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逆流年代:從1970開始種田養家

第二百九十二章 請祖宗

  

  李家檯子這下又出名了,長甸河橋合攏竣工,連番報道之下,甚至驚動了中樞。

  聽起來很玄幻,但處在這個時代,很多後來人們理解不了的事卻在頻繁發生。

  中樞的某位首長更是親筆手書——長甸河人民大橋!

  李家檯子全體村民集資辦的集體企業,創造了財富,然後建起來服務於人民群眾的橋,自然當得起「人民」這兩個字。

  當然這是後話,李天明還不知道長甸河上新建起來的橋,這麼快就鍍上了一層金身。

  此刻他正忙著收拾東西,準備下墳地祭祖。

  天剛蒙蒙亮,李天明兄弟兩個便帶上了鞭炮、紙錢,去了村口集合,李學軍等人都已經到了。

  他們爺幾個昨天住在了李學工家。

  「大伯!三叔!四叔!」

  沒有外人在,李天明也用不著給李學成留面子。

  李學軍見狀並沒說什麼,他現在也不在奢求大家族那表面的團結了,見人都到齊,招呼了一聲出發。

  離得老墳近些,已經能聽到鞭炮聲了。

  年前,李學工特意來了一趟,把墳地裡的雜草清理乾淨,踩著被凍瓷實的積雪,眾人先到了老祖墳跟前。

  「三爺,您怎麼也來了?天這麼冷,我們這些晚輩來就行了!」

  李學軍連忙上前,攙扶著三老太爺的胳膊。

  三老太爺今天特意換上了一身新衣服,看上去更顯精神。

  「用不著,我還沒老到走不動道呢,家裡喜事這麼多,我不得和祖宗念叨念叨!」

  說著看向了李天明這個李家最有出息的重孫輩。

  李家檯子能有今天,全都要多虧了這小子。

  「看看人都到齊了嗎?」

  此刻墳地裡人頭攢動,新年祭祖的大日子,李家的男丁,隻要過了12歲的,悉數到場,這也是多年的老規矩了。

  各支的長輩查點了一下人數,除了已經從李家檯子搬出去的,基本上都到齊了。

  「開始吧!」

  三老太爺一聲令下,眾人立刻忙活了起來。

  李學軍身為長門如今輩分最大,年紀最長的,第一個上前敬香。

  這年頭想要買供香可不容易,就連紙錢也早就不讓賣了,說是封建迷信,屬於四舊,各家都是買了紙回家以後,自己剪成紙錢的模樣。

  敬過香,焚化紙錢。

  所有人都在心裡默默地祈禱著祖先保佑。

  心願達成的,那是祖先的蔭庇之功,沒能如願的,來年就多燒些紙錢,總之,必須要讓祖宗滿意為好。

  運動剛興起的那兩年,縣裡還會派人下來視察,遇到有祭祖燒紙錢的,全都抓去送學習班。

  唯獨李家檯子,雖然也有人下來,但都是遠遠地看著,沒有哪個敢來李家的祖墳搗亂。

  祭拜完老祖,各門開始分頭行動。

  李天明帶著天亮挨個墳頭給祖先燒了紙,最後到了張翠娟的墳前。

  今年清明的時候剛添過墳。

  當時,李天明還想著,等到運動過去以後,找個陰陽先生,重新下葬。

  張翠娟過世的時候,家裡的日子過得難,再加上李學成捨不得花錢,隻給打了一口薄棺,埋在地下好幾年了,也不知道那口棺材是不是已經爛了。

  點燃紙錢,等火漸漸燒起來以後,李天明朝裡面扔過去一股香。

  「哥!」

  天亮見狀一驚,詫異地看著李天明。

  他們這邊的規矩是,隻有夫妻兩個都不在了以後,才能享用子孫供奉的香火。

  張翠娟雖然不在了,可李學成還活得好好的。

  李天明沒說話,撅了一根樹杈,扒拉著還沒燃燼的紙錢。

  那個爹,有和沒有都一個樣。

  原先他還顧忌著臉面,可隨著李學成和喬鳳雲三番兩次地上門來鬧,就連面子上的那點兒事,也早就消耗殆盡了。

  現在對李天明而言,李學成最多也就是個認識的人。

  將來李學成有那麼一天的時候,李天明都沒打算讓他和張翠娟合葬。

  因為他,不配!

  給張翠娟燒完紙錢,李天明又去了李老六的墳前添了一把紙,就連傻五都沒落下。

  其他人見了,也紛紛上前給兩座孤墳添紙錢。

  「跪!」

  李學農高聲喊著,李家的族人們按照輩分排列整齊,跪倒在雪地裡。

  「一叩首!」

  連續四拜,起身之後,三老太爺還要說上一句。

  「列祖列宗,回家過年啦!」

  這邊春節祭祖,也叫請祖宗,意思就是請祖先回家過年。

  祭完祖,李學軍就要帶著天滿他們趕公交車回市裡了。

  李天明等人一直將他們送上車,這才各自歸家。

  回到家,早飯已經擺上桌了。

  朝櫃子上看了一眼,張翠娟的遺像前,已經擺好酒菜供果。

  用的都是年前宋曉雨去大柳鎮趕集添置的新碗筷。

  李天明倒了一杯酒,宋曉雨奉上一碗飯,天亮三人表情肅穆地站在兩人身後。

  吃過早飯,李蓉又去廚房打了一碗漿糊,放多少面,都是經過嚴格控制的,做到堅決不浪費。

  紅紙昨天就已經裁好了,李天明準備好筆墨,擼起袖子,一氣呵成。

  上聯:春臨大地百花艷

  下聯:節至人間萬象新

  橫批:萬事如意

  上聯:春滿神州花似錦

  下聯:歲和盛世福如潮

  橫批:國泰民安

  李天明的學歷雖然不高,可從小就跟著爺爺學寫大字,一筆行書就連村裡有名的文化人四叔李學農都比不上。

  天亮和小蓉高舉著刷了漿糊的春聯,挨個門的貼。

  如今就連春聯都被當做舊文化的流毒,被嚴厲批判,允許寫的都是那些乾巴巴的政治口號,諸如:「社會主義好,人民公社強」、「幹群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全力抓革命,努力促生產」,諸如此類。

  還有些積極分子,會把偉大領袖的詩詞當作春聯貼到大門上,可由於寫春聯的人文化水平有限,難免出錯。

  幾年前,外村就曾有一個成份不好的人,在寫「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振蕩風雷激」時,把「怒」寫成「恕」,把「盪」寫成「湯」。

  對聯剛貼到大門上,就被舉報了,於是那人被戴上思想反動、故意篡改領袖詩句的大帽子,現如今還在大西北啃沙子呢。

  牛家店還有一個讀過私塾的老頭兒,日子過得緊巴巴,過年沒有錢買肉包餃子,心裡不痛快,就效仿古人用數字編寫了一副對聯:「人家過年七上三下,我家過年九裡一中」。

  七上三下是指包餃子的手形,九裡一中是指攥窩頭的手形。

  意思是說人家過年吃水餃,自家過年啃窩頭。

  本來不過是自我調侃,任誰見了,最多也就哈哈一笑了事。

  結果也不怎麼的,被個多嘴的報告了上邊,老頭兒被逮捕入獄,罪名是對現實不滿、惡毒攻擊社會主義、書寫反動標語的罪名,被判了10年徒刑。

  出了這等事,牛家店當時的村主任牛有道,為了防止寫春聯再出現政治問題,乾脆讓人用紅漆在各戶的門闆上寫了固定的幾句口號,內容單調枯燥,一點兒年味都沒有。

  類似這種情況,在李家檯子是不會發生的,全村絕大部分都是同宗,剩下不多的外姓人,也和李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誰會因為這個多嘴多舌。

  對聯剛貼好,天洪便急匆匆地跑了進來。

  「著急忙慌的幹啥呢?讓狗給攆了?」

  「哥,人家給我三姐介紹的對象來了,都在四叔家呢,我媽讓你趕緊過去?」

  啥?

  李天明聽得一愣,前幾天倒是聽石淑玲說了,有人給三紅提了對象,介紹的還是上輩子的於新民。

  兩家也定好了,選個日子讓倆人相看相看,可明天就是除夕,咋還今天上門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