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鬼帝狂後:廢材庶小姐

156海闊憑魚躍

  

  如月這回再也沉不住氣,她驚訝極了下意識的就握住了那串珠子,緊張的小臉泛白,而康熙隻是溫和的笑著耐心等她回答,如月知道隱瞞是無用的,實話實說稱見過文先生一次,又將文先生和自己相處的情狀說了,隻說他為報恩沒說收徒,佛珠是送自己用來給她驅邪的,濟蘭的事她一點沒提。康熙沉默許久方嘆了口氣道: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他去尋他想要的了,這樣也好。免的朕難做。好了,丫頭,你去吧。梁九功,去把阿哥們叫進來吧。」

  如月謝了恩,叩頭退下。她一出來就又看到了等待的皇子們,見過了康熙再看他們她的心情已有不同,她也未多言見了個禮,便退到一旁讓他們進去。如月能感覺到每個人進去時都打量了一下自己,若擡頭看一定能發現那些眼神中含著各種情緒吧,可惜她此時一點都不想知道,她著實在擔憂進京之事更多的是驚嘆康熙的消息靈通,亦不由自主的在胡亂猜測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正因為在沉思,所以等胤禎飛快的將芍藥花重新插回到自己頭上後如月才反應過來,驚訝的一擡頭就見男孩子淘氣的笑,再也忍不住的白了他一眼,餘光卻又瞥見胤禩回過頭盯了這邊一眼。她的心啊又亂了,不是羞澀是火往上湧——媽的,這麼小的年紀,乳臭未乾小屁孩就知道**了,本姑娘可是不是單純小蘿莉是禦姐耶,讓你仗勢欺人,將來等著被人修理吧。

  在去拜見皇太後的路上,訥敏發覺如月的沉默憂慮,別人不知道她可是察覺到如月的後背都滲出了汗,到底是十二歲的孩子啊,再鎮定也是孩子呢。不過,她沒多話,這個格格知道自己該說什麼話,如此便夠了。就是方才十四阿哥太沒規矩,萬歲爺眼皮子底下就敢如此,莫不是……可他隻有十歲,這琅如月的身份太特殊斷不能的。想著她不禁又看了眼如月,這回如月察覺到了,她很感激道:「方才多謝姑姑照應。」

  訥敏微笑道:「奴才可沒說假話,不就是那樣子的嗎?」

  如月感激的笑了,她想起一事便問道:「十三阿哥可好些了?」

  訥敏道:「聽說大好了,就是太後不準他下床,說是禁足罰他呢。萬歲爺也同意了。」

  如月舒了口氣,訥敏仍是微微笑著但心裡卻又開始思慮,饒是她入宮這麼些年也還猜不透太後和皇上的意思,但有一點,這個琅家不同尋常啊。

  皇太後所居處離孫氏的住所並不遠,是內宅深處常年空著的一座院落。這裡已重新裝潢過了,原來的暗色都塗抹的鮮亮,連烏木對聯框子都用桐油刷了好幾遍,院子裡清掃的一塵不染,廊前檐下矗立了許多旗裝宮女和侍女,未著脂粉都是極素氣的打扮,他們一個個屏氣靜心,悄沒聲端端的立著,雖是暮春又剛下過雨氣溫卻不低,她們有的流汗了卻連擦也不擦,統一的面無表情,連一絲不滿怨懟都看不出來,好像站崗站的極有趣似地。如月不禁暗嘆,宮女這工作不好做啊,幸好沒穿成她們!

  接著如月隨著通傳跟訥敏進了屋,這間屋子她並沒來過,一路走著隻見擺設類似孫氏房裡的樣子,又隨訥敏來到裡間屋子外,幾個旗裝婦人立在門外,見到訥敏都行了禮,順帶著打量了一下如月,每個人的眼裡都帶著看不出真假的讚賞之色。

  「姑姑,太後和幾位福晉夫人都在裡面呢,方才皇太後還念叨著琅格格呢。」一個宮裝婦人笑著在通傳的間隙誇了如月幾句。訥敏隻是微笑,如月裝作含羞的低下了頭,沒一會兒那個通傳的婦人就出來微笑道:「皇太後要見格格呢。請進。」

  如月提著一萬個小心的跟著訥敏進去了,一進屋裡先是嗅到了各樣的脂粉味道,餘光看到各色的裙擺袍角繡花鞋花盆底,這個人多啊。

  跟著訥敏跪下叩頭見禮後,但聽一人用奇怪的語言問了話,訥敏回完了對如月道:「皇太後讓你近前去,老人家要好好看看你呢。」

  如月小聲應了,她這才敢微微擡頭。隻見正面的設著床上坐著一個五十多歲的旗裝婦人,手搭在梅花式洋漆小幾上,極長的護甲發著金屬的光澤,腕子上是拇指粗金累絲牡丹花樣子制可開卸的鐲子,另一隻手撚著佛珠。待到五步之外如月方站住,她見太後並未穿自己想象中的華麗服飾,隻是穿著簡單的秋香色便袍,外罩了件墨色綉鳳紋的長背心。梳著把子頭,扁方上綴滿了珠翠,紐子上掛著表袋。如月見太後保養的很好,臉色亦白凈裡透著紅潤,細眉大眼,隻是老了兩頰陷了下去,皺紋可見。不過看底子年輕時定是生的不差,隻是怎麼看著有些面善呢?

  太後打量了半晌如月忽然微笑起來,她對下首坐著的孫氏嘰嘰咕咕說了幾句話,孫氏也笑著回了幾句,在場的許多人都笑了。如月先前曾拜見過曹府的老太君,那是個高瘦的老太太。滿頭銀髮,雖然近七十了身體到很好,將曹顒寵愛的如掌珠一般。孫氏對下人寬厚,對來見自己的窮親戚也一應的態度,在如月看來這種和善之下其實是上位者的悲天憫人,世家熏陶出來的典雅文靜,不是一般人為搏名聲做出來的給別人看的。

  此刻,孫氏穿著誥命的大妝。打扮的和往日不同,很是貴氣華麗。隻是如月不曉得他們為何發笑,眼光一掃隻見兩溜八張椅子上都坐著人,其中有她認識的李容,李容旁立著曹葳曹蕤。曹蕤還衝著她不易察覺的眨了眨眼,最靠後西面的一張椅子上赫然是甄氏!很寡婦的打扮。低眉順眼的樣子,觸到如月的目光她微微點點頭。其他人則都是旗裝婦人打扮。大約不是妃嬪就是皇子福晉了。

  孫氏道:「這個豆姐兒呀,往日見你也是文文氣氣的,救人時怎麼就那麼膽大,也沒想著自己呢?」

  如月半垂著頭不臉紅的奉承道:「皇子們都是天之驕子,性命之貴重勝過民女百倍,民女所做是身為大清子民都會做的。」她是鐵了心的溜須拍馬了。

  坐在孫氏對面的旗裝婦人稱讚道:「多好的孩子呀。你也不必謙虛,若沒有你們兄妹,定不知會出多大的事兒。你,甚好。」

  她下首的旗裝女子道:「王妃說的是呢,我聽八阿哥說如月格格也是能文善武的,看看她的樣子瞧著就讓人心喜,哪裡像文弱的漢家女子呢,倒像是我們滿族女兒!」

  王妃淡淡一笑,和顏悅色道:「聽說你之前大病過,可是好全了?」

  如月不知她是哪個王妃,隻得道:「回王妃的話,民女好全了。」

  王妃正欲再說,就見皇太後身後的嬤嬤上前道:「皇太後有旨,給如月格格駕前看座。」立時有人端著一張半高的墩子放在太後斜下方的空地上。

  如月唬了一跳,周圍的人的驚訝神色一閃而過很快又同尋常,她無法隻得上前側身微微蹭著邊兒坐下。太後開口用發音奇特的漢話問道:「你多大了?」

  如月微欠身回話道:「回皇太後的話,十二了。」

  「能給小十三看病,是不是精通岐黃之術啊?」

  「隻是略知皮毛,民女的二哥倒是精通的。」

  「聽說你的武藝也不錯。可是有的?」

  如月訕訕笑道:「也是略通,民女的大哥是極善的。」

  「略通就好,一個女孩兒家什麼都通反倒不美了。哀家知你不願占功,可是有時還是要學會邀功請賞的,要不好處誰能瞧得見呢。」

  「民女謝皇太後指點。」

  太後微笑道:「現下看著忒文氣了,聽說了你許多事兒,可是個活潑的丫頭。莫要失了本心,咱們滿人可不像漢人講究那麼多,規矩之下也要天真些才好,到底才十二,可真是如花的年紀……」她惆悵的嘆了口氣,「哀家瞧著你就想起當年了……你是久居江南的,又常助母親做事,平日都做些什麼給哀家說說看呢。」

  如月見她和藹,心裡鬆了些,琢磨了些不犯忌諱無關痛癢的有趣軼聞說了,又摻雜了些別人的笑話安在自己身上,盡量把琅如月塑造成頗有憨態的形象。滿室都是笑聲隻是不知真真想笑的有幾人。

  太後最後微笑道:「行了,瞧你也有倦色了,身體才好合該好好歇著。隨你母親退下吧,待好全了再來陪哀家說說話。你們也都散了吧。」

  如月忙起身重新跪下叩頭謝恩,甄氏亦是如此,其他人起身見禮都退了下去。二人留在最後出了門,又被宮人引著去了如月的住所。待四下無人了母女二人才敢對視,皆是無奈和憂慮誰也沒說話。一個一下子倒在床上仰面躺下,一個坐在椅子上揉著膝蓋。安靜了好一會兒,如月才幽怨問道:

  「到底是怎麼回事呀。怎麼就上京去了。」她還是鬱悶此事。

  甄氏沒好氣道:「你還問我,若不是你惹出的事兒,又怎麼會招來這麼些權勢熏天的人呢?」說完她呆了一會兒嘆了口氣和緩了語氣道:「其實怨不得任何人的。」甄氏過來坐在如月一邊,關心道:「你可真夠大膽的,吸蛇毒,虧你敢!」

  如月見她提到這事兒,心裡一暖,翻了個身趴下懶懶道:「不敢又怎樣,當時那情況我能指望誰,而且已然知道是他們了,十三阿哥死了咱們全家都得死。」

  「當時你就知道?」

  如月嗯了聲,「你閨女可是個聰明人,也是那些人太容易暴露了,要不反賊怎麼能輕易的找上他們?對了,哥哥怎麼樣。」

  「你哥哥好著呢,得了萬歲爺的青眼,人人都當他是香餑餑搶著要,結果讓萬歲爺送進國子監了。」

  如月咯咯一笑,「這就是美貌惹的禍,我家哥哥就是朵帶刺兒的玫瑰花,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不過這算走了個捷徑,不是要報效祖國鎮守邊疆嗎?先好好讀出書來吧。」

  「我說你也夠沒心沒肺了,伺候皇上,」甄氏拍了她屁股一下,放低了聲音道:「那能是好做的差事嗎,保不準連命都沒了。」

  「看看這世間,誰比咱倆更難呢?」

  甄氏苦笑道:「你這話說的也對。我這不是關心則亂嗎,以往不覺得,這會兒了真真覺得麒哥兒是個能靠得住的男人了,不知不覺的那麼小的孩子就長大了,我這個當娘的對他確實關心不夠,往後一定……唉,愁死我了,也不知以後在京師會怎樣,江南的生意可怎麼辦?」

  如月見她愁容滿面,岔開話道:「還有時間,慢慢想。哦,說來我有一事想不明白,桃源事件完全可以不搞得那麼大的,為什麼要把咱們家擡旗呢,據我所知立了大功的臣子才有這個資格呀。就因為我和哥哥救了阿哥們,我怎麼想都不是這回事兒,救皇家之人的事定不會少,要是人人都擡旗封官的,那也太容易了些。」

  「說你是小鬼頭還真是,我不是說了這事兒怨不得任何人嗎,說來還是咱們依著前人的餘蔭,皇家的照拂才能過上今天的日子。」

  如月一聽便翻身坐了起來,她瞪著甄氏道:「這麼嚴重的事你居然早沒和我說!早點知道我們也好防範啊!」

  甄氏嘆氣道:「我也是才知道的,前天你們從蘇州來到江寧,我被官府的人帶到織造府,在李容那裡得知了你們兄妹的事兒,又聽聞你中毒昏迷,嚇得我直哭,後來被太後皇上召見,輾轉得知了一件秘聞。咱們不是一直好奇你祖父母的來歷嗎,說來能擡旗還是跟他們有很大關係的。三十三年前,也就是康熙六年,正值鰲拜當權,他……」

  如月突然打斷道:「等等!」

  「怎麼了。」

  「你容我平靜一下心情,」如月深呼吸了幾口氣,咬牙道:「你先告訴我,你是不是皇家的私生女什麼的。」

  甄氏愕然:「當然不是。」

  「可嚇死我了,這回你說吧。」說著她盤腿坐好了,肅容傾聽。甄氏便對如月講說了一段關乎命運之大事。

  年清軍入關,順治帝做了十幾年的傀儡皇帝終於為愛而死,留下個亂攤子給了他不滿七歲的兒子5。年,康熙帝玄燁年幼,孝莊皇後垂簾,四輔政大臣執政。全國局勢不穩,滿漢敵對心態嚴重,而朝野之中四輔臣間的爭鬥也日益激化,其他的官員不是趨炎附勢就是保持中立,所有人都各自為營抱了團,孤立的隻有皇帝和少數保皇黨。黨派之爭打頭陣的就是鰲拜與蘇克薩哈為壘相抗,鑲黃旗與正白旗為圈換土地之事引發了不知多少場冤案皿案。

  那是康熙五年正月,鰲拜執意更換旗地,一石激起千層浪,蘇克薩哈力阻,索尼和遏必隆明則坐山觀虎鬥,暗則支持鰲拜。時有朝中大臣上奏此事不可為,鰲拜大怒,將這幾人下獄議罪,康熙不願冤殺,鰲拜矯昭,在其他重臣的不作為之下,終將為首的三個大臣誅殺棄市,抄沒家產。康熙當時隻有十二歲,雖為帝王但沒有實權,隻能無奈接受現實,暗自儲蓄力量,直到康熙八年他設計除了鰲拜,實掌了大權,對外正式宣布了永遠停止圈地,一幹被冤殺的人才得以昭雪。其中一個被昭雪的就是當時上書《圈地疏》,得罪了鰲拜被殺的大臣王登聯。

  王登聯乃山東人,原姓李,父母早亡幼年就流落江湖,後被王姓人家收養從此改姓王,隸漢軍鑲紅旗。清順治五年他中舉人時隻有二十五歲,次年就被任命為河南鄭州知州,後因政績卓越當上了保定巡撫加工部尚書,堪稱朝中重臣。圈地事件中王登聯被冤殺,而妻子不堪侮辱也在他被殺當天懸樑自盡。府中家眷不是被發放東北為奴就被連坐獲罪,再遠些的親戚畏懼鰲拜或改名換姓或潛逃他鄉了。

  王登聯有個十七歲的獨女王寧和十四歲的兒子王審,話說他這個女兒是當時很有名的才女,容貌甚美。但因是漢女並未參加秀女。王登聯未獲罪時求親之人甚多,怎奈其父愛女心切竟不捨得女兒嫁人,挑挑揀揀著女婿居然把女兒拖到了十七歲。

  王寧性格疏朗善於交友,也常起詩社,和許多官家女兒都是好友。在她的閨蜜圈子裡最有名的也是跟她關係最好的是順治帝的第二女,康熙的姐姐,那個有名的和碩恭愨長公主。正因為這樣王寧經常被招到宮裡,她很會說話人也聰明識趣於是在宮裡的名聲極好,後來的裕親王福全就非常粘她,每次王寧來他都會到姐姐的住所聽他們說話,福全當時隻有十歲旁人自然不會有什麼旁的想法。玄燁那時卻也是常見她的,很佩服其文采,還有人議論會不會生出點什麼事兒,孝莊知道後徹查了此事從此便沒人提了。

  王寧因身體不太好康熙便遣了太醫給她瞧病治療,最常去的是個叫甄秦的,二人處的久了竟生了情意。一個非君不嫁一個非君不娶。本來王登聯是不滿意的,嫌甄秦隻是個太醫,更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若不是有太醫院總領這個義父當靠山估摸著在宮裡都無法立足5。當爹的不願意可女兒願意,誰也沒招。就在此時出了那件大事,眾人皆避之不及唯恐跟王家牽扯上,甄秦卻冒死來獄中看望,王登聯甚為感動最終臨終託孤。

  當時鰲拜家的一個近親借王家被抄的機會便想得到王寧。幸好有公主擋駕護著好友,說來也是天意那時和碩公主已經嫁給了訥爾杜,這個額駙是鰲拜的侄子,是孝莊為了拉攏鰲拜被迫聯的姻。當化妝成宮女的王寧在宮中再見到『歸寧』的公主時,物事人非。隻能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最終孝莊經不住孫女兒的苦苦哀求,同意將王寧送走。隻是聲明王寧此生不得入京。如此王寧就和甄秦一起離京,化名王澹寧。取澹泊飄搖之意。他們來到了甄秦的故鄉蘇州府,因為康熙的密旨李家和曹家對他們多有照拂。

  遠離爭鬥之後甄秦和王澹寧的日子過的很平靜,康熙九年他們有了一個女兒,取名甄玉潔,但很快王寧因病亡故。隻剩下甄秦帶著四歲的獨女,也在這年甄秦收留了病倒在門口的討飯男孩,憐惜其身世便收為義子取名琅守義。康熙二十三年玄燁南巡曾秘密召見了甄秦,他早已得知王寧病故,而王寧唯一的弟弟在特批到國子監學習後沒多久也病故了,他一見到故人未老華髮滿頭,想起王登聯的一雙兒女皆亡,再念及往事心甚哀痛,玄燁便欲讓甄秦重新回京擔任太醫之職,甄秦卻拒絕了,言:拙荊在生前曾與草民有約,此生再不回傷心之地,隻願在江南平凡終老。若陛下體恤,隻願您多加照顧後人。聞言康熙便不再強求,他南巡結束臨行時再次囑咐曹李兩個心腹要好好照顧甄家父女。

  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和碩公主鬱鬱而終,封恭愨長公主。三年後孝莊去世。如此此事當事人便隻剩了玄燁一人,因緣巧合在康熙三十八年發生的事件讓他再次見到了王寧甄秦的後人,那個名聲不怎麼好的卻極能斂財的孀婦甄玉潔,那個貌若天人文武雙全的少年琅濟蘭,還有就是琅如月,這個最讓他好奇又不知如何處置的女娃確實令他很為難啊。

  不說如月在聽了這個秘聞後如何的震驚感慨,且說織造府戒備最森嚴的住處中,玄燁正在閉目傾聽風下松,一曲終了。他睜目對彈奏之人道:「此琴不愧是獨幽,你用正合適。可朕更喜歡那首詩,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此詩真不是你所寫嗎?」

  堂下奏琴之人赫然便是一間鋪子的老闆名滿江南的文士鄭風,他聽皇帝問話便起身跪下回話道:「回萬歲爺的話,微臣不敢欺瞞聖上。確不是微臣所寫。」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