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第二百零七章鄉情(2)
「是啊,仗義每多屠狗輩,越是一分汗水一分收穫的人,才越是懂得珍惜和尊重別人。」蕭夫人娘家也曾經有過低落,那時候估計也會和最底層的人打交道吧,不然,她不會這麼感慨了。
隨行的僕人已經通知了幫著照看房子的魏家,魏大河看上去跟前幾年沒什麼變化,他急匆匆地跑過來,有些緊張地對著馬車行禮:「請問,可是錢大哥家眷回來了?」
「是文瑾回來了。」
「哦,小秀才——」他已經聽說文瑾是女子了,這時候就有些不好往下說,隻是憨厚地笑了一下,「快進屋吧,內人天天都有打掃,房子裡不潮。」
村子裡的女人,都是以真面目示人的,文瑾安置蕭夫人在上房休息,她換了男裝,帶著蕭瑜琛在小村子轉悠。
第一站,便是剛才的藥材鋪,明山見來了兩個穿戴奢華的年輕人,還當是客戶呢,笑著迎上來:「可是來採購藥材的?我們莫淩山出產的,品質可是一等一的,你看這豬苓,長得多壯……」
文瑾笑眯眯地看著他滔滔不絕,隻是微笑,明山覺出不對勁,他不好意思地行了個禮:「兩位可是來找人的?我給你說啊,當年在這裡玩的那個公子,沒有看到,錢家的大秀才也回來找了,找了好幾天呢,沒人,唉,沒見啊。」
一句話把文瑾說得淚盈於睫,她深吸一口氣,壓下對錢雋的擔憂,和明山打招呼道:「你一點也認不出我來了嗎?」文瑾的聲音,用的是當年她扮男裝時的假音,有意把聲音靠後,顯得粗獷些。
明山愣住了,扭頭又看看文瑾,忽然就哽咽了:「文瑾是嗎?你還知道回來?哦,不,你回來了?」
「是啊。」
明山激動得語無倫次:「進屋坐,進屋坐。」
見文瑾發愣,他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我在後院建了一溜廂房,現在常年在這裡住呢,咱莫淩山到處是寶,光這藥材,四季都有出產……」他一邊做出邀請的姿勢,一邊絮絮叨叨地說著。
文瑾剛才也看到了,晾曬的藥材比她當年在這裡收購的,品種多多了,她能認識的,隻是極少數。
「爹爹——」屋裡跑出一個小蘿蔔頭,面貌和明山有幾分像,文瑾想起當年她走的時候,明山媳婦已經身懷六甲,這現在,小傢夥可都會跑了。
「關關他娘,來客人了。」明山對屋裡喊了一聲,彎腰抱起兒子,「叫——」他不知道該說姐姐還是哥哥了,一時囧地臉色通紅。
明山嬸從屋裡迎出來,她完全退去當年新娘子的羞澀,一看就是個利落又能幹的鄉村婦女。
「進來坐,呵呵,鄉下地方,有些亂。」
「好著呢,嬸子,我文瑾呀。」
「哎喲!」明山嬸子愣住了,好一會兒才結結巴巴地道,「文瑾你回來了?,你,你,讓人好想啊。」
「文瑾對不起大家——」一走幾年沒音訊,昔日的朋友,卻依然這樣熱情,文瑾有些不好意思。
當年的石頭灘,已經墊了好土,壓平,成了一個又大又整齊的院落,四面蓋了不少房子,主要都是倉庫。
明山嬸看文瑾張望,解釋道:「這藥材的價錢,也是時高時低的,明山就建了庫房,價錢高的時候才出手,價錢平一些的時候,就存起來。」
「嘻嘻,明山叔現在也成生意精了,算盤打得可真好。」
文瑾意思說明山精於算計了,明山嬸卻誤解了,一臉驕傲地回答:「可不是嘛,那算盤打的,手指頭跟飛一般。」
明山囧地一個勁給老婆使眼色,明山嬸卻想到另外一個意思,她感激地對文瑾笑了一下:「聽說,當年他爹學認字記賬打算盤,還是你們兄弟,哦,不,兄妹兩人鼓勵的,要不然,他現在還是大字不識一升,哪裡能把生意做這麼大?」
西廂房的門口,有幾株獼猴桃,撐起了一片綠蔭,文瑾和蕭瑜琛在下面坐了,明山嬸手腳麻利地泡了一壺茶端上來,明山則拿出一厚摞的賬簿。
文瑾擺手,不接賬簿:「明山叔,我不看這個,我當年的股份,都給了韋家舅舅了,你倆怎麼分,我不管,呵呵,我可走累了,不想一進門就又忙這一套。」
「我知道你把股份給了韋家,可你好容易回來一趟,我總得給個交代吧?韋家前年進京,也是一去不回,我年底讓人把銀子捎過去,也不知道韋大哥是不是滿意。」
「他沒給你寫信嗎?」
「寫了,他說他很忙,謝謝我把藥鋪打理得這麼興旺。」
「這不就對了?他已經說謝謝你了。」
「可是他沒說到底滿意不?」
「那我替他說,滿意,十分滿意。」文瑾轉移話題,說道,「韋家舅舅在京城,幫著我義母打理一家飯店,那店子一個月的收入便是七八百兩的銀子,想想你就知道了,不知多忙呢。」
「啊?真的?哦,韋大哥是個能幹的,我早就知道他進京,肯定會做出一番事業來。」想當年,明山也豪情萬丈,文瑾還想把他培養出來,為自己進城發展做人才儲備呢,轉眼十年過去,昔日的青澀少年已經長大,那些不現實的想法,也都付水東流。
但明山在這小山村,也打拚出一片他自己的天下來。
「明山叔,你不收漆了?」
「收,鋪子開在東林,諾,讓你嬸子的兄弟幫著打理,這藥鋪我都有些忙不過來呢。」明山點了一下老婆的方向,對文瑾笑了笑。
蕭瑜琛饒有興趣地聽文瑾說話,還四下打量,看著院子裡曬的一大片藥材,明山始終猜不出這位是誰,時不時疑惑地瞟一眼。
「這是我的親弟弟,哦,明山叔,你大概也聽說了,我是賀氏撿來的,她的親生孩子得病死了。」
「難怪當年老是打你,讓人都看不下去了。」明山嘀咕一聲,然後好奇地道,「那你怎麼找到親生父母的?」
「是爹爹找到我的,派了好些的人在咱這裡打聽呢,我現在回了蕭家,認錢家的人是乾親,文翰哥現在是我義兄啦。」
明山很吃驚,卻不知說什麼好,明山嬸在一邊好奇地問:「你義父一家,現在好嗎?」
「好,都很好,皇太後給義父賜婚,義母是個郡主,去年生了個兒子,立夏那天生的,小名就叫立夏,現在都會走了,那小嘴巴可巧了,會說好多話,嘿嘿,自然還不連貫,都是嘣單字的。」
「哦!這就好,這就好,錢老爺吃了那麼大的苦,也該有後福享呢。」
「是啊,文翰哥三年前也中了進士,現在在戶部,是個六品的官兒,二伯母已經封了夫人,嫂子也在年初得了敕命,就是封了夫人了,哦,嫂子也生了個女兒,我二伯母每天一睜眼,就盯著小孫女,打個噴嚏都不行,呵呵,義父家裡,現在可熱鬧可好了。」
「嗯,這就好,好人就該有好報。」明山嬸插話。
「對呀,好人好報,明山叔,你們家興旺發達,也是好人好報的。」
明山笑:「還不是都沾了你的光?」
「是你們家人好,當年,我可沒少麻煩大山伯。」
想起昔日的美好時光,明山臉上浮出笑容:「我哥現在的日子,也好得很呢,都是聽了你的話,種了很多獼猴桃,除了賣鮮果,還能曬乾、釀酒,光後面這兩項,一年都是上千兩的進項,他家現在雇了十多個人,那個興旺,我那大侄子出門,也是讓人稱老爺的。」
「秀才老爺?」
「嗯呀,嘿嘿嘿,去年中的,沒有文翰,呀打嘴,錢大爺那麼高的文采,二十多歲才中,莊稼戶人家,這都是很不容易了,把我爹喜歡得帶著全家人祭了一次祖先。」
「王大爺身子還好?」
「好啊,他這越老,反而還越發好了呢。」
「日子有奔頭,有心勁,可不越活越年輕了。」
「那是!」明山一臉驕傲,隨即又補了一句,「我侄子一直念念不忘錢大爺的恩德,說是得了幾本好書,不然,說不定根本中不了。」文翰後來還讓人捎了一套《四書集注》給大山家,明山說的就是這事兒了。
就在這時,門口傳來一聲招呼:「王老弟在家不?」
「喲,汪晗叔來了!」文瑾站起來迎過去。
王晗也沒見老,隻是略胖了些,懷裡還抱著個小孩子,他彎腰把孩子和明山的小子放在一起:「你倆玩吧,可不許打架喲。」這才擡頭,仔細看了一眼文瑾。
「你,你——」
「汪晗叔,你好哇!」
「果然是小秀才回來了,你嬸子說我還不信呢,這從京城到這裡,幾千裡的呀,怎麼說回來就能回來呢?」
「路過,繞道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對,回家看看。你走了,咱村人可惦念呢,全村人都是託了你的福呀。」
文瑾不好意思了:「我沒做什麼,倒是沾了鄉親們不少的光兒。」
「可別這麼說,喲,你不知道啊,去年發山洪了,都是你讓我每年春冬帶人把這洩洪溝收拾收拾,別的村子都遭了災,就咱這裡沒事兒。」
這時,藥材鋪子門口又來了好些人,文瑾便和明山汪晗一起走出去,汪大嬸還是那樣風風火火,非要拉文瑾去她家吃飯,說什麼她家今年新米已經下來了,眾人鬨笑,揭老底兒說,她剛剛從地裡面剪了十幾個稻穗兒……
「那咋,誰也沒有我和小秀才親近,今天,小秀才回來,肯定是該我請客的。」
文瑾有些窘迫,紅著臉解釋:「我哪兒也不能去的,不是一個人回來,一大家呢。」
「那就都來呀。」汪大嬸更加亢奮。
「汪嬸,若是我義父一家,那肯定沒的說,這一回除了我,都不是咱山窩出去的人,他們會認生的。」
王大嬸失望地撅撅嘴,無奈地說道:「那,我把剛舂的米給你端來,你叔找的新種子,可香了。」
「香米?你們種的香米?」
「嗯,一家蒸米,一村子都香的,去年才種了六畝地,都不敢吃,全做了種子。」汪大嬸又眉飛色舞起來。
文瑾一點也不覺得她的話誇張,村子小,沒有污染,空氣清澈乾淨,香味散發範圍就大。
「汪叔,京城香米價格高的很,回頭我給你寫個推薦信,你去明湖城找榴花的掌櫃,他肯定會給你一個好價格,明年,你們可以從村子後面修一條水道,讓村東那邊也種稻米,咱村人都受惠才好。」
「瞧瞧,這小秀才還是當年那樣熱心,一點也沒變。」
「好人,走哪兒都是好人。」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文瑾被誇得真有些不好意思了,蕭瑜琛跟著姐姐,心裡十分羨慕,覺得姐姐雖然以前日子比他苦,可比他出息,這小山村的人,這麼愛戴她,看來,姐姐當日吃穿可能不如他,日子應該很快樂、很充實。
從藥材店出來,文瑾去了飼養場,蘇同德夫妻倆還在這裡,蘇鐵鐮已經成家,媳婦是個很敦實的女人,背上兜了個小女兒,肚子還挺得很高,眼看又要生了,她不認識文瑾,隻是友好地笑了一下,手下一點也不停地剁豬草。
蘇鐵鐮拿著大竹掃把走過來,像是剛清掃完飼養場的樣子,看到文瑾一愣,把眼睛眯了一下,這才驚喜地道:「可是小秀才?怎的沒捎個信,就回來了?」他一邊說,一邊扯著媳婦:「快快,行個禮,小東家回來了。」
蘇鐵鐮媳婦嚇了一跳,腿一彎就跪下了,文瑾趕緊避開,喊他倆起來。
蘇鐵鐮磕了頭,扭身跑出去喊了父母進來,蘇同德夫婦也是急忙行大禮,文瑾攔都攔不住。
「二老爺二奶奶都好吧?」蘇同德關切地問,他連稱呼都變了,文瑾本想糾正,隨即又打住了,社會習俗如此,她不接受反而顯得奇怪,蘇同德還不知道韋氏已經有了誥命,文瑾也沒有糾正。
當年走的時候,把這片池塘和飼養場包給了蘇同德,隻要交夠了租金,剩下都是他的,也沒什麼賬簿可查,文瑾看得出來,這一家人全副精力都撲在這裡,日子過得挺興旺。
「剛才有人送了一盒點心,說是少東家回來了,我正在挖藕,準備這就送過去給東家磕頭呢,誰想少東家可就過來了。」蘇同德腿上都是黑泥,進來的時候,手裡還提著一根大蓮菜,他妻子則提了個藤籃,裡面是一籃子鴨蛋,上面還放了一把新鮮蓮蓬,文瑾相信他說的都是實話。
史家那邊,已經把當年豆腐坊的房子重新翻蓋了,有文瑾給的主意,讓他們不僅做豆腐,還有豆腐乾、豆腐皮、豆腐卷等,史小峰現在也娶了媳婦,有了孩子,史大爺老了,抱不動孩子,就在一邊看著孩子自己玩兒。文瑾過去時,小峰賣豆腐還沒回來,小峰媳婦剛給錢家院子送了禮物回來,看到文瑾,猜到她是誰,一臉驚訝,很熱情地請她家裡坐。
「不了,我就是看一眼。」
「錢二爺,這水車就是你給做的吧?小峰現在還常常提起你呢,說是差點活不下去了。」
「大家還不都一樣?我當年也窘迫的厲害,還借了小峰的光,拿這裡的豆腐渣和濾出的溠水餵豬,呵呵,可沒少沾小峰的光兒。」
「嘻嘻,都說錢二少是少有的好人,今兒這才算是眼見為實了。啥叫施恩不圖報呀,真是,滿村的人都沾了大光了……」
文瑾暴汗,她真的不想走了,什麼東西能珍貴過這樣善良的人心?
回去的路上,她默默地想心事,蕭瑜琛也沒說話,他想範員外了,那個把他當親生兒子的老人,也不知道現在過得好不好……
蕭夫人在家歇了會兒,便讓僕人把文瑾帶回的禮物派發出去,沒多一會兒便開始有人回禮,無非一些時鮮蔬菜、雞蛋、鴨蛋的,後來還有魚、蓮藕甚至豆腐、豆腐乾、豆腐皮等,很快廚房外面就擺了滿了。管竈頭的王二丫,看著都有些發愁了:「夫人,這根本吃不完呀,明天都壞了。」
「等大小姐回來吧,她會處理好的。」蕭家跟隨的僕人有十來個,他們去派送禮物,都感受到了小村莊人的熱情和真誠,剛開始還怕在這裡住幾天會吃苦,現在一個個眉開眼笑,既喜歡這裡的風光美麗,又喜歡這裡物產豐富和人情淳樸溫暖。
文瑾和蕭瑜琛回到家,立刻感受到屋裡喜氣洋洋的氛圍,她也被感染了,挽起袖子:「來,我今天親自下廚。」
以前文瑾也經常下廚,二丫趕緊領著幾個女僕跟著,準備為她打下手。
文瑾看了看菜品,心裡有了主意,午飯簡單了些,做了個涼麵,絲瓜湯,所有的菜品都洗好切了,然後,口頭邀請便送了下去,全村人晚上一起吃火鍋。
這個時候已經快進仲秋了,山跟前,到了傍晚便會涼下來,連蚊子都飛不起來,吃火鍋完全能夠接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