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孫子傳

第164章 秦師救楚吳軍歸國(1)

孫子傳 曹堯德 1694 2024-01-31 01:07

  第三十四章秦師救楚吳軍歸國

  随城與郢都之間,頻繁有人來往,阖闾的作為,吳子胥的行徑,孫子了如指掌。
每當從郢都之間傳來一個不愉快的消息,便是向孫子的心湖中投下一塊石子,激起了朵朵浪花,層層漣漪,這浪花和漣漪,使他感到疼痛、憂慮和不安。
伍子胥報仇,乃情理中事,但用心之險惡,手段之毒辣,以屠戮無辜百姓來洩私憤,卻遠出孫子之意料。
吳王阖闾之巨變,令孫子難以置信,曾幾何時,他雄心勃勃,有膽有識,思賢若渴,禮賢下士,虛心納谏,勇于改過。
正因為如此,孫子才肯應伍員之請,助其振興吳國,讨伐楚國,完成統一天下大業。
而今,萬裡征途尚未走完第一步,入郢才幾天,阖闾就驟然變成了雞腸鼠肚之輩,酒色之徒。
一個目光短淺的小人,長此下去,必将前功盡棄,十年生聚教訓廢于一旦,何言霸諸侯而王天下呢?
目睹現狀,瞻望未來,孫子陣陣心痛,憂慮重重。
他在想,人和禽獸,究竟有多少區别呢?
自私、貪婪、性欲、殘暴、兇狠、掠奪、嗜殺,至少在這些方面完全相似,或部分雷同,盡管如此,孫子還是願意做一縷光,照亮那陰暗的角落;願意做一陣春風,吹開那幹硬的凍土;願意做一聲驚雷,去喚醒那些沉睡着的、或半睡半醒的人們;願意做一劑良藥,去醫治那些心靈或肉體有着創傷的人們。
因此,他決定即刻赴郢都,去跟吳王和伍員做一次推心置腹的暢談。

  孫子來到郢都,首先往楚宮拜谒吳王阖闾,但連去三次,均被衛兵擋駕,言說大王正于後宮安歇,有令:無論誰訪,一律不見!
辰時安歇,午時亦安歇,未時還安歇,真乃豈有此理,莫非阖闾正在入蜇冬眠不成!
由此可見,随城所聞,并非謠傳,乃千真萬确。
第三次往訪被阻,孫子發指沖冠,讓内侍傳言給吳王,再若不見,孫武即刻離吳歸齊。
阖闾聞報,萬般無奈,于甄梅妃寝宮接待孫子。
寝宮會見大臣,已屬罕見,阖闾那形象,更令孫子反胃惡心――身不着袍,頂不加冠,腰不束帶,趿鞋,散發,腫睑,眼眵成堆,哈欠連天……孫子滿腔熱情而來,睹此情狀,不覺倒吸了一口涼氣,心灰意冷。
許久未見,一旦相逢,阖闾毫不詢問孫子深入随地開展工作的情況,隻是言不由衷地寒暄幾句。
既然相處這般尴尬,何必彼此受罪,不如索性離去。
就這樣,孫子準備了通天徹地的道理和滿腹言語,竟一字未吐地告辭而别,離吳的信念更加堅定了。

  伍子胥告訴孫子,阖闾入楚宮,據昭王嫔妃姬妾為己有後,曾向諸将宣布戰争已經結束,故君臣才這般奢侈淫樂。
孫子聞言,不由得雙眉緊蹙,神色茫然。
戰争何曾結束,越國可能乘吳伐楚、國内空虛之機,大舉伐吳;齊、晉等強國,可能救楚敵吳;天下諸侯,可能大興問罪之師,聯軍讨吳。
吳正處衆目睽睽之中,從這一意義上講,大規模的殘酷戰争尚未開始,何曾結束!
避開天下諸侯不談,單就吳楚而論,隻能算作戰鬥的間歇,平靜中正孕育着更加激烈的新戰鬥。
孫子告訴伍子胥說:“現在,楚昭王正于随城三百裡之遙的深山中,勵精圖治,整軍經武,以三萬精兵重振旗鼓,決心逐吳複國。

  伍子胥聞聽,頗為震驚,問道:“元帥所言,消息可靠否?

  孫子長歎一聲說:“我軍引以為憂者,絕非三萬敵軍,而是自身日益衰頹之士氣。
以武力征戰獲勝,并非難事,最難者,征服敵國之民心也。
蓋欲服民心,必克己欲,不據掠,不搶奪,不奸淫,不殺戮,使民安居樂業。
而今,吳王與諸将,竟于戰事間歇之際,利欲熏心,肆意妄為,實乃自毀而助敵也。
我本非吳人,因助吳王完成統一天下大業、助将軍報國難家仇而參與此戰,眼前情形,令我百感交集,愧悔不已……”

  這番話雖不是在直接鞭撻伍子胥,伍子胥卻很感不自在,在他看來,孫子這純系是在數落他,這數落勝似扇他兩個耳光子,滿臉火辣辣的,急忙說道:“元帥,你我即刻進谏大王,曉以大義,如何?

  孫子搖搖頭,将自己拜谒吳王的經過情形詳叙一遍,最後說道:“此刻進谏大王,不僅與事無補,且令其反感,惹衆将公憤,何必要抓起屎往自己頭上塗呢?

  伍子胥頗覺元帥言之有理,唉聲歎氣,束手無策。
焦急,憂慮,擔心,這是伍子胥與孫子共有的思想感情,也是他能誠懇地接受孫子批評,當機立斷地改正錯誤,二人達成共識的思想基礎。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