若是女兒寫的那也定是兇中有丘壑之人。我一直在想是個什麼樣的女子寫出這樣的詞來呢,今日見了……卻竟然是個文靜恬淡之人,還真是看不出來啊。」
姜承梅噎了半晌才說出話來:「我也是借鑒前賢所做生套的,當不得真。我才讀過幾天書,哪能做什麼詩?貴兒妹妹,你別笑話我了。」
曹蕤先是喜見琅豆兒生的乾淨,又慕她的詩才,這回見她喚自己貴兒極是自然,心裡又高興了許多。她笑嘻嘻的道:「前賢?哪個前賢?姐姐莫要謙虛了。咱也別杵在這裡說話兒。這裡離我的屋子不遠,隨我去坐坐吧。」
姜承梅有些為難,她看了看寶絡,後者未作暗示,此時入畫插話道:「姑娘,琅太太和我家夫人按著慣例估摸著還得一會兒呢。」
姜承梅知其意,其實自己也想去看看世家閨秀的居所,於是點頭道:「那我恭敬不如從命了。」
幾人沿著小路慢慢走著,大多數時間是曹蕤說姜承梅聽,直到再次談起了詩詞。姜承梅思慮將來的狀況,便似隨意的問道:
「我之前礙於身體有恙,不通世事,有些事還要請教。妹妹,你們常起詩社嗎?」
「傷春悲秋,夏花冬雪,各季有景,上巳端午乞巧中秋,各時有典。起個詩社,做個詩,倒也容易。再說幾個友人也可藉此一聚,有何不可呢?對了,豆兒,你可願入社?」
姜承梅忙搖頭道:「我這點斤兩哪裡敢入詩社,又哪裡有時間。如我,平日大多的精力都放到女紅上了,又到底沒看過多少書,得空所看都是閑書,連字都還沒學全呢。平日我就是個俗人,所愛都是些俗事俗物,沒少被哥哥笑話。若不是被母親逼著,大概什麼都不想學,隻想著好吃好喝好玩了。」
姜承梅說這些話半是發自肺腑,另一半則是不想參與到什麼詩社活動裡去,她說的如此明白就是堵了曹蕤相邀的可能。但說完,她又發現自己好像說的太不符一個閨秀的樣子了。
果然曹蕤聽完甚是詫異,繼而她又燦然一笑,「姐姐真是直爽人。可這又好什麼羞愧的,能作詩不見得是好女子,好女子可一定精於女紅持家。說實話,我亦不喜刻意吟詩作對賣弄才情,可偏偏所交之人個個都喜好如此,好不好,也隻得隨著他們,有時好勝,也是要爭一爭第一的。起詩社,說實話,一則確是為了抒情,二則,這內宅實在太過無趣了。」
這時隻聽侍書接話道:「琅姑娘,我家二姑娘可是才女啊,上回在竹姜賽詩,是大姑娘第一,可是奴婢還記得在『坐聞桂馨苑』作詩時,您可是第一呢。就連趙小姐都有讚譽。」
曹蕤瞥了侍書一眼,嘿嘿笑道:「你倒記得清,我卻忘了。」說著她放開了姜承梅的胳膊,駐足去看路邊的一叢幽蘭,看了好一會方道:「我很是羨慕豆兒你啊。」
姜承梅不知她指的是什麼,一個十歲的孩子,明媚又憂傷的對著花說著落寞,實在是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她想,自己有什麼好羨慕的,商家的女兒能比官家的女兒好多少去,到最後也是淪為某氏的命。趁能玩的時候就好好玩吧。
「平日連生很少誇人,可他在我面前可說了豆兒你兩回好了。頭一次是你做了一首好詞,二回卻又是為什麼?我問他,他不說,隻說你有丈夫氣,端的一個巾幗英雄。可是又有大作,若是有就告訴我,好讓我去姐姐面前炫耀一番,免得她又眼睛看到天上去了。」
姜承梅見她如此說自己的姐姐,心裡不免奇怪,也猜到連生怕就是曹顒了。第一回是重陽事件,這第二回的稱讚大約和攬月樓事件有關吧,自己那樣子還算巾幗英雄?曹小弟那是什麼眼神啊。隻是這話可怎麼圓?姜承梅想了想隻得胡謅道:「我能有什麼事啊,不過終日在家悶著。怕是我哥哥又胡亂說什麼了吧。」
曹蕤盯著她瞧了一會,眼珠一轉,笑道:「你不願說也罷了,隻怕有人會多心。到最後弄得不好看。」
她見姜承梅一臉疑惑也不解釋。而是對侍書道:
「今日你沒在連生那裡伺候,怎的到母親那裡去了?」
「回二姑娘的話,奴婢奉了大爺的命,給夫人新采了花兒送過去的。這不剛好,遇到琅太太來訪,這才被夫人留了陪客。」
「是嗎。這裡既然有我陪客,你也別在這裡伺候了,到時入畫可以送琅姑娘回去。你快回去,莫在路上耍,省得連生又到處遣人找你。對了,回去後督促著他少擺弄琴簫,多用心溫書。」
侍書應了,臉上一絲不妥也看不出來,她施禮後便退下了。姜承梅看著曹蕤微冷的表情,心裡暗道:剛才的天真活潑難不成竟是做出來的?
曹蕤見姜承梅發怔,展顏一笑道:「前面便是我的住所了,姐姐,咱們走吧。」
按著規矩,古代的女眷大都住府宅的最深處,曹蕤這樣的閨閣少女所住要比李氏住的還要靠後些,一幢二層的小樓臨水建在高處。姜承梅見一路的海棠種的很講究,直到綉樓前已是成姜了,隻是現在是深秋,樹上早已沒有花團錦簇的繁茂。再看樓前的一塊奇石上鐫刻著:『海棠春塢』四個大字。她不由道:「貴兒怎麼種了這麼許多海棠?」
「我就是喜歡它的姿容,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嘻嘻,」曹蕤笑著道,「隻是再不俗,花也不過百日紅,我等也不過是個女子。」姜承梅覺得她此時的笑十分刺目,正詫異著,曹蕤拉著她的手進了正屋。
這間屋並不大,採光好的緣故屋裡很是明亮,錦煙綉屏,花香陣陣,未曾焚香。紫檀的家什們反射著光,格架上姜姜總總的各色瓷器溫潤的展示著高貴。打眼看去除了固定陳設,其餘裝飾性的傢具擺設竟甚是簡單,樣式較之望月樓都多有不足,空白處隻用花草填補,又以蘭草為主。
他們並未在正屋裡坐,而是由曹蕤引著來到了耳房。這裡同樣素凈,紫檀雕花的床上鋪著錦裀蓉簟,葵花式的雕漆幾案放在其上,又擱著茶吊茶盞。在曹蕤的示意下,姜承梅坐在床上,一個穿黃襖的丫鬟上來沏茶擺茶果,另一個模樣尚幼的端來了點心盒子。入畫端著水盆過來給他們凈手,她後面的丫鬟捧著帕子,又一個丫鬟抱著漱盂。
洗凈了手姜承梅方端茶喝了一口,是極好的龍井,手裡的茶盞不同平日所用的瓷盞,卻是紫砂的。她和如意學茶有些時日了,也知道『景瓷宜陶』的說法,看那紫砂南瓜壺形狀可愛,上刻有『仿得東菱式,盛來雪乳香。鳴遠』幾個字,姜承梅便知這是陳鳴遠的大作了。
擡目去看屋內陳設,窗欞上糊著松綠紗羅,陽光透過來,一團團朦朧的光灑在每個角落。靠牆的落地書櫃旁是張紫檀光素大案,上擺放著文房四寶,象牙筆筒裡插滿了粗細不一的毛筆,一盆小小的蘭草擱在桌角,牆上掛著水墨長卷,看筆法有些生澀,色彩漸染不自然,但氣勢在,根骨挺拔,畫上有字,上書『楝亭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