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鬼帝狂後:廢材庶小姐

107陰陽怪氣

  

  姜承梅隻顧埋頭說話,沒見到甄氏的臉色變幻,聽女兒說完,她才睜眼用極複雜的眼神看著懷中人的頭頂,最終還是撫了上去,又拍拍她的後背輕笑道:

  「你倒是臉皮厚到可以刻字了,怕讓你看的女四書早不知丟到哪裡去了吧!當娘娘,還真敢說!」姜承梅也不言語隻是一個勁兒的傻笑裝天真,甄氏又道:

  「咱們家不過是屬漢軍鑲紅旗的普通商家而已,不是貴族也不是世家。但你若想選自是能讓你去。若不想去,卻更好辦了,隻以前是個癡兒這一條你就入不了選,況且你娘還沒窮到靠賣女兒去為生的地步,婚姻是大事,為娘自會好好斟酌,哪用得著你操心,人小鬼大莫要再胡亂想了。」

  姜承梅聽了歡天喜地的應了,心裡的一塊大石落了下來又團在甄氏懷裡膩歪了一會,才微微挑著簾子好奇的看外面的景緻。而甄氏似是受了這番對話的影響,竟不去管女兒不合規矩的舉動隻是蹙著眉暗自思忖著。

  車外便是被曹公譽為紅塵中一等一的富貴風流地,姜承梅自是仔細的去看。但見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喧鬧繁華熱鬧非凡。此等場面哪裡是電視劇攝影棚可擬畫出來的?他們的馬車時不時和別府的馬車相錯,或是給人讓道又或反之。大約這也是分等級看排場的吧?正看得起勁,卻見濟蘭策馬俯身向車窗裡看來,少年佯嗔道:

  「好沒規矩的小姐,還不把簾子放下。」

  姜承梅撅著嘴道:「才不,反正我是小孩兒怕什麼,倒是哥哥,外面這麼好玩,你也從來不帶我出來玩。」

  「過了年就十一歲了,還是孩子呢!怎麼,還要去爬樹嗎?」

  姜承梅哼了一聲不去理他,濟蘭哈哈一笑又打馬向前去了。

  沒過多久他們來到一道河水前,旁有一橋,上書「太平橋」。過了橋馬車又一路向北而去。昨夜姜承梅聽寶絡菱紗給她說過江寧府管轄:江寧、上元、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七縣,琅府屬江寧縣,雞鳴山是在上元縣的,方才過的那條河大約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淮河了,一瞥之下也沒覺得多迤邐,難道隻在夜裡方顯本色?還是說詩人們都誇大其辭了?正胡思亂想著,姜承梅又看見一處高大雄麗的牌坊群,由於過高她在轎子裡也看不清匾額上寫的什麼,過了牌坊又走了大約半個時辰,車隊來到河邊的一處碼頭停了下來。

  眾人下車的下車下馬的下馬,早有丫鬟給甄氏和如意拿來了紗帽。姜承梅一邊小意的四下看著一邊隨著甄氏下了碼頭,此時河邊停了數十艘船,有畫舫有客船有烏蓬有搖櫓,人聲喧嘩煞是熱鬧。琅府的人上了兩艘大些的客船,向東駛去了。姜承梅憑窗看外面,隻見河上船隻如梭,檀香的味道瀰漫在空氣裡,鐘聲幾乎不間斷的響著。

  她悄聲問道:「怎麼去山上要坐船的?這河還是秦淮河嗎?」

  一旁的寶絡道:「這是進香河,是內秦淮的一段。也並非上雞鳴山必經之路,隻是約定俗成了,何況又是重陽。姑娘瞧,幾乎人人都是坐船到山下,再徒步上山的呢。」

  船快行到雞鳴山下的碼頭時,姜承梅看到遠處一片樓宇,香火極盛的樣子,於是問道:

  「那處是什麼地方?」

  寶絡道:「那是曹王廟。」

  「曹王?誰?」

  寶絡想了想道:「奴婢沒去那裡參拜過,隻知是曹王,好像叫曹彬。大約是古時的哪位王侯?」她又看了眼菱紗,後者也是一副不知所以的樣子,濟蘭見他們都是一團霧水,就道:

  「曹王是宋樞密武惠王曹彬。」見妹妹仍是不知,就再解釋道:「曹彬是北宋名將,字國華,封魯國公,死後追謚武惠王。趙匡胤曾說他:不欺主者,獨曹彬。曹彬死後,賜武惠王。因曹彬是曹操後人,又特賜楹聯為綉虎文宗,名麟俊彥。」

  姜承梅茫然的哦了一聲,又道:「他是死在這裡嗎?所以才會有他的祠堂?」

  「不是。是因為當年在平定江南時,曹彬不濫殺無辜,愛護百姓這才被江南百姓感恩立了祠堂。」

  姜承梅點頭道:「原來如此。這從宋朝到如今已過去了好幾百年,竟還能這樣完善,真不容易啊。」

  「當然不是,這廟幾百年間不知被毀了多少次,又多少次被重建。最近這次就是江寧織造曹家出了銀子重新修葺的。」

  又一次聽到曹家的名號,姜承梅不由輕呼出聲,重複道:「曹家。」

  「正是。想必妹妹也知道我們家和曹家有些淵源了。」

  「略知道些,曹家是不是官做得很大,也很有勢力?」

  濟蘭道:「說來這曹家論官職不過五品,隻因為是欽差,地位之特殊實際與一品大員之總督、巡撫卻相差無幾,怕是兩江總督在其面前也會極客氣的,即使一些自詡清高的文士名流也會巴巴的贈詩送畫的。不過曹家一向自稱是魏武子孫、曹彬後人,家風倒是嚴謹,在我看來已故的曹璽曹大人行事做派確實頗有魏武之風,是個文武兼備之大才,如今的織造曹寅大人也頗具豪氣,能得納蘭先生為友也可見其人品如蘭了。他常燕集白下名流飲酒賦詩行令聯對,隻可惜如此風雅之人深陷江南這腌臢之地,這也是……」

  濟蘭的話還沒說完,就聽甄氏喝道:「麒哥兒,什麼時候竟學得出口無狀了?曹大人也是你可妄議的?還不住口!」

  濟蘭臉一紅忙道:「是。兒子知錯了。」

  看甄氏沉了臉瞪了自己一眼,姜承梅也不敢再問,隻看著船外景色。幸好,船很快靠了岸。下船時,甄氏又對她的兒女叮囑道:

  「日後再不可妄議這些事情,免得落人口實。」

  二人都應了,甄氏這才搭著珍珠的手引著眾人下船去了。

  姜承梅本來滿腦子都是曹家,這一上岸心思又立刻被雞鳴山的景色吸引了。在現代的時候她就知道這座山,但旅遊時並沒有把它安排在路線裡,兩三天時間都被明孝陵中山陵總統府瞻園雨花台長江大橋這類的著名景點佔據。如今站在三百年前的小山包前,四周都是人,富貴的貧窮的,都在這佳節來這裡沾點福氣求個心願。聽著南音嗅著香火味兒看著小腳的婦人拿扇的公子,此間的和尚廟彼時的尼姑庵,姜承梅難掩心中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感慨,她慢慢走著一時間有百般味,竟無法言說。

  見姜承梅沉默,濟蘭還道她被母親叱責而鬱郁,於是便給妹妹介紹起了風景名勝歷史典故。這座不足百米高的小山是江寧府的首剎,東接九華,北臨玄武,西連鼓樓崗。粱武帝四次捨身佛寺,然後大臣們不惜重金把他贖回,隻是這個虔誠的佛教徒最終餓死在台城。最有名的大約是南朝末代皇帝陳後主了,「胭脂井」的典故就源於此地……聽濟蘭說的熱鬧,姜承梅的心裡果然鬆快了許多,臉上也帶了笑意。很快他們一行人就來到了山頂的雞鳴寺裡。

  雞鳴山不高,寺院規格卻不小。入門處是彌勒菩薩;背面是護法韋陀菩薩;上去有一座大殿,裡面供奉的是毗盧遮那佛;之後是千手千眼大悲觀自在菩薩;再往上是玉佛殿,裡面供奉的是釋迦摩尼佛;左邊的是三聖殿,裡面是阿彌陀佛;玉佛殿後面還有一座觀音殿。其餘的如念佛堂、藥師佛塔、藏經樓、鐘樓、鼓樓、放生池等和姜承梅曾去過的寺廟大抵相同。可能是重新整修過的緣故,無論佛像還是樑柱幔帳瓔珞看上去都華彩鮮麗。正是:寶剎莊嚴,銅佛閃耀,樓閣參差,遊客不絕啊。

  甄氏似是這裡的常客,見她進來早有僧人上來相迎,寒暄幾句後,那僧解釋說今日來的顯貴頗多,方丈主持都在待客,甄氏說來此隻為還願不必驚動方丈了,她身後的珍珠遞過去一個匣子,那僧人接過後道了聲佛號又引他們去參拜。

  姜承梅本沒有什麼宗教信仰,經歷了這次穿越也由不得她不信冥冥中有科學無法解釋的力量存在,心裡存了恭敬,就認真跟著眾人依葫蘆畫瓢的拜起來。待一圈拜完,那僧人引他們去後間小憩,又有小沙彌端來了素餐,姜承梅正拜的頭昏眼花,口渴肚餓,急不可耐的就著湯吃起了面。

  這一吃之下她才驚詫的發現,不僅招待茶是上好的黃芽,而且看上去不怎麼起眼的面竟是那麼的鮮美,連豆沙包子都和平日吃的不同。又嘗了小菜,不過是些豆腐茄子蘿蔔類的,卻別有風味。她忍不住道:「好會享福的和尚!」

  聽她這樣說眾人都笑了,如意道:

  「我的好姑娘,這一餐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吃到的,提前使人來定不說,光銀子就是十來兩。」

  姜承梅瞪著眼聽。呀,一頓飯就是自己半年的生活費?又看看手裡的包子,狠狠咬了一口暗道:古代和尚也不比釋永信差嘛,那麼會做生意。別當和尚開餐館去算了。

  用完了飯,執客僧來稟方丈有請,甄氏便讓濟蘭帶著弟弟妹妹去附近逛逛,她和如意要去拜見大師。得了這等好消息,姜承梅雀躍不已。見女兒眉飛色舞的樣子甄氏馬上警告她是大家閨秀不可失了禮儀,又讓寶絡菱紗看好姑娘。如意讓澄心跟著雪竹,濟蘭沒讓丫鬟跟著,隻讓盤金和銀線兩個小廝帶上水酒糕點一同前去。

  姜承梅瞅了眼哥哥房裡的丫鬟,旁人到沒什麼,隻那青霜臉色可不好看。至於琉璃,又清減了不少,她低著頭跟著甄氏,往日的神采飛揚不見了。似是覺察到有人看自己,琉璃擡起了頭,二人眼神一碰,她的表情變了變勉強一笑又低下頭去了。難道以為是哥哥麼?此時的大公子全然沒注意到她身上,隻是在囑咐小廝們事情。姜承梅不覺嘆了口氣。

  三人攜著丫鬟小廝出了後間,濟蘭熟門熟路的帶著弟妹開始在寺裡遊玩起來。他細細說道:「這裡本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後苑,在晉朝又是廷尉署,梁時在此建了同泰寺,侯景叛兵圍台城,該寺毀於兵火。楊吳建台城千佛院,南唐建凈居寺,又改圓寂寺,宋為法寶寺,前朝在舊址上才建的雞鳴寺。又有傳說這裡是古戰場,元時是刑場,明初還曾迎請西番僧立壇施食,超度幽靈,故名施食台。平日這裡很是幽靜,但凡逢初一十五和佛祖菩薩的誕生、成道、出家之日,就會有上千的善男信女前來朝山敬香,人流如潮。今日是重陽,再過十日就是觀自在菩薩出家日,那時也會如今這般熱鬧呢。」

  姜承梅聽著濟蘭的解說在寺裡賞玩了半晌,之後又沿路向西去。雖是深秋兩旁依舊濃蔭碧翠,冷熱適宜。他們信步走著,觀賞著各色菊花確實很悠然,沒一會兒就來到西面最高處的宏塔之下,濟蘭道:

  「康熙二十三年時,萬歲爺南巡,來此遊玩,當時的兩江總督和安徽巡撫在西峰上建北極閣和禦碑亭,你看,這座塔便是北極閣了,那邊的亭子就是禦碑亭,後來百姓就稱西峰為北極閣,東峰為雞鳴寺。走,咱們上去看看。」

  由於遊人多,他們等了好一會兒才登到閣頂。姜承梅眺目遠望,隻見群峰拱挹,煙嵐蓊鬱。俯臨不遠處的玄武,山色湖光,荷花萬頃,美不勝收!正看得專註,但聽濟蘭道:「妹妹咱們去別處玩吧。」姜承梅詫異,正聽他講典故聽出了味,怎麼要走?這時她才發現眾人神色都有些不對勁兒,再看,原來是同時登閣的幾個年輕男子正擠眉弄眼的看著他們,又不時的聚首小聲嘀咕著。誒?難道……未等她細想,就被寶絡菱紗擁著往樓梯處去了,沒走兩步卻被那群人攔住了,為首的男子向濟蘭拱手道:

  「在下覺羅書懷,初來江寧,方才聽公子解說的有趣,不知我等可否邀公子同遊雞鳴?」

  聽這人一口的京腔,說話文雅神色卻是有些不堪,眼睛在姜承梅和雪竹身上轉了兩轉,又落回濟蘭身上。濟蘭沒看他,隻盯了一眼他身後,淡淡道:

  「覺羅公子既有金陵白家的少卿公子作陪,何須在下?請自便。」

  他說完要走,那公子出手去擋。也不知濟蘭使得什麼身法,轉瞬便到了他身後,拉著姜承梅柔聲道:「咱們走吧。」

  「琅濟蘭!」不知誰叫了一聲,姜承梅回頭去看,原來是個生的秀美的少年,十七八來歲的樣子,他一直躲在眾人後面,本以為濟蘭沒瞧見他,誰想竟早被看到。這少年一臉壞笑道:

  「覺羅公子能瞧得上你是你的福氣,隻是一起遊玩一下寺廟嘛,又不是要吃了你,你不是一向膽大妄為的嗎,怎麼這回怕了?難不成是眼高於頂瞧不起我等?」

  覺羅書懷嘿嘿笑了兩聲道:「即使在京師也沒人敢瞧不起爺!別給臉不要臉,爺給的擡舉沒人能拒絕!」

  說完一招手,後面忽的竄出一人來,出手如風就去擒濟蘭的手臂,濟蘭身子一側也是一掌打了過去,頃刻間二人過起了招!見有人打架遊客們或圍觀或退下塔去。姜承梅則被寶絡菱紗盤金銀線圍了個嚴實,她隻得踮著腳去看。塔頂地方小二人也打不開,又都怕傷了自己人,於是在姜承梅看來這種程度的交手可和電影裡看到的相差太遠,也沒啥殺傷力,不過看別人的神情似乎打得很激烈?難道這才是真實的武打?

  正胡思亂想間,偷襲之人和濟蘭對了一掌,那人退了兩步靠在了柱子上,一雙白多黑少的三角眼瞪著濟蘭,少頃才挺直了身子咬牙道:「好手段!」

  聞言那一班還在叫好瞎起鬨的公子哥兒均呆了眼,覺羅書懷還待說話,這人過去伏在他耳邊說了兩句,後者不信的打量著濟蘭。濟蘭看了他一眼隻說了句:「這是江寧府,不是京師。」便未再說什麼,臨行時他淡漠的看了一眼白少卿,後者露出驚訝又憤憤的表情,看著濟蘭離去的背影動了動嘴想說什麼卻什麼也沒說出來。

  姜承梅跟著兄長下了塔,她此時的興奮絕對大於害怕。隻是看丫鬟們個個後怕不已,小廝們在咒罵對方瞎了狗眼,雪竹漲紅著臉,她怎好意思滿臉喜悅的去問東問西的?可又耐不住聯想,於是顧不得寶絡菱紗關心的問詢,草草敷衍著,同時一個勁兒的偷眼去看濟蘭。當事人的神色到很平常,姜承梅看得多了,換來了兄長打趣的話:

  「寶絡,你省省心好了,我看妹妹一點也沒怕,倒是高興地緊。」

  姜承梅大囧,憨笑兩聲,用充滿崇拜的神色道:

  「哥哥真是好身手啊!!」

  濟蘭輕彈了她的腦門一下,「淘氣!」說完他想了想道:「此事不要再論了,母親那裡也不要提。」

  眾人互相看看都應了,濟蘭見他們神色不愉,笑道:「好好一個節,莫要被小事耽誤了心情,人人都去看前殿的百花,我到是知道一個好去處,與眾不同,豆兒,墨兒可有興趣?」

  姜承梅和雪竹互看了下同時都點頭。澄心本還想勸主子回去,寶絡小聲道:

  「你又不是不知大爺的脾性。何況這麼早回去,不怕太太問起?莫要多事了。」

  澄心無奈隻得咽回了話跟著去了。

  北極閣的鬧心遭遇很快就揭了過去,少年們忘了不愉快,一路說笑走在人流裡。姜承梅看著秋陽裡的兩位兄長,又動起了小心思:濟蘭就不說了,是個外柔內剛的主,看他剛才的作為就知道一般人是斷不能欺負到他頭上的。倒是雪竹很讓人意外,起初明明是有些害怕的,後來竟和自已一樣,看他現在崇拜的目光,是兄長的力量讓他叛逆的皿液沸騰了嗎?這樣才對嘛,再不陽剛起來小心成偽娘了!不過,方才……是傳說中的被調戲了?可是,那個……誰調戲誰啊?在這一瞬姜承梅想到的是舍友沈欣然花癡的嘴臉,心裡帶翅膀的小惡魔跳出來邪惡的笑著。她使勁甩了甩頭,端正了神色疾走兩步夾在兩位美少年的中間,淑女似的輕聲問道:「哥哥,快到了吧。」

  雞鳴寺的菊很是有名,賞玩的遊人極多,濟蘭不去湊那個熱鬧,所領之處是個冷清所在。這裡正是雞鳴寺後山,遊人不多,古棧道遺迹尚存,幾畦菜地裡極茂盛的長著野草雜花,還有幾個孩童在放紙鳶。他們走過小徑,穿過樹叢,頓時眼前一亮,這裡有一片草地,緊挨著的就是一個很陡的斜坡,不知是為了美觀還是安全坡上還歪歪斜斜紮著一排竹籬笆,好像起不了什麼作用。濟蘭一手拉著姜承梅一手拉著雪竹,帶他們往前,直挨著籬笆才道:

  「莫害怕,哥哥拉著你們呢,看下面。」

  姜承梅探身往下看去,山坡上竟是好大一片白菊花,大約是野菊吧,開的都不大,隻是連成了片到成了氣候。

  「真是妙地啊。」雪竹贊道,他看了一會似感慨般的吟道:「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這般美色卻無人來賞,太寂寞了些呀。」

  姜承梅最受不了這個小哥哥掉書袋發感慨,她忙岔開話題道:「玩了半晌,我都要餓死了,有沒有什麼好吃的?」

  濟蘭好笑道:「面還沒吃飽嗎?這才過了多久怎的又餓了。」

  姜承梅道:「都是素的,哪能吃的飽。」

  眾人都笑了起來,濟蘭讓盤金銀線在草地上擺上了所帶吃食,也不鋪東西徑直就坐下了,他提壺自斟了一杯,揚揚手道:「不來麼?」

  姜承梅拍手笑道:「怎能不來。」

  她也不顧自己的新衣,並排和濟蘭坐在了一處,菱紗見狀也嘻嘻哈哈的過去半跪在她家主子旁邊,開始倒酒,寶絡無奈的對著澄心一笑也過去了。雪竹看了看兄長又看看澄心,後者亦是無奈的一嘆,她鋪了條帕子,招呼雪竹坐下了。

  這碧雲天黃花地佳期如夢的,姜承梅適意極了,看看沒被沙塵暴襲擊過的天,好好呼吸下沒有充斥著尾氣的空氣,多環保綠色的大自然!她開心的喝著酒,一嘗之下,覺得味道頗怪,就問:「這是什麼酒?」

  寶絡道:「重陽自是喝菊花酒了。」

  「怎麼和葯似地?」

  「是加了許多葯的,」雪竹接話:「這是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又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葯釀製的,其實不一定在重陽才喝,平日適當喝這酒,會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瘺癉、補肝氣、安腸胃、利皿之妙呢。」

  姜承梅好笑的看著寡言的小哥哥,她已發現但凡提到醫藥類的話題,他就會開尊口,人也會精神,難得見他如此,姜承梅就勢贊道:

  「二哥知道的真多。真厲害。」

  被表揚的少年臉登時紅了,他忙喝了一口酒,低了頭。

  一旁的菱紗笑道:「姑娘你可不知呢,這酒就是二爺自己釀的。」

  銀線也忙道:「這個我知道,去年過重陽我就見過二爺讓小丫鬟們去摘初開的菊花和葉子,說是用來釀酒的。」

  姜承梅又一次大讚雪竹,這讓小少年的頭低的更低了,引得濟蘭哈哈大笑起來。喝了酒,相佐的就是糕點了,姜承梅一吃就知道是澄心做的,除了細花糕和金錢花糕,還有一種切成菱角狀的吃食,半透明甜軟適口,對於姜承梅而言這口味太熟悉了,竟和現代吃的涼糕極像,她就問這是什麼。

  澄心道:「這是九重食餌,是以前學的,想起來就做了點。」又問怎麼做的,澄心道:「將米用清水洗凈了,浸泡一個時辰,撈出瀝幹,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水白礬和紅闆糖拌好了再去蒸,分九次舀入米漿,蒸好了再抹上油就成了。」

  「澄心姐姐真是好手藝。」姜承梅邊贊邊吃。她本是北方人,一向喜歡吃麵食,這東西極對她的胃口,見她吃的開心,澄心一向冷淡的臉上也有了笑意,誰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認可,澄心也不例外。在她看來這位大小姐自打好了後雖然說話行為有些奇怪,總體來說還對自己的眼,何況她二人難得的能吃到一處,想到這裡,她又為姜承梅斟了一杯酒。寶絡在旁看著,不由得有些詫異,她可是知道姨娘房裡這位大丫鬟的脾性的,難得還有她心甘情願去伺候的人。

  眾人說笑吃喝閑聊著,姜承梅隨意的問起這重陽的來歷,實是作為現代人的她對這個節日相當陌生的緣故,已有三分酒意的雪竹未加思索道:

  「曹子衡說過: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大約是魏晉時期有了重陽這個名目?」

  濟蘭道:「那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呢?」

  雪竹點頭稱是,又道:「哦,我想起來在《西京雜記》裡也有三月上巳,九月重陽的話來呢。」

  姜承梅聽的頭大,怕他們再說個不停,以前就有這樣的事,雖說這二位都不怎麼愛學八股,雜書卻看的不少,到底是在論事還是在比誰更博覽群書呢?於是她忙打斷道:

  「好哥哥們,我隻知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總之就是在這天要登高要聚會嘛。」

  濟蘭笑道:「不錯,妹妹背詩背的好!」

  雪竹也笑道:「李太白下來是王右臣,王右臣下來就是杜少陵了。」

  姜承梅甚窘,很是後悔提及這個話題,見主子沒面子了,菱紗便打抱不平道:「大爺二爺欺負姑娘呢!誰說姑娘隻會背詩的,爺們上過學堂會作詩又有什麼了不起。我家姑娘的畫兒畫的可漂亮了,上次姑娘畫了一張奴婢的像,雖隻有幾筆卻極肖似。兩位爺怕也是不會的!」

  聽菱紗這樣說濟蘭雪竹都很好奇的看著自家妹妹,問是怎麼回事。姜承梅的臉立刻從紅轉青了,那是有一日她做刺繡總做不好,菱紗給她示範,朦朧光影裡小姑娘認真的臉像水蜜桃似地新鮮可愛,惹得她順手拿起眉筆在箋上畫了張簡單的臉部素描。菱紗見了極是喜愛,非要了去,已經再三說了不要說出去,可大嘴巴果然是大嘴巴啊。如月心裡哀嘆著,想著如何應付,卻聽濟蘭道:

  「妹妹大才,愚兄早就知曉,中秋當晚一曲《水調歌頭》聞所未聞!非大才不能唱也。畫畫的好也不足為奇了。」

  舊事重提讓姜承梅囧了,又聽雪竹道:「小妹喜讀詩詞遊記,我看桐蔭小築裡的此類書許多都被妹妹拿去看了,大哥,隻怕過不了多久她就將你我比下去了呢。」

  姜承梅從囧化到了石化,她有些羞惱的道:「說這些有的沒的作甚,背詩是沒趣,此時有好山好水好酒好吃的,兩位大才還不快快將詩寫來!」

  濟蘭自斟自飲,笑道:「讓我們作詩也沒什麼,隻是妹妹有何表示?」

  姜承梅咬著手指眼珠亂轉,忽然就得了個好主意,於是自負道:「大不了你們作了,我也作,隻是別寫詩改寫詞吧,也不限韻,就是賦這重陽節便好了。不過寫得若是好了,哥哥可得答應我一件事兒。」

  兩位少年聽了都失笑,濟蘭道:

  「不可抄用前人。」

  「不抄不抄。」

  「若我們覺得妹妹寫得不好,如何?」

  「自罰三杯。」

  知道妹妹酒量好,濟蘭便點了頭。此時無筆墨,二人都打起了腹稿,菱紗看姜承梅滿不在乎的吃著糕,心裡著急,悄聲問道:

  「姑娘行不行啊?」

  寶絡亦悄聲道:「姑娘可是有主意著呢,怕是大爺要輸。」

  銀線道:「我不信,姑娘才讀了了幾天書?我家大爺逗她玩呢。」

  盤金道:「猜也無用,不如押賭。十個黃錢起注。」

  菱紗瞪了他一眼:「又來!」

  盤金回瞪去:「不敢?我就押我家大爺,二十個子兒。你來不來?」

  銀線笑道:「可惜帶的少了,五十個子兒。」

  菱紗還在猶豫,寶絡道:

  「我押一串兒錢,賭我家姑娘!」

  「姐姐,那可是一個月的月錢……」

  見寶絡如此豪賭,菱紗有點傻眼,也不知她哪來的底氣,盤金挑了挑大拇指,銀線一個勁兒的搖頭,一直沉默的澄心詫異的投過來一眼。

  不說寶絡等人如何打賭,且說這廂雪竹已做好了詩。他搖頭吟誦道:「又逢重九,花開離人遊。高風古意贈茱萸,袖底暗香延壽。登臨北極眺碧潭,胭井枯泉殘垣。南朝舊曲尤唱,寂寞金蕊酒寒。」

  是一首《清平樂》,姜承梅點頭道:「嗯,好。」其實她也聽不懂好不好,隻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能做出詩詞再不好也比自己強!她眼波一轉,濟蘭正含笑看著自己,隻聽他道:

  「台城舊苑憶煙樹,芳草凝綠處。六朝金粉逝滄波,幾度重陽怎堪霜滿坡。觀象台上說曠觀,三戰定江山。君問猶有冠軍侯?踏破祁連我輩競風流。」

  這首《虞美人》做的頗有豪氣,上闋懷古,下闕說的是康熙親征葛爾丹一事,聽玄外音自家哥哥似有效仿霍去病之意呢,好志向!姜承梅正待誇獎,隻聽盤金銀線一陣胡亂拍手叫好,而她的兩個丫鬟在旁直瞪眼,這又是怎麼個光景?

  「妹妹?」濟蘭提醒的喚了聲,姜承梅轉過臉來假意思索著,那廂菱紗緊張的攥起了手。姜承梅起身踱了幾步,來到籬笆前,心裡默念道:毛爺爺,莫怪小女偷詞之過,我也是無奈之舉呀。她假模假樣的擡頭望天低頭觀花,少頃回身展顏一笑,將一闋《採桑子》朗聲念出。

  果不其然的見到兄長們大驚的表情,於是忍笑故作謙卑道:「哥哥,妹妹這首闕詞如何?」她心裡的小惡魔跳出來叫囂:敢說不好,那就是你們真的沒眼光,小心晚上做惡夢!

  不遠處一個陌生的聲音喝彩道:「好詞!巾幗不讓鬚眉!」眾人具起身向樹叢處看去,隻見三人分開樹椏前後走了出來,後面還跟著幾個隨從。

  琅濟蘭並不意外,似是猜到般悠然道:

  「小曹,果然是你。」

  「你怎知是他?」其中一個少年奇道,聽聲音正是那個叫好之人,他瘦高的個子,八字眉三角眼,三分無賴七分痞意。叫小曹的是個和琅豆兒差不多大的男孩兒,劍眉大眼,唇紅齒白,透著一股子英氣,看著很有精神,年紀雖小身量卻不低。這男孩兒笑嘻嘻的道:「你又不是不知,他是屬狗的,鼻子靈著呢,我用著他家的香,他會聞不出來?」

  「正是,這香整個江寧府也就他家買去了,不是他還有誰?若穙兄多日未見,一向可好?」

  若穙搖頭道:「不好不好,無好酒暢飲,無美人作伴,絲竹喧鬧,名來利往,哪裡可以叫好?倒是你,美酒在手,佳人相隨,賞花吟詩,悠然自得,我看滿山就你最好了!」

  濟蘭聽了哈哈大笑,道:「若不嫌棄,就滿飲此杯。」若穙也不客氣,快走兩步,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贊道:「好個菊花酒!」忽而他又嘆氣:「隻是不夠烈,若把小曹家的那幾罈子燒酒帶來就好了。」

  小曹接話:「在我家還沒喝夠?」

  濟蘭微笑著轉身讓姜承梅和雪竹過來,指著又在倒酒的少年道:「這位是孫若穙,是哥哥的好友。」姜承梅和雪竹都施禮:「孫公子。」

  「莫叫公子,我和你們哥哥同齡,也有過同窗之誼,你們也叫我哥哥好了。」他說著又打量了下姜承梅,「傳聞果然是真的,看著著實機靈,文采不俗,真是神仙顯靈了?」

  見他出言無狀,叫小曹的忙拉了拉他的袖子,又向姜承梅施禮道:「孫兄一貫如此,琅姑娘莫怪。」姜承梅見他禮數周全,樣貌也好,早就心存好感,礙於古今差異不能對這麼個可愛正太上下其手心裡遺憾的緊,就搖頭一笑。

  濟蘭瞥了妹妹一眼:「我這妹妹是心寬之人,無妨。」

  說著他又指著小曹道:「這位是曹顒。雖然年紀小,卻最愛跟著我們玩的。雪竹,你是見過曹公子的。」

  雪竹點頭施禮:「曹公子。」姜承梅乍聽曹顒二字隻覺得熟悉,彷彿在哪裡聽到過的,濟蘭也沒說他們的門第出身,卻想不出是誰,她福了福道:「曹公子。」對方亦還禮。

  姜承梅半低著頭裝斯文規規矩矩的站好,眼睛卻偷偷的看著這幾個人的衣著打扮。孫若穙布衣簡樸,曹顒內斂端莊,還有另一人則是錦緞奢華,卻比他們年長許多,隻聽濟蘭此時道:「好久不見了,李兄。」

  姓李的公子半天沒出聲,此時聽濟蘭問自己,也是過了一會兒方澀聲道:「的確。你……你可還好?」

  濟蘭道:「讀書習武。自是好的。來,豆兒,這位是王國正知州大人的侄公子。李秉章。」

  姜承梅飛快的擡眼看了那人一眼行了禮,他是位十七八歲的公子,長相一般,眉眼間有傲氣,此刻卻是有點難堪的表情,一旁的孫若穙怪聲怪氣的道:

  「非要來,來了又是這副德行,還以為是要賠罪的,現在這光景是個啥意思麼?」聽他這麼說,李秉章瞪著孫若穙冷聲道:「我們兩家的事不容你多說。」說罷又看著濟蘭道:「那件事……原本就隻是父輩酒後戲言,後來再沒人提的,我妹妹她從小就抱著那個心思的,沒想到府上當了真。妹妹說這事是她自己的意思,請你莫要記恨長輩們。此次來江寧,我也是奉了家父之命為上次的事來道歉的。」

  說著他身後的小廝捧上一個紫檀匣子,「這是一點心意,也算補償。」

  濟蘭看了一眼也沒去接,臉上的笑退了下去:「我從未記恨,更未在意過。這東西,你拿走吧。」

  李秉章臉上登時不好看了,那小廝捧著匣子,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尷尬已極,李秉章握緊了拳頭,最終他故作瀟灑的單手打開摺扇,一笑道:

  「隨你,總之,話我帶到了,日後隻希望尊府不要再做糾纏。告辭!」說罷對著曹顒報了個拳竟拂袖而去了。

  李秉章的行為讓曹顒愕然,更讓孫若穙破口大罵起來,濟蘭臉上還是那副淡漠的神情,眉梢的冷意和一絲不屑讓他看起來和往日大不相同。姜承梅不知所以,但看老哥的態度,琅府其他人的反應,就連溫和如雪竹都吊著小臉,明顯有姦情啊!怕都是那個李家妹妹惹得禍!再仔細看濟蘭,她斷定不是情傷,而是不在意的反應,到底是怎麼回事?見妹妹看自己看的入神,濟蘭灑然一笑。這一笑當真是春風度花開,冰雪消融,讓人看著也不由的微笑起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